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防科技
国防科技

刘戟锋

双月刊

1671-4547

gfkj@nudt.edu.cn

0731-84572338

410073

湖南长沙德雅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Journal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国防科技是国防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军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兼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法服务的宗旨,对世界国防科技、先进武器装备跟踪、研究。读者为科技、军事领域教学科研人员、国家军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航空装备发展推动智能控制应用的几点思考

    崔玉伟蒋超刘文金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世界军事大国在作战概念和作战样式上不断创新带来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nd Action,简称"OODA")回路的智能升级,分析新质航空装备发展在智能控制技术上的应用特点。从智能优势推动"OODA"回路升级的角度,提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在"OODA"回路各点位上的优势贡献,并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有人/无人协同制空任务进行仿真、推演和效能分析。从结果来看,新质航空装备的作战效能优于采用单一编组形式的无人机编队的任务效能。结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在有人机辅助决策、无人机自主决策,以及有人/无人系统体系智能方面的应用思考。

    制空作战有人/无人协同效能分析智能控制

    美军B-21隐身轰炸机性能分析及启示

    周雨柔赵子骏邹明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B-21"空袭者"隐身轰炸机的发展历史和能力特点,比较分析B-21隐身轰炸机和B-2隐身轰炸机,总结得出B-21隐身轰炸机在单装技术性能特点、数字工程和开放式架构运用以及作战体系中的贡献等方面的若干启示。B-21是美国空军针对2030年之后的作战环境发展的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具有作战能力强、生存能力高、武器配置灵活等特点,将主要承担战略核打击和常规精确打击任务,是美军未来空基战略威慑力量的基石。

    B-21隐身轰炸机穿透性制空数字工程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京举办

    91页

    美军软件工厂:模式、案例及启示

    曹远曾令斌黄友程勇...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析美国国防部提出的软件工厂模式的发展内涵及举措。通过梳理美国国防部开发安全运维一体化文档集及美国各军兵种软件工厂的应用实践,提炼出美军软件工厂建设的4个阶段:设计、初始化、验证以及运维和监控。美军主要通过容器化的微服务架构和丰富的工具配置建设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流水线以及持续测评、监控、改进的循环机制,以获取快速创建、动态扩展、测评左移、简化治理等敏捷开发优势。针对软件工厂的建设,可以从理念吸纳、规程制定、模式迁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借鉴,以构建软件敏捷开发新模式。

    软件工厂开发安全运维一体化开发模式

    面向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智慧情报服务

    欧阳红军贺彦平张璐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和智慧情报服务内涵,探讨智慧情报服务在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面临的挑战、服务模式以及优化路径,以"数据+技术+专家智慧"为工作模式,以需求感知、情报获取、产品推送为基本流程,理顺业务逻辑、改变服务范式、实现人机协同,着力构建面向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智慧情报服务模式,为情报服务工作向智慧化迈进提供参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这种范式以数据为基础,强调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与利用,对传统情报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据密集型情报服务智慧情报

    面向军事应用的统一标志系统

    苏洵陶高峰郑静雅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动态军事行动中信息通信的高效快捷、灵活精准和安全可靠等性能,提出面向军事应用的统一标志系统。该系统通过统一名址目录技术构建统一标志体系,实现资源统一编码。通过融合IP动态组群和动态IP分配技术,满足机动作战通信灵活组网需求。通过统一资源定位与共享技术,实现跨域跨系统的信息分发共享。分析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在各项关键指标上明显优于现有其他方案,满足了高动态作战场景下的高效可靠动态组群、快速资源识别定位、状态感知应急处置等需求,对支撑实现一线自主协同具有一定军事应用价值。

    统一标志动态群组动态IP资源定位

    "融合项目"视角下美陆军多域作战趋势

    虞群张晨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合项目"是美国陆军面向多域能力转型的"学习运动"和联合试验,旨在利用跨军种、机构以及多国部队的互操作性,支撑塑造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体系。梳理"融合项目"试验发展进程,阐述试验在推进技术验证、能力拓展、体系转型方面的主要特征,探讨美国陆军多域作战趋势构想。结果表明,未来多域作战的敏捷性、复杂性、致命性以及分散性特征正在革新指挥与控制方式,美国陆军将以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能力需求为牵引,持续扩大统一网络和技术集成,利用融合优化整合各作战域情报、火力、机动、支援等力量优势,加速联合/联盟部队跨域协同和体系聚优,以速度优势、规模优势塑造决策优势,进而在全域竞争中赢得均势对手。

    美国陆军融合项目多域作战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

    智能化战争的攻防问题与发展动向

    童寿维黄树海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战争的攻防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提高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的能力,从系统、辩证、认知的视角,分析智战与智胜、智攻与智防、智能与人工的关系,思考智能攻防体系的规律性、人工智能的创新力、智能化战争的平衡点,通过对抗场景、作战装备、前沿技术的分析,得出加快智能作战力量和智能攻防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以增强智能化作战体系设计、装备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创新能力。

    智能化战争人工智能认知思维

    "曼哈顿计划"人才脱颖而出的启示

    张煌王沛文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曼哈顿计划"进行案例分析,揭示国防科技工程孕育高端人才的深层次原因。"曼哈顿计划"中一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时代背景。德、意法西斯国家的独裁统治和民族隔离主义政策,使得全球科技精英汇聚于北美大陆并投身于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工程。"曼哈顿计划"在基础科学层面的高度挑战性、名师汇聚的科研氛围以及高度开放包容的工程文化,也使之成为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育才平台的成功案例,"曼哈顿计划"启示当前国防科技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应当注重任务导向与兴趣导向的结合,同时营造开放性和竞争性并存的人才流动环境。

    曼哈顿计划人才科学精英

    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