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园林
广东园林

吴敏

双月刊

1671-2641

gdla2000@tom.com

020-36377332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广东园林/Journal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力争为广大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和院校师生提供及时、真实、权威的科技信息服务。2006年我刊将增设“名园赏析”和“华南园林树木”两个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刊首语:自然的守护

    林广思
    1页

    基于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分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精细化评估模型

    宋啸韩胜海邓毅
    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地的规划管理中,探索与生态空间管控相关联的精细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常规当量法生态价值评估模型计算方法复杂、结果粗略的不足,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例进行方法优化和精细化评估模型建构:基于生态空间管控分区,以森林质量关键性评价指标——蓄积量为链接,通过关联性分析识别蓄积量与生态服务价值、管控单元得分之间的回归关系,构建与管控单元相结合的生态服务价值精细化评估模型.通过对比验证,2种模型计算结果高度一致,占总面积97.81%的小班差值低于5%;在差值大于10%的区间中,84%的小班面积小于1 hm2,表明2种模型的差值主要集中在小面积区域,而研究提出的模型弥补了当量法小面积价值趋于0的不足,结果更准确.

    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生态服务价值森林蓄积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资源普查层次构建

    王新禹薛冉赵书彬杨定海...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以科学识别核心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与资源整合;最后基于资源认定层次体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域进行游憩资源普查,确定了113处集合和44处片区.选取霸王岭-大广坝流域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建立游憩单元层级体系,认定26处集合和11处片区,划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游憩带状单元3类片区,并着重分析俄贤岭小桂林片区内集合的功能及游憩项目的优势.

    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游憩资源层次构建MCR模型

    韩国国家公园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陈世怜黎淑翎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分析《自然公园法》《自然公园法施行令》等韩国法律和多个案例,从法律体系、设施管理、游憩设施等角度对韩国国家公园设施与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韩国国家公园法制逐渐侧重生态保护,趋向专业化和生态优先;设施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体系与职责划分,实施精确统计,兼顾环境保护与游客体验;游憩项目多样,融合生态教育与绿色设计理念;相关措施使韩国国家公园的设施有效平衡生态保护与游憩体验.

    韩国国家公园法律体系设施管理游憩设施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徐雨丹魏丹钟锦城郭微...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内容单一、与校内课程脱节、缺乏规划等问题,限制了自然保护地发挥特色和知识在户外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国外自然教育课程案例,对比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实践经验,以基于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设计的自然教育课程为例,探讨设计自然教育课程的框架内容和模式,兼顾中小学生的校内知识体系和个人兴趣,总结并构建"2+2"两位联动课程设计的模式,为自然保护地发挥特色和知识在户外的应用提供实践路径.

    自然教育自然保护地课程设计自然教育课程

    城市公共绿地使用行为及其对健康效益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和深圳为例

    秦操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绿地的环境要素能够影响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与身心健康.以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城市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城市居民的绿地使用行为,并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居民健康效益和城市绿地使用行为的主要环境要素.结果表明:居民使用行为主要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因素影响,而与绿地本身的环境要素不显著相关;在健康效益方面,生理健康效益与人群受教育程度、声景显著相关,心理、社交健康效益均与声景显著相关,同时,生理、心理和社交健康效益均与可达性和管理水平显著相关.基于研究发现,对城市绿地在促进绿地使用行为以及提升健康效益方面提出景观优化策略.

    公共绿地使用行为健康效益公共健康定量分析

    海口红色旅游资源传承弘扬路径研究

    袁玮婧高雅琪林小涪黄小欧...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海口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和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当前海口的红色旅游资源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亟待进一步挖掘与整合.通过构建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评估海口红色旅游资源的要素价值和影响力,并采用核密度指数和最邻近指数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海口市特级红色旅游资源稀缺,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占比最高,类型以历史纪念建筑为主;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性,分布特征为以北部为中心的放射状、中西部密集、南部较为稀疏.基于此,规划革命教育、红色村庄、红色旅游体验3类红色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空间布局琼崖精神海口

    基于KANO模型的海口市建成区滨海公共空间景观需求评价

    何昊翰许先升黄铃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快速推动下,人本需求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以海口市建成区滨海公共空间为例,构建城市滨海公共空间景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人本需求视角,对滨海公共空间景观品质的需求进行定量研究,引入KANO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判断滨海公共空间使用人群的需求程度,借助归类分析、混合类分析和Better-Worse指数,分析各需求的重要程度,并将指标按照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的属性重要度排序.结果显示,亲水性、可达性、植物配置丰富度等12项指标集中在必备需求和期望需求上.基于此,为提高海口市建成区滨海公共空间景观质量,根据需求重要性,针对自然环境、建成环境、活动主体3个要素提出了提升策略.

    人本需求滨海公共空间KANO模型景观评价

    广州兰圃环境因子及人体舒适度研究

    李冰敏马绵英谢伟文董晨露...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华南地区适合开展康养保健活动的公园绿地的建设,基于实地调查,选取广州兰圃内部不同景观分区,监测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负氧离子浓度、空气颗粒物浓度及声环境因子,并分析人体舒适度.结果表明:兰圃的景观空间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其中最明显的为兰园区,其次为芳华园区、明镜阁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体的不舒适程度;兰圃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689 个/cm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处于正常水平;园内空气颗粒物PM2.5 及PM10 的日均浓度分别为36.95 μg/m3 和76.80 μg/m3,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兰圃昼间等效声级为60.82 dB(A),仅芳华园区达到国家昼间环境噪声限值的2类标准.兰圃内的环境因子受到多方面的干扰,需通过景观手法改善不利条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提升园内的康养质量与效果.

    岭南园林园林康养负氧离子空气颗粒物人体舒适度声环境

    基于儿童友好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以广州市儿童公园为例

    余铭杰叶自慧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自然缺失"成为儿童成长的隐忧,推进友好的成长空间营建是新时代迫在眉睫的发展主题.以广州市儿童公园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从自然教育与儿童友好空间的关系、自然教育功能实践模式、自然教育运营保障与成效评价等方面分析其自然教育功能实践情况.研究发现:儿童公园内3类自然教育活动和7种实践模式的运营成效较好,但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活动形式和运营模式方面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以儿童友好理念,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打造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等提升建议.

    儿童友好自然教育广州市儿童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