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歌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歌海
歌海

廖明君

双月刊

1007-4910

gxgh_0771@sina.com;miusic@163.com

0771-56211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

歌海/Journal Songs Bimonthly
查看更多>>《歌海》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本优秀期刊。《歌海》为双月刊,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4910,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8/J,邮发代号为48-88。《歌海》主要刊发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需要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文稿,尤其欢迎在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完成的民族民间音乐类研究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的风景——龙建辉艺术品评

    孟远烘
    4-8页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

    吴伟峰
    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拥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等深厚的文艺底蕴,这些多元文化孕育产生了众多的"非遗"美食①,大致总结有烤、古、鲜、生、奇、酸、甜、苦、辣(腊)、黏等十大特色,体现出广西"非遗"美食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内涵深厚.

    广西传统美食制作技艺"非遗"美食饮食文化

    从广西"非遗"美食看桂饮食文化圈

    罗丽诗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唯一的沿边、沿江、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饮食文化历经漫长的封闭发展、区域交流以及民族融合后形成了地域性共同的饮食特色.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饮食类的相关技艺与食俗具有历史悠久、稻食主体、取材广泛、口味丰富等特点.广西"非遗"美食①的构成也呈现了当前桂饮食文化圈医食同源、天人合一、多元融合、人情联结、活态传承的文化风貌.

    广西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桂菜

    广西"非遗"美食文化中的"物"及其历史溯源

    韦玲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美食①文化中的"物"所指的正是与"非遗"美食相关的炊煮器、盛食器、进食器、贮藏器,等等.这些器具不仅见证了"非遗"美食的诞生和发展,也是"非遗"美食文化背景、文化理念的外在体现,承载着丰富的民族风俗和地域特色,也见证着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通过考察这些器物的发展、变革与进步,发现它们都与传统手工业中的各个门类有着直接而显在的关系,且从古至今都有所传承和发展,从而也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非遗"美食器物历史传承发展

    20世纪以来国内乐器学研究领域的CiteSpace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袁寿玉
    48-5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器学自引入音乐学界以来,从倡导乐器制作到以乐器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独立学科,该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等也在不断变化.运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20世纪以来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乐器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除了对乐器学研究范围进行重新定义,还运用关键词共现、聚类、突变等手段对20世纪以来国内乐器学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分析.

    乐器学CNKI可视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

    曹冰冰杨琛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位于我国中南部与西南部交界的多民族相互融合地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众多学者对湖南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以经历长时间历史洗涤和时代选择的湖南少数民族乐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领域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探索、总结湖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成果,分别从主要少数民族乐器、主要乐种、乐器个案等方面进行梳理,有助于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少数民族乐器湖南研究综述

    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研究综述

    石大卫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南地区地域广阔,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也是国内边棱音管乐器最丰富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对西南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硕果累累.采用乐器学研究视角,针对国内关于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研究中的发音原理研究、基础特性研究、乐器改良研究、"非遗"传承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乐器研究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边棱音管乐器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价值探析

    杨鑫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路花雨》是20世纪70年代末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剧,创作者聚焦古老的敦煌壁画,创造性地开掘"敦煌舞"的动作语汇,传承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启民族舞剧复兴的高潮.《丝路花雨》作为"敦煌舞派"的奠基之作,在其凝练清晰的叙事结构、新颖独特的舞蹈语言、融会贯通的舞蹈技法中,显现出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的相辅相成,在中国舞剧史上极具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民族舞剧舞蹈语言艺术价值敦煌舞派

    龙建辉油画作品

    龙建辉
    95-98页

    漓江画派"漓江之春"迎新画展作品选登

    99-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