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孙昌松

双月刊

1006-2483

fbyf@chinajournal.net.cn

027-87652172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北路6号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2022年徐州地区某医院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怡裕张亚辉王莎莎张宗丽...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020-2022年徐州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筛选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患者病例,将符合标准的548例纳入研究.分析患者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症状、病原体分布、不同筛选条件下(年龄、季节)患者分布差异.结果 超90.00%的纳入RTI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湿啰音症状,胸腔积液较少见.合并症前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153例,27.92%)、脑血管疾病(133例,24.27%)和消化性疾病(105例,19.16%).548例老年患者呼吸道病原检测全部阳性(100.00%).单项病原体感染540例(98.54%),混合感染8例(1.46%).其中单项病原体感染前五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92例,16.76%)、大肠埃希氏菌(78例,14.21%)、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69例,12.57%)、肺炎克雷伯氏菌(65例,11.84%)和肺炎支原体(46例,8.38%).>90岁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其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86~91岁和81~85岁年龄患者病原体检出率较高,与>90岁患者不同,这两组患者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较高.与其他年龄段不同,<75岁患者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占比较高.肺炎发生率最高,占45.62%(250例).秋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36.50%),其次是春季(27.01%).各季节病原体感染分布与病原学检测结果匹配.草绿色链球菌秋季感染最多(x2=20.33,P<0.001).结论 徐州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多见于90岁以上患者,肺炎发生率最高,秋季为高发季节,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注意分辨上述特征可为本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早诊早治提供一定支撑.

    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019-2023年合肥市某医院肺曲霉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郭欣李晶晶罗治强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安徽省合肥市某医院2019-2023年肺曲霉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结核科和RICU病房就诊和治疗的302例患者资料,将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细菌感染作为空白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感染、基础疾病、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资料,分析影响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曲霉菌感染100例,占比33.11%.肺念珠菌感染80例,占比26.49%.其他122例为其他肺部疾病,占40.40%.肺曲霉菌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为烟曲霉(57.00%),咳嗽、咳痰及偶带血患者占大部分(88.00%),病灶多位于右肺上叶(55.00%),影像学多见单发或多发空洞(47.00%).标本多来源于住院患者深部呼吸道,且男性患者居多.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转院史、ICU入住史、机械通气、体外置管(静脉导管和尿导管)、15 d内手术史、糖尿病史、呼吸道慢性疾病史、抗真菌预防史、血清指标异常.有院转运史(OR=2.951,P=0.008)、糖尿病史(OR=5.073,P=0.018)、呼吸道慢性疾病史(OR=7.523,P=0.028)、体外置管(OR=3.142,P=0.022)、有抗真菌预防史(OR=6.334,P<0.001)是肺曲霉菌感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烟曲霉和黄曲霉是该医院肺曲霉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院转运史、体外置管、糖尿病史、呼吸道慢性疾病史和抗真菌预防史是肺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肺曲霉菌肺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

    黑龙江地区HIV合并HCV感染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因素分析

    杨君微王海涛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黑龙江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就诊的712例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其HCV感染情况,分析HIV合并HCV感染人群流行特征;根据随访的结果将116例双重感染的患者分为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26),分析HIV合并HC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HIV合并HCV感染率为16.29%,30~50岁年龄段人群合并感染率(25.47%)最高,职业为农民的合并感染率(26.85%)最高,以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合并感染率最高(6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HIV 感染确诊年龄(OR=1.827,95%CI:1.263~2.722)、感染途径(OR=1.796,95%CI:1.248~2.503)、抗病毒治疗(OR=1.724,95%CI:1.202~2.367)、首次 CD4+T 淋巴细胞(OR=2.536,95%CI:1.776~3.739)、确诊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OR=1.953,95%CI:1.431~2.952)是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合并HCV感染率为16.29%,合并感染率较高.为降低双重感染死亡率应重点关注≥40岁、静脉吸毒、未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确诊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临床积极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HIVHCV双重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某汽车制造厂职业性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郝珂璐郭笑笑刘静曾强...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天津市某汽车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进行风险管控.方法 于2023年7~12月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噪声暴露测量,收集体检资料,采用ISO 1999:2013(E)Acoustics-Estimation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和WS/T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预测作业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HFHL)和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ONID)的风险,并做出风险分级.结果 各车间的噪声强度在79.4~95.5dB(A),焊装和冲压的最大噪声强度超标.评估结果显示:噪声水平不变,随着预测年龄和工龄的增加,作业工人发生HFHL和ONID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预测40岁以后,焊装作业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最大风险为高风险,冲压作业工人为较高风险,提示焊装和冲压为该企业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岗.总装和涂装作业工人在各个频率上的潜在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的N50预测值均低于实测值.结论 该汽车制造厂的焊装和冲压车间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后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汽车制造业

