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崔浩然冯夏龙任明岗赵思嘉...
    4120-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关系,探讨CA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以胸闷或胸痛为主诉接受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的399例受试者,其中男192例,女207例,年龄(66。35+11。48)岁。根据有无CAC分为CAC组(245例)与非CAC组(154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C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yG指数等对CAC的诊断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C组年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尿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TyG指数、男性及吸烟比例均高于非CAC组,CA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均低于非C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C与年龄、TyG指数、尿酸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424、0。151、0。196、-0。152,均P<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7,95%CI 1。064~1。111,P<0。001)、男性(OR=1。830,95%CI 1。215~2。757,P=0。004)、TG(OR=1。364,95%CI 1。071~1。739,P=0。012)、FBG(OR=1。191,95%CI 1。079~1。314,P=0。001)、TyG 指数(OR=1。589,95%CI 1。177~2。145,P=0。002)、血肌酐(OR=1。018,95%CI 1。009~1。028,P<0。001)、尿酸(OR=1。003,95%CI 1。001~1。005,P=0。001)是发生 CAC 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0。546,95%CI 0。399~0。880,P=0。013)是保护因素。ROC 分析显示,TyG指数联合年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3(95%CI 0。704~0。802,P<0。001)。结论 年龄、男性、TG、FBG、TyG指数、血肌酐、尿酸是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yG指数联合年龄对CAC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危险因素

    Napsin A表达与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相关性

    徐军陈君平王健吕东来...
    4125-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apsin A蛋白表达与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3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Napsin A蛋白表达,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TP53突变。分析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3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男58例,女45例,中位年龄63岁,有吸烟史30例,脑转移31例,接受二线治疗6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36例。化疗方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73例,培美曲塞单药16例,多西他赛7例,紫杉醇7例。治疗周期数≥4 67例,<4 36例。KRAS突变 12例(11。7%),TP53突变 18例(17。5%),EGFR突变50例(48。5%)。Napsin A阳性76例(73。8%)。103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2。0%(33/103),疾病控制率(DCR)为79。6%(82/103);Napsin A阴性患者的DCR低于Napsin A阳性患者(P<0。001)。103例患者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9~6。9)。单因素分析表明PFS与治疗线数(P=0。009)、治疗周期数(P<0。001)、Napsin A 表达(P<0。001)、KRAS 突变(P=0。012)、TP53 突变(P=0。045)相关;中位 OS 为 12。7 个月(95%CI:10。5~14。9),单因素分析表明 OS与治疗周期数(P=0。020)、KRAS突变(P=0。046)、Napsin A表达(P=0。001)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psin A阳性(P=0。020)、治疗周期数≥4(P=0。004)、二线治疗(P=0。009)、野生型 KRAS(P=0。012)是 PFS 的独立保护因素,Napsin A 阳性(P=0。013)和野生型KRAS(P=0。042)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效果确切,野生型KRAS和Napsin A阳性患者预后较好。

    肺腺癌NapsinA贝伐珠单抗化疗预后

    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对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张莉君秦玮珣秦彩娟谢燕华...
    4132-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对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59。26±5。00)岁;肿瘤分期Ⅲ期25例、Ⅳ期45例;鳞癌30例、腺癌40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60。14±5。06)岁;肿瘤分期Ⅲ期27例、Ⅳ期43例;鳞癌33例、腺癌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健脾清肺汤治疗(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21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研究组患者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3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咳嗽痰多:(2。11±0。46)分比(2。95±0。53)分,神疲乏力:(2。26±0。16)分比(3。31±0。57)分,气短:(2。11±0。36)分比(2。89±0。24)分,便溏:(1。25±0。43)分比(1。60±0。51)分,纳呆:(2。03±0。41)分比(3。26±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鳞癌相关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94±0。20)µg/L 比(1。33±0。24)μg/L、(56。24±8。4l)ng/L 比(71。03±10。81)ng/L、(3。21±1。05)μg/L 比(4。01±1。13)µg/L、(2。03±0。47)μg/L 比(2。97±0。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4+/CD8+、CD16+CD56+、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6/70),低于对照组的22。86%(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3,P=0。020)。结论 在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可减轻中医证候,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

    非小细胞肺癌脾肺气虚证穴位埋线健脾清肺汤中医证候预后

    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张田赵丹
    4137-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66。64±9。59)岁,ⅢB期16例、Ⅳ期1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65。55±9。16)岁,ⅢB期14例、Ⅳ期17例。两组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化疗周期第1天、第8天给予白蛋白紫杉醇100 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 min;化疗周期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每次给药曲线下面积(AUC)为5mg/(ml·min);21 d为1个周期。参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15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4 h,1次/d,连续给药14 d后停药7 d。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200 mg/次,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30~90 min,每个周期第1天使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安全性,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均高于参照组[45。16%(14/31)比 19。35%(6/31)、77。42%(24/31)比 48。39%(15/31)](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 CEA、CYFRA21-1、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参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5%(5/31)比22。58%(7/31)](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失访1、2例,存活16、10例,两组总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观察组优于参照组(x2=6。987,P=0。010)。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NSCLC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良好,且可延长患者近期生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信迪利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生存率不良反应

