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课程建设探索

    杨树财郭静兰夏伟宋双柱...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素养"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制定机械类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结合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通过构建面向未来能力需求的工程训练培养体系,面向知识、能力、素养的课堂教育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工程训练课程评价体系,以及提高教师工程训练教学的胜任力四个方面进行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工程训练课程思政OBE课程建设

    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与实践

    陈昊刘萍李钰耿莉敏...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总结长安大学在能源动力类别(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基于产教融合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及实践工作,提出软-硬件协同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理念,具体阐述该理念在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等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以期为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软-硬件协同联合培养基地

    新医科与新工科融合背景下医学统计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

    邱菊辉陈艺丹左朝艳周丽...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新医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提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新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在医学统计学和实验设计方面的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系统分析当前医学统计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医学教育对医学统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和教师与教学需求相关性弱、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较低.并提出"六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实践,包括增强思政教育和增加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明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对医学统计的新需求、优化教师知识体系、修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强化过程管理等,以满足新医科建设的医学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新医科新工科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六位一体

    场域视阈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黄凯欧阳瑜张悦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深化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对加强学生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具有重要的内涵意蕴和时代价值.针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理念认识有待统一、育人力量有待下沉、条件保障有待跟进和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该文借鉴布迪厄场域理论,从优化场域空间载体,打造"时代新人"培育高地;深化场域主体互动,夯实"党建引领"前沿阵地;实化场域资本供给,建设"三全育人"实践园地;细化场域惯习引导,构筑"数字赋能"创新基地等方面提出"四化"路径,实现育人理念共识、育人力量聚集、育人功能拓展和育人效能提升,以期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场域理论三全育人思政资源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及创新举措——以矿山抢险与救援课程为例

    袁军伟郭艳美都永坤吴冉...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思政引领,是培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担时代重任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之一.如何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对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标,破除制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新举措,是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立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矿山抢险与救援属性和行业特色,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建设、创新举措,旨在为类似课程思政的机制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提升等提供借鉴,以期通过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通过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思政建设思政引领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城市治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工作坊为例

    钟晓华杨辰张俊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日趋重要.应对诸多治理瓶颈,培养具有治理理念、专业技能、行动能力的社会治理人才是优化治理效能的关键要义.针对城市治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协同性等问题,高校应打破专业边界,以政策创新者、社会设计者和专业行动者为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目标.该文尝试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国内外实践出发,讨论其在增强学习主体主动性、教学内容时效性和培养方式协同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以上海"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教学工作坊为例,讨论该教学法在城市社区治理相关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并评估教学成效及适用情境.

    城市治理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驱动教学法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梁健于恩浩赵舒怡
    70-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依托国际交流合作的办学形式,通过国内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客观评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但相关研究较少.该文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创新创业品质、知识技能储备、实践经历成果、科研创造潜力和环境适应潜力等要素来构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糊评价矩阵,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品质、科研创造潜力方面能力较弱.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OBE理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研究

    赵意焕孙楚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在推进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该文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路径.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实践性强、行业特征突出.在课程建设中,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结果,完善教与学的目标考核体系,重视纳入跨学科知识和实际经验,构建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建设乡村振兴农业高等院校营销人才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系统生成的三重逻辑

    刘巧芝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力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子系统,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既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也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实践育人的现实出发,"整体关联性"促进了实践育人系统的和谐统一,"纵横交叉性"促使实践育人系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协同进化"促成实践育人系统演进性发展.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与思政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满足高校自身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不断拓宽实践创新的维度,实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创新中的蓬勃发展.

    高校实践育人系统生态发展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建设研究

    王成优周晓王小利李光明...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同时科技论文写作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形式.针对目前高校在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全面、课程过于理论化、学术道德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对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该文以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建设为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多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一个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课程建设方案.实践表明,该文提出的课程建设方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学术道德素养.

    科技论文写作学术道德规范优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