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蒋欣欣赵星诺章宇琳刘小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在强极性溶剂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SIPH),并利用氨基改性剂(AWL)与该树脂进行反应制备了改性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预聚物(SIPH-AL).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SIPH树脂的化学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表征了SIPH-AL的固化行为和固化物的耐热性.结果表明,SIPH-AL起始固化温度为207℃,其固化物在空气和氮气中失重5%的温度(Td5)及1000℃质量保留率分别是453℃,29%和500℃,77%;石英纤维增强SIPH-AL复合材料室温和600℃时的弯曲强度分别为515.5 MPa和94.5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于500℃.

    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氨基改性剂耐热性复合材料

    生物基长碳链尼龙5X的合成与性能

    周阳潘凯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戊二胺为原料分别与癸二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通过成盐、熔融缩聚两步法合成制备了3种新型生物基长碳链尼龙510、尼龙512和尼龙513(PA5X).凝胶渗透色谱不可逆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量分布逐渐降低,PA5X10,PA512及PA513均符合三级动力学反应,聚合速率常数分别为19.79,25.80和23.19;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分析表明,经熔融缩聚后所有的小分子PA5X盐已聚合为高分子的PA5X,无其它结构产物生成;差示扫描量热法与热重分析表明,随重复单元链长增加,PA5X的熔点逐渐降低,分别为214℃,209℃和204℃,分解温度均在400℃以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5X的拉伸强度在54~60 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均达到200%以上,随二元酸链长的增加,PA5X的弯曲强度和冲击性能有一定下降.

    生物基材料长碳链尼龙反应动力学力学性能

    基于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制备阻燃聚酯纤维

    吕维扬刘志阳官军陈林江...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r-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为阻燃剂,采取共聚合的策略合成了阻燃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FR-PET)切片,并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了83 dtex/36 f规格的阻燃再生聚酯纤维.研究发现,CEPPA的引入使得聚酯的缩聚变得困难,阻燃再生PET相较于未改性的再生PET端羧基含量增大、二甘醇含量降低、亮度L值下降、黄蓝色度b值增大、热稳定性和结晶性下降.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直燃烧性能(UL-94)分析得知,再生PET经阻燃改性后,LOI值由22.1%提高至32.7%,UL-94垂直燃烧等级从V-2级提升至V-0级,阻燃性能大幅提升.阻燃再生PET切片可纺性优异,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为利用r-DMT开发下游高值化再生聚酯材料提供了有益参考.

    废旧聚酯纺织品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阻燃再生聚酯纤维

    偶氮苯基小分子光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离子液体中的自组装

    李佩琪王彩虹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偶氮苯基材料因其具有可逆的光致顺反异构特性,可调控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不同结构且广泛商业化的偶氮苯基小分子(偶氮苯(AZO)、对羟基偶氮苯(AZO-OH)、对氨基偶氮苯(AZO-NH2)、二甲基黄[AZO-N(CH3)2])作为光分子开关,控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在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C2mim][NTf2])离子液体中的自组装行为,探讨不同偶氮苯基末端基元对于PNIPAm自组装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氮苯基小分子均能有效调控PNIPAm在[C2mim][NTf2]离子液体中的相变响应行为,但不同的末端基元对于PNIPAm的相变温度及相变区间影响甚微.结合原位变温红外谱图分析可知,紫外光照强化了PNIPAm与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PNIPAm侧链间的相互聚集,这将促进紫外光照条件下"溶剂化"效应的发生,可获得更低的相变温度.

    偶氮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离子液体自组装分子开关相变响应行为

    铋/锡催化L-丙交酯与乙交酯本体开环共聚

    郑文张建纲张跃胜刘雄...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金属催化剂辛酸亚锡(Sn(Oct)2)与次水杨酸铋(BiSS)对L-丙交酯(L-LA)与乙交酯(GA)本体开环聚合(ROP)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含量的Sn(Oct)2或BiSS合成一系列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iSS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催化剂,在ROP制备PLGA共聚物中获得了与Sn(Oct)2类似的结果,其催化性能可与Sn(Oct)2相媲美.BiSS催化制备的PLGA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例如,1000×10-6 Bi催化制备的PLGA73在氮气氛围下的T5%和T90%分别为269.6℃和379.2℃,相较于Sn(Oct)2分别升高了36℃和82.7℃.由BiSS催化制备的PLGA链段具有更高的随机性和更短的L-LA序列长度.BiSS可以替代商业使用的Sn(Oct)2用于生产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低毒性PLGA.

