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户双规模经营如何提高种粮收入?

    吕杰徐霞尹冠球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经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工与资源配置理论,揭示双规模经营促农增收机理,并联合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模型,采用752份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户双规模经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双规模经营正向显著影响家庭种粮收入.2)农户双规模经营可以优化家庭资源配置,通过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家庭种粮收入.3)其对年龄大、教育年限低及村庄服务市场发育水平好的农户家庭更有益.基于此,提出需整合农业要素、强化扶持带动功效并完善农村市场环境等建议.

    规模经营种粮收入分工资源配置

    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丁相安李亦轩郑稣鹏王文华...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了"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采用扎根理论法探究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对城市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并将访谈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提炼出初始概念和子范畴.将子范畴进行聚类,形成了包括人格、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学变量和效用感知这五个主范畴.经选择性编码发现:1)人格、社会因素、效用感知,以及教育、家庭和知识水平等人口学变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形成.2)政策普及和执行越好,效用感知越能促使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形成.3)人格和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居民对垃圾管理能力结果的感知,进而驱使居民发展生活垃圾管理能力.文中为生活垃圾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垃圾管理实践提供了决策参考.

    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扎根理论驱动因素

    甘肃省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格局

    蔺明芳谢保鹏陈英裴婷婷...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脆弱性研究是探究系统内部要素和机制的重要方式,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甘肃省8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VSD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构建甘肃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测度2007-2021年各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划分脆弱性类型,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形成以兰州市为核心的高脆弱圈层.2)各子系统脆弱性格局差异显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趋于碎片化且变化明显,经济子系统脆弱性呈空间集聚特征且变化较小,生态子系统脆弱性空间异质性较强.3)共有8种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类型,其中双系统共脆型县区居多且分布零散;强综合脆弱型与弱综合脆弱型县区集中分布;单系统脆弱型的县区数量为:经济脆弱型(17个)>生态脆弱型(10个)>社会脆弱型(2个).

    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VSD模型时空格局甘肃省

    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粒度端元指示的物源特征及环境意义

    胡梦珺许澳康白清竹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和盆地沉积物堆积过程较好的记录了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物源特征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选取共和盆地厚度为280cm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参数化端元分解,分析了沉积物搬运动力、搬运方式以及环境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马四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代表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物质,可间接作为夏季风的替代指标;EM2指示的是经短距离悬移或跃移搬运的近源粉尘,EM3为近源粗粒物质,共同指示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2)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8.0~4.78ka BP的气候温暖湿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78~2.90ka BP的气候较为冷干、风沙活动频繁期,2.90~0.67ka BP的气候相对温湿期和0.67ka BP至今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加剧期.

    端元分析物源特征中晚全新世环境演变共和盆地

    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单株水分生长函数

    柳幸爽杨海梅李明思许翼飞...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的水分生长规律、确定梭梭的生长耗水下限,在野外对6种土壤水分环境下的梭梭耗水和枝条生长过程进行了为期2年的定点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6、7月份的降水量对梭梭的耗水量和枝条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梭梭在不同降水年份的6、7月份日均耗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于0.07mm/d,枝条生长速度的变化幅度大于0.03cm/d;而在5月份和8月份日均耗水量的变化幅度低于0.06mm/d,枝条生长速度的变化幅度低于0.02cm/d.2)在选取的5种数学模型中,Hossfeld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结构稳定,可以反映出梭梭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规律.3)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梭梭在非水分胁迫下生长时,其耗水量下限为97.65mm,而保证梭梭生存的最低耗水量为59.80±1.37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林的生态需水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梭梭耗水量枝条的生长速度水分生长函数

    毛乌素沙地4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李林山王梓瑜白慧慧张凯煜...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该区植物与土壤间关系,为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沙柳(Salix cheilophila)为例,采用化学分析、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研究其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并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4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41门、122纲、169目、222科、319属土壤细菌.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高,是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沙棘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而紫穗槐最低.4种植物共有OTU数均低于沙棘和沙柳特有的OTU数,高于沙冬青和紫穗槐特有的OTU数.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为毛乌素沙地植物的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对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群落多样性土壤细菌毛乌素沙地根际土壤

    不同类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兼论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

    王攀李谷成刘迪高扬...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科学施肥技术转化落地,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湖北省水稻产区124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社会信任在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存在替代调节效应.3)不同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不同类型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高效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新型肥料产品采纳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创新农技推广方式,针对不同社会信任水平的农户群体和不同类型科学施肥技术定向施策、精准施策的建议.

    农技推广方式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社会信任调节效应

    网络负面评论对沙漠旅游区游客抗拒行为的影响研究

    陈士超陈雪左合君李小乐...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网络负面评论作为切入角度,基于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和抗拒行为提出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图.通过实地调研及网络平台获取研究数据,运用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图并进行假设检验,探究沙漠旅游区网络负面评论、游客感知风险与抗拒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负面评论的形式特征、质量特征和强度特征正向影响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同时正向影响沙漠旅游区游客抗拒行为;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在网络负面评论的形式特征、质量特征及强度特征对游客抗拒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对游客抗拒行为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研究为沙漠旅游区网络营销提供了新的参考,减少负面响应,赢得游客们的青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网络负面评论感知风险抗拒行为沙漠旅游结构方程

    认知-情感视角下遗产旅游难忘体验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基于平遥古城游客追踪数据的多层次分析

    李曼李燕燕厉建梅乐凌云...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游客塑造难忘的旅游体验是文化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现有旅游体验相关研究呈现由静态结构性探讨向动态过程性分析的转变.由此,文中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探究认知、情感及时间对旅游难忘体验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发现:1)同一时间阶段,游客对遗产地功能属性的认知与地方依附对旅游难忘体验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2)随时间的流逝,旅游难忘体验存在波动,呈现短时间内减弱,某一时间被激活,又再次减弱的复杂变化.3)不同时间阶段,遗产地属性在旅游难忘体验的动态变化中存在调节作用.探索和把握游后体验形成路径和遗忘规律,将有助于强化和唤醒游客体验记忆,从而提升目的地重游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认知-情感旅游难忘体验追踪数据多层线性模型

    旅游生活化:"网红城市"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基于百度指数和UGC的淄博市游客大数据分析

    王浩张海芹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百度指数和UGC文本语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淄博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发现:1)淄博市潜在客源在行为上呈现淡旺季不明显、空间上分布广、群体年龄跨度大、性别较均衡特征,追求短距离、高性价比的生活化出游方式.2)旅游者目的地形象认知以"烧烤"这一生活化场景为主,体验涵盖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旅游氛围、文化底蕴、生活体验等5个维度16个属性项,包含生活化旅游体验要素(高频特征词)最多的是特色景观、美食体验、情感体验等3个属性.3)旅游者对淄博的情感评价整体较积极,当地生活中惯常的消费地点、消费活动及人物景观成为目的地核心吸引物,消费场景的生活化是旅游者游程中关注的重点.

    "网红"城市旅游生活化旅游者行为体验特征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