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末次间冰期以来毛乌素沙漠河湖相沉积发育年代起讫

    杨兴迪刘小槺李怡静李小妹...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乌素沙漠地处东亚季风西北边缘,沙漠内部广泛发育风成沉积和河湖相沉积物,尤其是河湖相沉积物,因其沉积连续、分辨率高、受到的扰动较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古气候环境的重建.自末次间冰期以来,研究区发育了多期河湖相沉积,为探讨气候变化和湖泊消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文中通过对前人已有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从88个典型剖面中筛选出54个具有代表性的沉积剖面及306个河湖相沉积的年代数据,对其进行归一化汇总、整理和校正,构建末次间冰期以来毛乌素沙漠河湖相沉积的发育年代框架.结果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毛乌素沙漠河湖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以下三个时期:末次间冰期(140-70 ka B.P.)、末次冰期间冰阶(55-23 ka B.P.)以及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15-3.0 ka B.P.).结合区域对比和机制分析,认为毛乌素沙漠末次间冰期以来河湖消涨扩缩过程与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关系密切.

    末次间冰期毛乌素沙漠河湖相沉积年代起讫

    2011-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温煜华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评价单元,耦合PSR模型和InVEST模型对2011-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非常相似,PSR模型在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更具优势,InVEST模型在刻画生态环境质量分异方面更精细,两种方法具有优势互补、相互验证的功效.从时间格局来看,2011-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经历了从较差-一般-良-优的持续向好转变过程,生境质量指数也逐年提高.1)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减少.2)人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生态压力大于农业型城市.基于PSR模型和InVEST模型计算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生境质量都是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叠加的体现,也是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治理PSR模型InVEST模型甘肃省

    煤矿开采影响下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

    常浩魏晓超魏征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洞泉域位于邯郸市西南部,是北方主要的岩溶泉群之一,也是重要的煤炭开采区,其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影响邯郸地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充分了解煤矿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区域(西区、东区)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组分为HCO3-、Ca2+,且东区地下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普遍高于西区.西区和东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而东区地下水SO42-含量较高,部分水样为SO4·HCO3-Ca、SO4·HCO3-Ca·Mg型.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导因素,且以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为主,过高的SO42-含量源于含煤地层中硫化物的氧化、石膏的溶解;离子交换反应也是影响水化学成分的重要过程,且正向离子交换的强度较大;人类活动,尤其是煤矿开采、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不仅为区内生活、工农业用水安全提供理论支撑,更对密集人类活动影响下北方岩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值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岩石风化

    考虑真实需求的共享单车碳排放效益分析

    周瑜刘珅言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中和背景下,共享单车的减排能力受到广泛认可.文中针对共享单车系统中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研究了其对降碳的可能贡献.在量化隐性需求的基础上估算其减排潜力,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及企业效用以确定实际减排量.根据研究数据推算,呼和浩特市共享单车系统中每年的隐性需求量约为36748次,可以减少约2364kg的碳排放,博弈模型的算例结果显示,权衡政府及企业效用后,释放了90.35%的隐性需求,对应的碳减排量为2136kg,因此研究隐性需求有助于提高共享单车的减排效益.

    共享单车真实需求碳排放效益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吸沙式挡沙墙设计及防护效益分析

    张展张小安徐建刚杨力...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沙粒掩埋挡沙墙造成挡沙墙防护效果降低,文中基于k-ε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对不同参数的吸沙式挡沙墙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采用风洞试验验证文中所选湍流模型和网格划分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流经过挡沙墙会形成速度分区,分别为墙前减速区、墙后墙体结构导致的局部加速区、墙体正上方加速区、墙后涡流区以及恢复区.随着挡沙墙孔隙率减小,背风侧有效遮蔽区域越大,背风侧积沙位置离墙体越近,吸沙式挡沙墙的最优孔隙率在25%~35%,考虑到制造工艺,孔隙率选35%为宜;文中所设计挡沙墙的吸沙功能良好,吸沙量的大小正相关于孔隙率和来流风速;吸沙式挡沙墙周围的水平风速随高度增加逐渐从"U"型转变为"V"型分布,风速廓线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倒"S"形分布.当风速一定时,有效防护距离随着挡沙墙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积沙范围增大;当高度一定时,积沙位置随着来流风速的增大逐渐向下风向转移.挡沙墙高度越高,承受的风压越大,工程造价上升,从防护距离和工程造价两方面考虑,四块挡沙板是吸沙式挡沙墙最合理阻沙高度.

