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及风险预测方案研究

    白新朝贺维
    3407-3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其中男105例,女63例,年龄(6。75±2。04)岁。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按摩、针灸、理疗等,连续治疗8周。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x2检验。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儿病情重度、四肢瘫、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重度异常、营养不良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32。11%(35/109)比 55。93%(33/59)、12。84%(14/109)比 28。81%(17/59)、13。76%(15/109)比 59。32%(35/59)、22。94%(25/109)比 40。68%(2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重度、痉挛型四肢瘫、aEEG重度异常、营养不良均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4个危险因素,构建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1、84。75%、83。05%,决策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在0。29~0。94时,该模型预测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可获得净收益。结论 病情重度、痉挛型四肢瘫、aEEG重度异常、营养不良均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筛查高风险预后不良患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预后影响因素Nomogram模型

    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儿窘迫的影响

    常庆芬侯娟张小菜
    3412-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儿窘迫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胎儿窘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ICP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初产妇62例、经产妇34例,年龄(28。46±4。20)岁,孕周(33。70±2。34)周。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66例、经产妇30例,年龄(27。60±4。12)岁,孕周(32。85±2。42)周。病例组依据是否发生胎儿窘迫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h1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和TNF-α/IL-4。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的TNF-α、IFN-γ、IL-4、IFN-γ/IL-4和TNF-α/IL-4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对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病例组TNF-α、IFN-γ、IFN-y/IL-4、TNF-α/IL-4 均高于对照组[(102。31±18。33)ng/L 比(64。20±12。62)ng/L、(166。78±32。33)ng/L 比(138。39±28。10)ng/L、(3。36±0。22)比(1。15±0。12)、(2。06±0。12)比(0。53±0。08)],IL-4低于对照组[(49。57±16。32)ng/L比(120。54±20。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79、6。494、86。407、103。943、26。649,均P<0。001)。96例ICP患者中发生胎儿窘迫22例(22。92%),其中急性胎儿窘迫8例、慢性胎儿窘迫14例。发生组血清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TNF-α、IFN-γ、IFN-γ/IL-4、TNF-α/IL-4均高于未发生组,IL-4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TNF-α、IFN-γ、IL-4、IFN-γ/IL-4、TNF-α/IL-4均是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绘制ROC发现,TNF-α、IFN-γ、IL-4预测ICP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IFN-γ/IL-4、TNF-α/IL-4预测胎儿窘迫的AUC均>0。85。结论 ICP患者Th1/Th2平衡向Th1偏移,增加ICP患者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且检测IFN-γ/IL-4、TNF-α/IL-4有助于预测胎儿窘迫。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指标与疾病活动度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王凤韩钢
    3418-3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疾病活动度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23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疾病活动度分为低等活动度组(27例)、中度活动度组(58例)以及高等活动度组(38例)。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9例,女84例,年龄(47。49±9。31)岁,体重指数(21。41±1。72)kg/m2;对照组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48。02±10。08)岁,体重指数(21。39±1。66)kg/m2。通过血清样本分析NLR和鸢尾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及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NLR(3。35±0。83)、鸢尾素(195。74±24。39)μg/L,对照组分别为(1。85±0。72)、(258。93±41。8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79、12。381,均P<0。001)。低等活动度组患者NLR(2。46±0。22)、鸢尾素(213。84±12。27)μg/L,中度活动度组分别为(3。15±0。31)、(195。93±16。98)μg/L,高 等活动度组分别为(4。39±0。55)、(184。27±9。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474、35。360,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0。12)g/cm2、总髋关节骨密度(0。82±0。11)g/cm2、腰椎骨密度(0。84±0。09)g/cm2、大转子骨密度(0。90±0。18)g/cm2,对照组分别为(0。89±0。09)g/cm2、(0。96±0。08)g/cm2、(0。97±0。10)g/cm2、(1。05±0。23)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NLR与疾病活动度存在正相关(r=0。879,P<0。001),血清鸢尾素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存在负相关(r=-0。615,P<0。00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LR与股骨颈、总髋关节、腰椎、大转子骨密度均存在负相关(r=-0。358、-0。366、-0。525、-0。174,均P<0。05),血清鸢尾素水平与股骨颈、总髋关节、腰椎、大转子骨密度均存在正相关(r=0。378、0。430、0。352、0。232,均P<0。05)。结论 血清NLR和鸢尾素的异常表达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骨密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病情活动程度和预测骨密度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类风湿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鸢尾素疾病活动度骨密度预后评估

