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建园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建园林技术
古建园林技术

马炳坚

季刊

1000-7237

010-84130668

100011

北京安德里北街甲20号

古建园林技术/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性期刊。报道古典园林管理经验,探讨古建园林艺术。栏目有古建筑、传统技术、古典园林工程、古建修缮经验、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古建园林艺术研究、古建历史文献介绍、古建维修保护政策研究、古建文物集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材料病害机理分析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徐州徐海道署照壁保护方案为例

    李汀珅刘聘谭雪红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重要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现实问题.如何制定长久有效的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方案,是学界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徐州市文物建筑"徐海道署照壁"保护方案编制为契机,以建筑遗产材料病害机理分析为研究基础,交叉融合建筑学、材料学、测绘学等相关学科,并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基测建模、材料分析、病害分析、诊断测试等一系列科学手段,提出科学有效的"徐海道署照壁"保护策略和修复技术,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路径做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建筑遗产材料病害机理分析保护技术

    近代教堂建筑遗产适应性保护技术研究——以南京莫愁路基督教堂为例

    张盟淳庆糜镇东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教堂建筑遗产风格多样,形制特征受到国外及国内的双重影响,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为科学保护该类型建筑遗产,本文以南京莫愁路基督教堂为例,对其建筑形制、现状评估、保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筑形制的研究梳理该类教堂建筑遗产的构造特征,并评估分析该教堂建筑遗产的安全病害问题,结合建筑形制研究和现状评估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适应性保护技术,包括木梁加固技术、混凝土楼面加固技术、墙体修缮保护技术、屋面修缮保护技术等,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的砖木混合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教堂建筑遗产建筑形制砖木结构适应性保护加固修缮

    "观"与"演"互动下古典园林中场景-情节空间研究

    曹宇超张楠丁梦月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园林观演以一种审美事件结构建立起参与主体与空间组织的关联,打破观看与表演二元对立的界限,引发对"观"与"演"交互机制下空间营建策略的思考.以可操作的设计方法确立现象学介入场所研究的途径:在主体"观"的视角下,将"演"作为客体对象,从"互动感知-识别定位-动态展开"三个维度细分二者互动交流与事件空间建构的过程,由此归纳出背景垫衬、焦点主导、山水阐发、琴画合一四种场景(scenes)建构逻辑,以及悬念闪回、活动联结、回环收束三种情节(plots)编排方式.旨在以"事件"的视角更新园林认知,为当代空间的场所营造提供"园林"的营运方式.

    古典园林"观"与"演"场景-情节设计方法现象学

    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诠释

    解丹汪萌
    73-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屯兵堡以谷中盆地、倚山临水,沙漠荒原、城壕相互为主要选址特征;西北路居于山谷、控制交通,沙漠丘陵、据守河口;西南路以丘陵盆地、堡立河边,平原腹地,双向防守为特色.受自然环境、民族分布、防御重心的影响,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与布局空间表现出相似性与异质性.通过诠释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金代长城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金代长城屯兵堡选址空间逻辑诠释

    "天子贲庸,诸侯疏杼"——试释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之抵牾

    李威乐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实例中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中记载不甚相符且普遍较北宋为小的现象分析,造成抵牾现象的原因包括:南宋营造部门的变化与其权力的下移;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规格制式相异,匠人不同故营造手法不同;南宋士大夫对江南文化的"入乡随俗";南宋文官政治的痼疾、基层吏治腐败及行政管理能力下降.具体以近数十年考古发掘的南宋临安城恭圣仁烈皇后宅、府学、府治、御街、太庙、宗学等资料全面丰富的遗址为建筑实例,将所发掘的墁地方砖、柱础、道路用材、房屋上层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记载进行比对.

    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建筑构件规格制式《营造法式》

    邯郸地区北齐石窟的选址与形制研究

    谢空卜凡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齐时期是我国石窟发展的重要阶段,以邯郸地区为典型代表.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对邯郸地区北齐石窟的遗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以选址、形制为切入点,从山水方位、窟寺关系、空间布局入手进行选址研究,系统阐述石窟遗存在平面形制、窟顶形制、门窗形制、窟檐形制方面的形制特征,以期为邯郸地区北齐石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文化北齐石窟选址形制邯郸地区

    窥探图像对西方遗产保护的影响——以建筑图纸和风景画为例

    李东遥吴葱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与遗产相关的西方建筑图像的发展过程,包括建筑理论著作插图、建筑测绘图、建筑图谱等建筑图纸与建筑风景画两种图像形式.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建筑师与画家的不同建筑观:建筑图纸是对建筑的科学性表达和记录,由古典建筑逐步推广至各种建筑风格,追求建筑的完整、风格统一和理想图式;风景画相对忠实地描绘建筑的真实情况,从哥特建筑废墟至其他地域建筑,追求建筑的真实性与多样性.之后以西方十九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代表人物和案例为线索,证实了上述两种倾向分别推动并塑造了"修复"(Restoration)和"保存"(Conservation)两大遗产保护理念的形成.从图像角度对西方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追根溯源,以期对当今中国建筑遗产保护有所借鉴.

    建筑图像遗产保护风格风景如画建筑图谱

    从"清夏斋"到"清夏堂"——圆明园工字殿装修与室内格局的转变

    王欢刘昕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夏斋是嘉庆时期圆明园绮春园重要的建筑之一.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保留了其道光时期工字殿清夏斋和同治时期前后殿清夏堂的建筑图样、装修图样和略节等营造史档,支持对建筑形制和室内格局的探讨.本文通过综合解读相关营造史档,梳理前后两时期建筑和装修的特征及相关工程,依据清代匠作则例解读装修布局及室内空间格局,探讨两时期装修构建的空间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

    装修设计清夏斋(堂)圆明园样式雷图档格局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南巡行宫图的鉴定与研究

    何蓓洁马鑫悦朱蕾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 57 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两套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巡行宫图尚未见于已有研究,且与目前已知南巡行宫图均有所不同,是还没有被认知和利用的新材料.鉴于此,有必要核定行宫图基本信息,追踪行宫图来源及流传过程,本文综罗图文史料重新梳理康乾南巡历史和图像涉及的南巡行宫园林建置沿革,考证图绘背景和年代,揭示了行宫图分别绘于乾隆首次及第四次南巡前,弥补了康熙至乾隆中期南巡行宫图像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文化南巡行宫图园林图像勒胡日钱德明中西园林文化交流

    基于乾隆园林诗的避暑山庄"松风"声景观研究

    刘庭风温彩琴赵珂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风"是我国古代常见的声音意象,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松风"声音的营造方式有助于了解历史上从"松风"意象到"松风"感知的整体经营过程.本研究基于现代声景学理论,以园主人的感知为先导,以古代"松风"意象的听觉审美演变为背景,通过挖掘乾隆在避暑山庄中有关"松风"听觉感知的园林诗,分析相关景点与建筑中选址、空间与要素组合中呈现的设计理法,厘清了避暑山庄中"松风"声景观的营造方式与特点.

    乾隆园林诗避暑山庄"松风"声景观感知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