    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淑红常英张莉霞
    4141-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伏美替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大兴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59。32±6。59)岁,Ⅲ期34例、Ⅳ期12例,鳞癌26例、腺癌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41±6。37)岁,Ⅲ期31例、Ⅳ期15例,鳞癌23例、腺癌23例。对照组予以GC化疗方案:第1~3天,25 mg/m2顺铂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第1、8天,1 000 mg/m2吉西他滨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以21 d为一个化疗周期,共用药2个周期。观察组予以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GC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从化疗第1天开始增加伏美替尼口服,每次40 mg,每天2次,共用药2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用药安全性。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生存率。采用x2检验、t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52。18%(24/46)比28。26%(13/46)]、疾病控制率(DCR)[93。48%(43/46)比 78。26%(36/46)]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10。33±1。47)µg/L比(11。49±1。64)µ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3。52±1。93)μg/L 比(14。76±2。11)μg/L]、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2。18±0。39)μg/L比(2。43±0。44)μg/L]、糖类抗原 125(CA125)[(36。25±4。53)U/ml 比(39。47±4。93)U/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65。48±45。69)ng/L 比(395。47±49。43)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101。21±l 1。25)mg/L比(107。68±11。96)m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1 511。62±167。95)ng/L比(1 623。40±180。38)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13%(41/46)比69。56%(32/46)](P<0。05)。结论 对NSCLC患者予以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可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抑制肿瘤增殖,提升疗效,且用药安全,生存率较高。

    非小细胞肺癌伏美替尼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肿瘤标志物生存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臣王勇赵山虎
    4146-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接受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62例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NSCLC根治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组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64。29±5。88)岁;对照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56。74±6。43)岁。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开胸手术、有参观人员、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比大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对62例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得到96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6。25%,以大肠埃希菌(27株,28。13%)为主;革兰阳性菌40株,占41。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9。79%)为主;真菌2株,占2。08%。结论 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均为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响因素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

    卫飞鹏李凯高迪武鑫...
    4150-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的25例患者为远端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31例患者为股动脉组。远端桡动脉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2±8。5)岁,瘤体长径(3。9±1。3)cm;股动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4。4±8。3)岁,瘤体长径(3。7±1。2)c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远端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5。6±1。1)min比(5。1±1。0)min]、X 射线照射时间[(12。1±3。2)min 比(10。7±3。0)min]及手术时间[(57。6±15。4)min 比(50。8±14。1)min]均长于股动脉组(均P<0。05),但术后无需卧床;远端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12。0%(3/25)比35。5%(11/3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弹簧圈移位、异位栓塞、瘤体再通、复发及死亡等。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虽围手术期的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无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脾动脉瘤远端桡动脉入路可控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刘亚飞白晶晶龚福太
    4154-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4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4例、女244例,年龄65~94(75。89±7。72)岁。根据术后半年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3例)和存活组(41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及区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半年死亡率为9。39%(43/45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67,95%CI:1。088~1。250)、合并症种类(OR=1。986,95%CI:1。143~3。452)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危险因素,骨骼肌含量(OR=0。814,95%CI:0。715~0。925)、血红蛋白(OR=0。923,95%CI:0。868~0。981)为保护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88~0。923),区分度较好。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校准曲线斜率趋近于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4。091,P=0。849,一致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年龄、合并症种类、骨骼肌含量、血红蛋白4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一致性较好,能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髋部骨折老年术后半年死亡影响因素列线图

    血清SCUBE1及Sestrin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关系

    祁伟朱丽媛黄鑫辛文豪...
    4160-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l)及Sestrin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82例A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PCI,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CUBE1及Sestrin2水平。术后1周,复查心脏磁共振评价微血管阻塞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CUBE 1及Sestrin2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行PCI的ASTEMI患者中,发生微血管阻塞72例,发生率为39。56%。发生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53。06±7。51)岁,体重指数(23。61±0。94)kg/m2。未发生组男69例,女41例,年龄(52。79±6。68)岁,体重指数(23。73±0。86)kg/m2。发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组,梗死范围大于未发生组,肌钙蛋白T、血清SCUBE1、血清Sestrin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OR=0。271,95%CI:0。117~0。627)、梗死范围(OR=4。651,95%CI:2。009~10。764)、肌钙蛋白 T(OR=3。773,95%CI:1。630~8。733)、血清 SCUBE1(OR=4。491,95%CI:1。943~10。171)、血清 Sestrin2(OR=4。358,95%CI:1。882~10。087)是 ASTE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SCUBE1、Sestrin2单一及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灵敏度为0。719、0。783、0。801,特异度为0。800、0。725、0。824,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74~0。867)、0。764(95%CI:0。669~0。860)、0。882(95%CI:0。815~0。948)。结论 血清SCUBE1、Sestrin2可用于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发生,效能良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estrin2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多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4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