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故宫博物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李文儒

双月刊

0452-7402

010-85117377 85117941

100009

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故宫博物院院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各种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筑等。辟有书画研究、明清历史、古代工艺、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献、佛教造像、文物保护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广在文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博物馆学体系发展与创新:脉络、现状与展望——基于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思考

    刘曙光梅海涛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博物馆自诞生之初便有着较强的研究功能.博物馆学研究是博物馆研究中的重要构成,虽然同样历史悠久,但目前仍存在研究与实践脱节、专业建设不完善,学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从优化博物馆学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博物馆学理论方法体系、丰富拓展博物馆话语体系内涵与外延等方面入手,这是解决当下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博物馆实践与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的关键质量框架设计——以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为例

    方丽瑜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全球化时代,将关联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在线藏品数据库建设,是博物馆数字资源服务的一种新兴模式,可促成传统的数字资源服务向"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转型,以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但同时也对在线藏品数据库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五年来的建设实践与研究成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的关键质量框架.该框架的设计与实施,将有助于控制与改进在线藏品数据库的关键质量,为资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且能以"需求驱动"的方式推进藏品资源数据的生产、组织与服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明确目标、提升效能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持续优化藏品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保障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与永续利用.

    博物馆藏品数据库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

    论艺术博物馆藏品的能动性

    陈轩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从艺术品能动性的视角分析博物馆藏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的机制以及藏品的活力,作者以阿尔弗雷德·杰尔的艺术品能动性理论中的"艺术纽带"理论为基础,提出艺术博物馆中的艺术纽带理论.在由策展人、藏品、原型、观众这四个元素所编织的特定关系网中,藏品及其原型发挥能动性的关键在于溯因机制,这一机制促使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去探寻藏品的文化传记.艺术博物馆作为收藏机构的发展历史也是藏品文化传记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沟通,艺术博物馆就要为观众创造出可以追溯藏品文化传记的观展环境.

    艺术人类学能动性艺术纽带文化传记溯因

    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命景观

    燕海鸣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们和海洋相关的生命历程的集合,是围绕海洋、港口、船舶、货物的"海洋栖居者"通过行动交织而成的生命景观.本文以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远航者的生命体验为脉络,聚焦唐代广州城和"黑石号"沉船为代表的相关海丝遗存,通过挖掘海洋栖居者的生活世界,将生命景观与文化遗产交织串联,提出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的新路径.作者认为,崇高雄伟的文化遗产,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经验和情感的产物.文化遗产在人的生活中诞生,也只有回归生活视角本身,才能洞见那些宏大叙事之下的生命活力.

    海上丝绸之路生命景观广州黑石号

    明初"表笺之祸"补证

    高寿仙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因文字触犯忌讳被朱元璋诛杀的案例.清代史学家赵翼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明初文字之祸》,这篇文章被后世学者广泛引用,但也有一些学者对其中个别案例提出质疑,甚至进而怀疑明初文字狱的真实性.事实上,朱元璋在《教民榜文》中曾明确宣布,因为所上表笺中存在"诽谤"文字而诛杀了一批地方学官,为文字狱的真实性提供了不容置疑的铁证.此外,学者们质疑文字狱时提供的证据也未必可靠,比如有些学者一口咬定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并未遭到朱元璋诛杀,而是一直活到建文初年,但仔细分析其论证依据,其实存在很大的漏洞.

    文字狱表笺之祸朱元璋徐一夔

    太监曹吉祥事迹发微

    曹循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吉祥本名吉祥,终身未正式冠以曹姓,其原籍永平府滦州长春社,该地于明初安置有许多蒙古等族百姓.吉祥以军功发迹,成为首位提督京营太监,其麾下长期蓄有一批蒙古等族达官军.吉祥家族贪财嗜利,并为达官军谋求利益,其侄曹钦因不法事遭到揭发,从而率达官军武力反抗.吉祥及其家族具有半蒙半汉的文化特征,不排除其原本是蒙古人.明朝对曹钦兵变的妥善处置,显示了"华夷一家"的统治理念,在明代民族交融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曹吉祥达官军曹钦兵变

    奉祀帝陵的皇戚勋家:明朝孝陵卫指挥使世家萧氏——从出土墓志谈起

    虞金永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市两座墓葬出土的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的两合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族五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萧敬季女洪武朝入选宫掖拜为美人,后陪葬孝陵的事迹,可补史阙.洪武朝天女户的特殊身份对萧氏家族政治权力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永乐至正统年间,萧氏家族同步掌印奉祀明皇陵和明孝陵,是安徽凤阳中都城和南京孝陵的双重掌权者.而明弘治前,孝陵卫指挥使主要由萧氏和宁国大长公主驸马梅殷家族世袭.明代孝陵卫指挥使一职可多人同时担任,但仅一人掌印(见任官),其余皆为带俸官.

    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家族朝天女户明皇陵锦衣卫

    赭红色暗花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考

    徐冉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赭红色暗花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系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其袍服颜色、补子形制和纹饰等级都远远超越了明代衍圣公夫人所对应的一品外命妇服饰的级别.本文通过梳理明代衍圣公府姻亲关系,经过实物标本和文献资料二重考证研究,判断该女袍应为袭封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泰(1448-1503)的长女、第六代鲁王朱建杙王妃孔氏所穿的综合了礼服和常服结构的一件复合性常服.

    孔府旧藏服饰鸾凤补命妇鲁王妃

    试析元明时期龙泉青瓷北运主流路线的转移

    吴闻达高宪平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中后期至明初,龙泉窑的生产与销售进入顶峰时期.根据沿海港口出土陶瓷器的组合,以及海运路线沿线的发现,可知元代龙泉青瓷北运应主要依靠海运.而根据考古发现,元末明初时期运河沿线出土龙泉青瓷比例逐渐上升,明代早期明显提升.结合文献对漕运路线变迁的记载,可以推测明初以来龙泉青瓷开始通过运河大量向北运输.

    龙泉青瓷北运路线元明时期

    高平市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装饰系统研究

    熊天翼李路珂俞莉娜李广华...
    11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精细测绘手段对山西高平汤王头村金代砖雕壁画墓的建筑装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在建筑装饰系统层面,该案例与《营造法式》彩画制度具有较多共通之处.在纹样层面,该墓具有晋东南地区铺地卷成纹样的典型特征,存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图案分件系统.在整体空间层面,该墓遵循多层次"间装"原则,体现出高度程式化特征,并出现了几类少见实例做法.此外,本文对该案例建筑空间色彩进行了整体复原.

    墓葬建筑建筑装饰建筑彩画建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