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汉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汉语研究
古汉语研究

蒋冀骋

季刊

1001-5442

0731-88872560

410081

湖南长沙师范大学

古汉语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语言文字学学术刊物。刊登有关古代汉语的学术研究文章,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读者对象为古汉语研究教学人员、文史工作者、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及古文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测度副词"无乃""得无""将无"

    李明
    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上古、中古汉语中的三个测度副词"无乃""得无""将无".它们中的否定性要素"无",与"没有"义(对领有/存在/已然的否定)没有关联,而是都源于禁止否定;"无"的性质,可以概括为表示悬拟.至于"将无",它在成词之前,应该是套叠式连用,而不是并列式连用.

    "无乃""得无""将无"测度反问

    从侗台语的平行例证看古汉语"夫"第三人称代词用法的来源——类别词系列研究之一

    何彦诚李桂芳
    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普遍认为,古汉语"夫"第三人称代词用法来源于指示代词.借鉴与汉语有悠久接触历史和诸多共同区域类型特征的侗台语以及苗瑶语等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平行现象,本文认为古汉语"夫"第三人称代词用法很可能来源于"成年男子"义名词.本文进一步指出,第三人称代词来源于指人名词其实是一条跨语言可见的演变路径.

    类别词第三人称代词指示词侗台语苗瑶语古汉语

    旁格论元引发的谓词语义句法变化——以上古汉语名源谓词的"去综合性"为例

    李泽栋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古汉语名源谓词"门、城、堑"等有联系处所旁格论元和客体核心论元两种论元配置方式.这类谓词作为综合性谓词,出现于旁格论元可作处所和客体两解的结构式,经过"去综合性"的重新分析,失去词义结构内的影子论元,处所旁格论元提升为核心宾语.文章总结几种与论元成分有关的上古汉语综合性谓词的"去综合性"途径,探讨"词汇型综合"的一般性问题.

    旁格论元名源谓词综合性去综合性

    古汉语语气词"也"在秦地的失落——以出土秦文献材料为例

    刘冰清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文献中词频极高的语气词"也",于今全无孑遗.而其是否全然绝迹,却不可妄下论断.事实上,王洪君(1984:159)认为,明确划定某一语法现象消失的时间,是极为不易的.我们认为,其失落之迹,或受使用频率、所在构式以及方域三重因素影响.过往研究多关注语气词"也"的功能及其演变,曾于"语气词是否单功能"之上出现分歧.本文立足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采取Elizabeth Closs Traugott关于构式的描写方法:[[F]]←→[[M]].借助鲜有后人删改之虞的出土秦文献材料,旨在釐清古汉语中句末语气词"也"于秦地失落的过程,为其探因,并进一步探讨口语中孑遗的可能性,进而为重释"古汉语语气词至今全无留存之迹"以及"语气词单功能说"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

    上古汉语语气词失落构式限义

    大型字书《艹(艸)部》疑难字新考

    杨宝忠尤彩娜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对历代大型字书《艹(艸)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所考疑难字主要包括释义错误者、义未详者、注音错误者、字形转录失真者、异体字认同失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已有考释尚可补正者.

    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

    17世纪朝鲜半岛刻本异体字研究

    王彤伟黄昱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半岛官私刻本的异体字字形基本相同,其刻本异体字大多与中土魏晋至唐五代碑刻中的异体字同形,属于中土异体字形的域外流传;时代上比中土通常要晚约三四百年.半岛异体字形在共时层面呈现出系统化共性与变异化个性并存,以系统化共性为主的情况;在历时层面呈现出继承性与变异性共存,以继承性为主的情况;在空间分布层面呈现出通行性与地域性并存,以通行性为主的情况.这与朝鲜半岛的汉字教育及不同于中土的正俗字形观紧密相关.

    《益斋乱稿》朝鲜刻本异体字

    西北汉简中"柱马"与"柱"新考

    洪帅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柱马"一词在西北汉简中多次出现,学界对其意义争议颇大,主要有备用马、正马或主马、专用马、驮马、驻马五种观点.对于"柱",有通"住"、通"驻"两种说法.在全面梳理简牍中"柱马"和"柱"的基础上,并结合传世文献,文章认为"柱"通"驻",是停留、逗留义."柱马"就是"驻马",是传马的一种,是因接送客人等任务而逗留、停留在某地的马匹.传马自接到任务起就称为柱马,直到完成任务回到本地止.在接到任务等待客人的阶段,"柱马"似为"备用马",但就整体阶段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后世有"驻马",是动宾结构,与汉简中偏正结构的名词"柱马"不同.

    柱马驻马柱车

    乙种本《暹罗馆译语》汉语基础方言研究

    张玲妹
    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乙种本《暹罗馆译语》声韵的对音规律,得出其音译汉字的基本音系特征.声母方面的特征: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区分鼻边音;分尖团;部分影母字读为[η];疑母开口洪音念[η],其他念零声母;日母存在消变为半元音[j]的情况;部分非组字念成[h];古见母字有念送气音的情况.韵母方面的特征:有入声韵,-p、-t、-k尾基本保留;一部分-m尾保留,一部分-m尾并入-n尾,-n、-η尾分明;效摄一等、流摄一等存在合流的现象;梗摄开口三等字读音为[iη].通过对译语成书背景及音系特征的考察,推断出译语的汉语基础方言是粤方言.

    《暹罗馆译语》泰汉对音粤方言

    顾炎武《诗本音》的"误入""混入""分"辨析

    齐晓燕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本音》对韵脚字古音的注解中,出现了"误入""混入""分"三个术语.文章在比较中古韵和顾炎武上古韵部对应关系的基础上,逐一考察《诗本音》中出现的例子,发现这三个术语的分布规律井然划一:中古韵全韵属于上古某一韵部的使用"分";中古韵可离析为上古多部,或者中古韵有散字散入上古多部,如果例字所属韵部和韵目字所属韵部相同,则使用"混入",否则使用"误入".

    《诗本音》误入混入

    从定量分析看《闽都别记》词汇的文白语体特征

    王进安林玥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以将《闽都别记》的语体色彩作为分析对象,以蒋绍愚、雅洪托夫等人总结出的文言文、白话文中词汇语法系统的特点作为定量统计的标准,从不同词类的使用频次、不同词汇组合结构使用频次和方言色彩等三个维度出发,利用Jieba分词、NLTK等工具,分析《闽都别记》词汇语法系统中的文言文、白话文特征及其方言色彩,以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小说语体特征,描写这部异质系统的中性语体文本.

    《闽都别记》词汇定量统计语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