    吸沙式挡沙墙孔隙率风沙流防护效益数值模拟

    电解铁碳填料强化絮体污泥造粒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肖飞邢丹轲赵峰德王世民...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速率是影响废水处理的关键,研究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启动具有现实意义.采用外接电源的序批式反应器(SBR),高径比(RH/D)为7.5,内接活性污泥和铁碳填料(施加0.6kg),以人工合成的废水为进水,分析运行过程中污泥形态、污染物去除性能、微生物群落变化及耦合工艺的机制.结果表明:60d后,有黄色的葫芦形(瓢形、花生形、梨形)颗粒生成;对废水中COD、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44%、84.46%和93.20%;优势菌属为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10.45%,固氮菌)、糖酵母属(Sacchiari-monadales,5.27%,反硝化菌)、动胶菌属(Zoogloea,38.81%)和聚磷菌(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2.13%),间歇电解会使微生物菌群结构进化;电解有助于脱除填料外层的沉积物,释放微量的碳粒,加快好氧颗粒污泥的启动.增设外电解耦合铁碳填料的运行策略,可以有效地强化废水的脱碳除磷效果,也实现了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富集.

    好氧颗粒污泥SBR铁碳填料电解废水处理

    阿拉善戈壁区人工梭梭林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研究

    高利颖王海兵廖承贤杨皓钦...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戈壁人工梭梭林保存率及其生长状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中基于戈壁区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阿拉善左旗、右旗、额济纳旗沙砾质地不同树龄人工梭梭林的保存率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1)沙砾质戈壁人工梭梭林在左旗、右旗、额济纳旗平均保存率分别为76%,74%,38%.2)戈壁栽植梭梭在造林初期破坏砾石层,加速地表沙化,随着林龄增加,风沙对梭梭林地表干扰程度小,林下表层土壤组分相对稳定.3)戈壁区梭梭林造林成本高,左旗、右旗、额济纳旗3年平均造林成本分别为11169.41元/hm2、11641元/hm2、9832.29元/hm2.4)沙砾质地戈壁人工梭梭林与盐湖、沙地人工梭梭林相比生长表现差,同为2、3年林龄盐湖与沙地人工梭梭林株高-冠幅-基径特征与戈壁人工梭梭林相比,株高分别是戈壁人工梭梭林的1.9倍、2倍,基径是戈壁人工梭梭林的2.6倍、1.5倍;研究区内人工梭梭林生长表现差、保存率低、造成地表扰动、造林成本高、因此不建议在极端干旱地势平坦的沙砾质戈壁进行大面积造林.

    阿拉善戈壁人工梭梭林保存率生长状态造林成本

    清水河县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分布特征

    田震高凡赛硕杨之恒...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清水河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生物量转换和拓展方法,估算区域生物量,并结合GIS森林矢量数据,比较分析其森林碳储量、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清水河县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328.80Wt、碳密度49.19t/hm2.其中,人工灌木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83.8%.2)碳密度和碳储量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枯落物层.3)乔木林碳密度主要集中海拔1501-1600m区间,灌木林主要集中在海拔1101-1500m区间.4)斜坡在碳储量贡献较大,平坡其次,急坡、险坡碳储量分布不足0.1%.5)阴坡、半阴坡碳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坡向,天然灌木林阳坡、半阳坡碳密度较高于其他坡向.

    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空间分布

    膨润土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高传俊赵雪淞王力恒徐猛...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膨润土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和离子交换能力.不同类型膨润土对沙地土壤肥力和活性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尚不清楚.文中以科尔沁沙地土壤为基质,在施入化肥和草炭基础上,对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分别设置3个施加量,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受试植物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不同膨润土类型和施加量条件下土壤肥力和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其中施加量为3.0kg/m2时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施加3.0kg/m2的钠基膨润土和3.0kg/m2、4.5kg/m2的钙基膨润土与土壤IFI、总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显著正相关,总有机碳(尤其是微生物量碳)与IFI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膨润土能够显著促进土壤活性碳积累、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影响土壤微生态环境和碳循环;膨润土施加量是沙地土壤生态修复的关键调节因子,而膨润土类型不是重要决定因素.

    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科尔沁沙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综合肥力指数

    8个扁桃品种的生理解剖特性及其抗寒性比较研究

    赵通赵军营张德陈翠莲...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引进甘肃地区的8个扁桃品种的抗寒性,以其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在6个低温梯度下的各项生理指标,运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品种的抗寒性综合评价,以期为扁桃抗寒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片和枝条组织解剖结构均具有差异性,且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紧密度(CTR)与抗寒性呈正相关.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21.43~-11.23℃,其中'浓泊尔''索诺拉'和'蒙特瑞'的枝条耐低温在-18℃左右,而'晋扁1号'和'普瑞斯'的枝条耐低温在-11℃左右.低温胁迫下,扁桃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Pro)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综上,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温度下的生理指标及显微结构观察表明,SOD活性、蛋白质含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皮层厚度是影响扁桃抗寒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浓泊尔'>'索诺拉'>'蒙特瑞'>'晋扁2号'>'派锥'>'加州1号'>'普瑞斯'>'晋扁1号'.

    扁桃低温胁迫抗寒性石蜡切片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