    L-丙交酯乙交酯金属催化剂开环聚合

    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的合成及乙烯基酯树脂复合物的性能

    周海莲张泽祺张文超杨荣杰...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MPOSS),采用 1H-NMR,13C-NMR,29Si-NMR和MALDI-TOF-MS证明MPOSS段主体为完整的T10和T12笼型结构.将MPOSS用于乙烯基酯树脂(VER)制备了VER/MPOSS复合物,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VER/MPOSS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POSS比例增加而升高;相对于纯VER,添加20%的MPOSS后复合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断裂力分别提高了203%,365%和200%,力学性能显著提升.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热重-红外等阻燃性能与机理研究表明,MPOSS促进了致密炭层的形成,阻止了有机挥发性产物的释放,降低了VER的热释放、烟释放和有毒气体释放量,增强了VER/MPOSS复合物的阻燃性能.综合认为,MPOSS同时提高了乙烯基酯树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综合性能.

    苯基乙烯基低聚硅倍半氧烷乙烯基酯树脂阻燃性能力学性能

    3,3′,4,4′-联苯四胺改性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董俊宇赵星诺章宇琳刘小僮...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3,3′,4,4′-联苯四胺(LBS)与联苯型邻苯二甲腈树脂(BPh)进行预聚反应制备改性联苯型邻苯二甲腈树脂预聚物(BLBS).利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和热重分析对BLBS的固化行为、流变性能和耐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LBS最低可在240℃前开始固化,但仍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固化完全;BLBS-3固化物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的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Td5)分别为549.4℃和555.6℃.石英纤维增强BLBS复合材料(QF/BLBS)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于500℃,室温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为711.5 MPa和48.5 MPa,400℃热处理2h后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为680.5 MPa和31.3 MPa.

    联苯型邻苯二甲腈3,3′,4,4′-联苯四胺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超临界CO2辅助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发泡及其回弹特性

    周梓傲唐文卓刘清亭张荣...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热塑性聚氨酯(TPU)发泡后,其发泡材料回弹性不足、压缩强度低及收缩率大等问题,采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改性TPU,并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TPU/TPEE共混物的熔融及结晶行为、流变性能以及TPEE含量对TPU/TPEE发泡材料循环压缩性能、回弹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及发泡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仪与落球回弹、压缩永久形变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能使TPU分子链排列的有序性降低,回弹性提高;旋转流变仪结果表明,TPEE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共混物熔体的黏弹性,使得弹性作为主导,并显著改善发泡性能;循环压缩结果表明,加入TPEE可以进一步改善泡沫的压缩性能.当添加TPEE的质量分数为7%时,TPU/TPEE发泡体相对于纯TPU泡沫,发泡体落球回弹性提高了7.25%、压缩永久变形值降低了2.84%、压缩强度提高了326%.

    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超临界CO2发泡材料

    酸酐化LLDPE/PS增容母料对PLA/LLDPE/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黎官羽何松迪陈佳敏缪培峰...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聚乳酸(PLA)/聚苯乙烯(PS)/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质量比40:30:30)共混物中加入酸酐化LLDPE/PS(质量比50:50)增容母料,考察增容母料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共混体系加入酸酐化增容母料后有(LLDPE-g-PS)-g-PLA接枝共聚物生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加入质量分数10%的增容母料后,相较于简单共混物,其拉伸强度提高了160.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84%,继续增大增容母料用量,力学性能提升并不明显;热性能分析表明,共混物中的PLA相结晶规整度提高,加入10%增容母料后,PLA的熔点(Tm)上升了2.03℃,LLDPE的结晶温度(TC)上升了1.23℃;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增容母料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均有上升,损耗因子(tanδ)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加入增容母料使共混物相分散均匀、相尺寸减小;压汞仪测试表明,共混物经正庚烷、环己烷抽提后,遗留的"PLA"形成了分级多孔结构,增容母料的加入,使"PLA"孔径缩小,比表面积增大.

    聚乳酸共混物相容化分级多孔结构

    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改性对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

    梁起睿叶金蕊颜丙越刘凯...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对不同改性技术及处理过程对芳纶纤维表面刻蚀的影响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酐化学刻蚀会对芳纶纤维表面基团产生影响且增加表面粗糙度.热氧化刻蚀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具有明显"沟壑"状.然而,当乙酸酐化学刻蚀处理时间高于6h、热氧化刻蚀处理时间高于4 min时,纤维内部结构就会受到损伤,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降低.超声浸渍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有一定增加,纤维表面附着的气体将会排出,超过20 min后改性效果趋于稳定.使用偶联剂改性树脂基体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键合作用,当添加量超过3%时,树脂分子间的过度交联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下降.研究结果为提高芳纶复合材料浸润性能和界面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芳纶复合材料设计及制造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界面强度树脂基体改性微观形貌浸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