    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屈明利史小莺唐会珍贺译平...
    3423-3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年龄29~43岁,孕周31~40周,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63例)与未输血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既往史、病种分布、凝血指标等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输血组孕周≥37周、34~37周、≤34周分别有 15 例(23。81%)、32 例(50。79%)、16 例(25。40%),未输血组分别有 68 例(78。16%)、17 例(19。54%)、2例(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79,P<0。001);输血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未输血组比较[77。78%(49/63)比 13。79%(12/87)、87。30%(55/63)比 11。49%(10/87)、(103。21±8。69)g/L 比(117。75±10。25)g/L、(11。59±2。35)s 比(10。22±2。01)s、(29。63±4。14)s 比(27。22±3。89)s、(18。15±3。02)s 比(16。81±2。8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延长及Hb水平升高均为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的保护因素(OR=0。074、0。733,均P<0。05),合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及PT升高均为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338、258。237、1。964,均P<0。05)。结论 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中,孕周延长和Hb水平升高均是术中输血的保护因素,而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以及PT升高则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医生在进行高危妊娠剖宫产手术时应评估输血需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输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危险因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吴列秀宁博杨建军张莹莹...
    3428-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HC患者112例,其中男64例,女48例,≥60岁41例,<60岁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片,400mg/次,1次/d,口服;盐酸达拉他韦片,60mg/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12周。患者治疗结束后依据有无病毒学应答分为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分析CHC患者预后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112例CHC患者中89例(79。46%)存在病毒学应答,23例(20。54%)患者无应答。有应答组中 rs8099917TT、rs12979860CC 分别有 79 例(88。76%)、78 例(87。64%),无应答组分别有10例(43。48%)、11例(4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969、17。754,均P<0。001);有应答组患者中无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A级分别有85例(95。51%)、35例(39。32%),无应答组分别有17例(73。91%)、6例(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 12979860CT均为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R=4。513、3。666、2。998、3。575,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12979860CT在预测CHC患者预后中具有极高价值。结论 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 12979860CT均为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根据以上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单核苷酸多态性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效预测

    食管癌组织中ErbB3、miR-27a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郭晓宁朱文龙宫惠琳刘战飞...
    343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组织中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ErbB3)、微RNA-27a(miR-27a)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病理科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23例)。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一般资料,食管癌患者和对照组ErbB3、miR-27a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rbB3、miR-27a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ErbB3、miR-27a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预后良好组男55例,女42例;年龄47~68岁。预后不良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5~66岁。预后不良组肿瘤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人数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低分化程度人数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ErbB3[(1。59±0。45)]、miR-27a[(2。59±0。95)]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28±0。37)、(1。84±0。52)]和对照组[(0。72±0。28)(0。85±0。33)],且预后良好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o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ErbB3和miR-27a表达水平均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ErbB3、miR-27a表达水平均与GPS呈正相关(r=0。294、0。282,P=0。001、0。002)。ROC分析结果表明,ErbB3、miR-27a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ErbB3、miR-27a单独预测(0。873比0。715、0。71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ErbB3、miR-27a表达水平对食管癌患者预后有良好评估价值。

    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微RNA-27a食管癌预后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在AMI患者PCI术后中的应用

    李萍王新李臻
    3438-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行PCI治疗的19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编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联合组(97例)。对照组男56例,女41例;年龄36~74(55。83±8。42)岁;PCI术后1~6(3。49±0。63)h。联合组男53例,女44例;年龄36~75(55。87±8。46)岁;PCI术后1~6(3。53±0。58)h。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 LVESD[(32。44±4。29)mm]、LVEDD[(40。35±4。92)mm]均低于对照组[(38。64±4。82)mm、(47。82±5。73)mm],LVEF[(65。83±5。78)%]高于对照组[(58。36±5。36)%](均 P<0。05);联合组 hs-CRP[(3。1 1±1。28)mg/L]、IL-6[(12。43±3。27)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84±1。93)mg/L、(15。68±3。94)ng/L](均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MACE总发生率[12。37%(12/97)]低于对照组[26。80%(26/97)](P<0。05)o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通心络胶囊联合使用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MACE总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通心络胶囊