    2015-2020年晋城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张妮娜崔俊芳张爱国范学科...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015-2020年晋城市人民医院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的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8 578名人员的临床资料,分析近5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风险因素.结果 2015-2020年晋城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14.57%,男性患病率(16.99%)高于女性(10.98%),40~59岁年龄段患病率(18.76%)最高.两组患者血清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BMI、腰围、每周运动情况、每日蔬菜摄入量、TG、TC、LDL-C、HDL-C、ALT、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OR=2.794,95%CI:1.745~4.550)、腰围(OR=2.586,95%CI:1.585~4.299)、糖尿病(OR=1.508,95%CI:1.425~2.781)、高血压(OR=1.479,95%CI:1.121~2.290)、每周运动 ≥6h(OR=0.644,95%CI:0.519~0.709)、每日蔬菜摄入 ≥ 300g(OR=0.590,95%CI:0.467~0.652)、TG(OR=1.481,95%CI:1.122~1.996)、TC(OR=1.562,95%CI:1.143~2.135)、LDL-C(OR=1.440,95%CI:1.139-2.048)、HDL-C(OR=0.656,95%CI:0.587~0.783)、ALT(OR=1.591,95%CI:1.056~2.183)、UA(OR=1.412,95%CI:1.009~1.887)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因素(P<0.05).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2015-2020年晋城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14.5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糖尿病、高血压、BMI、腰围、每周运动情况、每日蔬菜摄入量、血清TG、TC、LDL-C、HDL-C、ALT、UA水平均与该疾病的风险存在关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特征logistic回归风险因素

    西安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与环境暴露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胡阳王倩荣王梦雪程娜...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市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ce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环境暴露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5例NSCLC患者,观察其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环境暴露因素的关系.结果 305例患者驱动基因突变率为46.89%,以EGFR基因突变占比最高,同时检出4例基因共突变;不同单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5),EGFR以女性占比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驱动基因突变与非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在家族史、吸烟史、长期烹饪史、煎炸烟熏食物摄取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烹饪史(OR=2.392)、煎炸烟熏食物摄取(OR=2.849)是影响EGFR基因突变环境暴露因素(P<0.05),有吸烟史(OR=1.377)是KRAS基因突变环境暴露因素(P<0.05).结论 西安市NSCLC患者以EGFR基因突变占比最高,且以女性为主,长期烹饪史、煎炸烟熏食物摄取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有吸烟史与KRAS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关联性.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环境暴露相关性

    廊坊市劳务输出感染疟疾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张雪军赵坤赵景王茁...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廊坊市劳务输出至境外感染疟疾的影响因素,以期建立可视化工具辅助临床医生预测疟疾发生风险.方法 以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管道局项目外派员工 4 77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境外居住地区以及疟防知识知晓相关得分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疟疾可能的风险因素;同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将研究对象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绘制两组曲线下面积(ROC)以及决策曲线,对此研究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 在4 774人研究对象中,共发生疟疾病例96例,发病率2.01%.学历为初中(OR=1.723,95%CI:1.361~2.173)、居住于农村地区(OR=2.091,95%CI:1.760~3.100)为疟疾发生的风险因素(OR>1),而采取防护措施(OR=0.826,95%CI:0.781~0.901)以及疟防知识知晓得分高(OR=0.872,95%CI:0.621~0.899)为疟疾发生的保护因素(OR<1).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4(95%CI:0.85~1.00),而验证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0~1.00).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人群的阈值概率为0~0.9则使用列线图模型预测疟疾发生风险的净收入最高.结论 此研究建立并验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变量包括性别、学历、地区、是否防护以及疟防知识知晓得分)对于临床医生筛选疟疾高危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劳务输出疟疾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冉宏任燕黄小露郝小丹...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2020年7月至2024年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28例因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开展营养筛查,并选择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调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达标情况,根据患者热卡摄入达标与否分为达标组(n=140)和未达标组(n=97),讨论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8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全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5.30%、27.74%、46.95%.未达标组呕吐或反流、胃残余量>100 mL、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种类>2患者比例高于达标组,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证实上述临床特征为肠内和肠内肠外合井营养支持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呕吐或反流、胃残余量、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数量为影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需对上述临床特征给予关注.

    老年人缺血型脑卒中肠内营养

    环境化学物暴露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利王科进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危害大,且复发率较高,加之治疗过程复杂,治疗费用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关于ALL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据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总结近年有关环境化学暴露因素与ALL表观遗传研究的报道,试综述环境化学物暴露与ALL发病机制的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环境化学物暴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观遗传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共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杨培娟晋明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国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同时该病也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对NAFLD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发现NAFLD与CV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增加CVD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文就NAFLD与CVD共同发病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共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