    BIS监测下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老年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吴磊孙彦妮牛青
    3442-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老年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5例需行手法复位的老年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31例;年龄60~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8。2~25。1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25例)、C组(25例)。3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A组采用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B组采用瑞马唑仑麻醉(静脉注射),C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比较3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复位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神经肽Y(NPY)]及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注射痛)。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组复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诱导时间[(62。31±4。15)s]、苏醒时间[(17。26±3。45)min]、恢复时间[(6。25±1。56)min]均短于 A 组[(68。47±4。56)s、(21。47±4。29)min、(9。48±1。89)min]、B 组[(69。85±4。66)s、(22。36±4。47)min、(9。24±1。85)min](均 P<0。05);A 组与 B 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位中、复位后,C组MAP[(85。77±4。29)mmHg(1 mmHg=0。133 kPa)、(85。36±4。27)mmHg]、HR[(75。21±3。76)次/min、(75。68±3。78)次/min]水平均低于 A 组[(89。29±4。46)mmHg、(88。73±4。44)mmHg、(79。24±3。96)次/min、(80。15±4。02)次/min]、B 组[(90。21±4。51)mmHg、(89。56±4。47)mmHg、(78。33±3。93)次/min、(79。66±3。98)次/min](均 P<0。05);A 组与B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位后,C组Cor[(291。42±32。38)nmol/L]、肾上腺素[(211。47±14。11)μg/L]、NPY[(118。41±14。81)μg/L]水平均低于 A 组[(326。85±36。32)nmol/L、(231。46±15。43)μg/L、(137。65±17。21)μg/L]、B 组[(321。54±34。73)nmol/L、(228。75±15。25)μg/L、(135。24±16。91)μg/L](均P<0。05);A组与B组Cor、肾上腺素、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 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00%(14/25)]高于B组[16。00%(4/25)]、C组[12。00%(3/25)](均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下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髋关节脱位患者手法复位麻醉,不仅可减少用药剂量,还可增强麻醉效果,促进镇痛,且安全性良好。

    髋关节脱位老年手法复位脑电双频指数瑞马唑仑丙泊酚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吴昊唐星韩鹏宇杨振宇...
    3448-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就诊的91例结直肠癌术后需要辅助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共脱落8例,最终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2。37±5。25)岁;病理分期:Ⅱ期11例,Ⅲ期3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4。21±5。23)岁;病理分期:Ⅱ期12例,Ⅲ期29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静脉滴注)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生长因子(NG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第4、6周期,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57。1%(24/42)、66。7%(28/42)]均低于对照组[92。6%(38/41)、97。5%(40/41)](均P<0。05)。治疗4、6个周期后,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分级均优于对照组(Z=-5。051,P<0。001;Z=-5。276,P<0。001)。治疗 6个周期后,治疗组 SOD[(69。63±9。11)kU/L]、NGF[(176。21±26。79)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5。23±8。77)kU/L、(139。24±21。78)ng/L],中医证候评分[(6。62±1。31)分]低于对照组[(8。94±2。97)分](均P<0。05)。结论 益气温经活血方中药熏蒸可减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中医证候。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炎症因子益气温经活血方

    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戴丽芳董小琼厉晨洁王小梅...
    3453-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3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侧卧组(180例)、仰卧组(180例)。侧卧组采用侧卧位分娩,仰卧组采用仰卧位分娩。因胎儿窘迫需产钳助产、产后失访等,两组均最终收集15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孕周)、产时指标[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时间、1min Apgar评分、第二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会阴情况(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d和3个月盆底肌力变化、产后3个月并发症(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腰骶部疼痛)、产后3个月生活质量(疾病影响程度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侧卧组年龄(27。82±2。01)岁,孕周(38。62±1。12)周;仰卧组年龄(28。23±2。31)岁,孕周(39。24±0。95)周。侧卧组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8。67%(13/150)]、第二产程时间[(48。65±9。41)min]、第二产程 VAS 评分[(3。22±1。18)分]均优于仰卧组[18。67%(28/150)、(62。11±10。21)min、(5。51±1。36)分](均P<0。05)。侧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仰卧组[10。67%(16/150)比3。33%(5/150)],会阴侧切率低于仰卧组[6。67%(10/150)比13。33%(20/150)](均P<0。05)。产后42d及3个月,侧卧组盆底肌力≥3级人数占比[58。00%(87/150)、80。67%(121/150)]均高于仰卧组[30。00%(45/150)、64。00%(96/150)](均P<0。05)。产后3个月,侧卧组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3个维度及总分)均优于仰卧组(均P<0。05)。结论 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和产后盆底肌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结局疼痛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