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吕运良万彩玲王付涛常立国...
    398-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试验组,各49例.单一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2.67±6.71)岁,采取PNF治疗;试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3.75± 6.76)岁,采取PNF+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量表(MM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水平、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步长、步频、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撑相、双侧支撑相水平)及运动学参数[关节力矩峰值(髋、膝、踝)、最大屈伸角度(髋、膝)]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单一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31).治疗后,试验组FCA、MBI 及 BBS 评分[(65.19±4.23)分、(73.82±8.56)分、(43.18±3.45)分]均高于单一组[(61.86±5.35)分、(66.79±5.98)分、(34.59±2.80)分],NIHSS 评分[(3.15±1.17)分]低于单一组[(5.2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8、4.713、13.533、5.596,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MMT[(55.79±6.55)分、(27.06±3.67)分、(4.07±0.62)级]均高于单一组[(49.65±5.25)分、(24.68±3.35)分、(3.46±0.8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353、3.997,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频、步长、步速及患侧摆动相水平[(107.76±10.96)步/min、(40.67±6.48)cm、(0.63±0.13)m/s、(42.84±6.01)%]均高于单一组[(95.19±9.25)步/min、(36.50±5.71)cm、(0.45±0.11)m/s、(39.76±5.24)%],患侧支撑相及双侧支撑相水平[(57.21±5.01)%、(31.16±6.11)%]均低于单一组[(61.89±5.06)%、(37.46±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3.380、7.399、2.704、4.601、4.72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力矩峰值、髋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膝关节力矩峰值、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力矩峰值[(0.64±0.13)Nm、(34.35±7.09)°、(1.59±0.32)Nm、(49.46±8.02)°、(1.59±0.27)Nm]均高于单一组[(0.55±0.11)Nm、(29.64±6.71)°、(1.37±0.31)Nm、(42.98±7.61)°、(1.45±0.24)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0、3.378、3.457、4.103、2.713,均P<0.05).结论 针灸+PN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及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针灸肢体功能障碍步态时空运动学特征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403页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侯芳芳闫立萍刘晨阳
    404-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诊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7~76(69.72±4.03)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6~78(69.58±4.26)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两组均接受2周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脑血流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和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7.13±1.21)mPa·s比(8.26±1.46)mPa·s、(4.89±0.88)mPa·s 比(5.78±1.04)mPa·s、(1.59±0.31)mPa·s 比(1.86±0.34)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4.38、3.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96.48±5.31)cm/s 比(89.46±4.82)cm/s、(1.68±0.23)kPa·s/m l 比(1.96±0.25)k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7、5.5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69.74±5.19)分比(56.64±5.33)分、(5.12±1.13)分比(8.18±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1、11.1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1%(41/45)比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8.89%(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408页

    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王灵芝杜圆圆刘艳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0.17±8.92)岁,经静脉滴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9.45±8.4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2,P=0.029).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 FIB 水平[(1.74±0.52)mPa·s、(16.59±6.33)mPa·s、(2.34±0.78)g/L]均 低于对照组[(2.05±0.60)mPa·s、(21.37±6.54)mPa·s、(2.93±0.7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1、3.714、3.93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 指标[(48.53±5.49)ng/L]低于对照组[(54.61±6.52)ng/L],NO、VEGF 指标[(45.54±6.80)μmol/L、(54.21±8.35)ng/L]均高于对照组[(38.22±5.71)μmol/L、(49.64±6.0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4、5.829、3.12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MoCA评分[(68.37± 12.54)分、(24.67±3.21)分]均高于对照组[(55.91±11.47)分、(21.13±3.95)分],NIHSS 评分[(7.65± 1.13)分]低于对照组[(10.21±1.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84、4.918、8.38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7/50)]与对照组[10.00%(5/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538).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尤瑞克林丁苯酞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磷脂酰丝氨酸软胶囊辅助血管内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田萌冯涛庄卫生
    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磷脂酰丝氨酸软胶囊辅助血管内治疗(EVT)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22±5.33)岁,实施常规治疗及EVT;联合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60.61±5.11)岁,采用磷脂酰丝氨酸软胶囊辅助EVT.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血小板活性指标、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内皮素-1(ET-1)[(50.11±10.26)ng/L]、血栓调节蛋白(TM)[(30.61±5.37)μ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90.25±10.33)%]、β-血小板球蛋白(β-TG)[(15.28±5.17)μg/L]、颗粒膜蛋白CD62P[(56.32±10.41)%]、CD63[(10.44±3.65)%]、D-二聚体(D-D)[(188.45±50.61)μg/L]、凝血因子 Ⅱ(FVⅡ)[(122.36±20.61)%]、凝血因子 Ⅶ(FVⅦ)[(105.25±20.71)%]均低于对照组[(56.28±10.32)ng/L、(33.49±5.28)μg/L、(96.27±10.15)%、(18.33±5.41)μg/L、(61.55±10.28)%、(12.41±3.62)%、(211.27± 50.66)μg/L、(135.44±20.66)%、(120.33±2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4、2.998、3.258、3.197、2.802、3.004、2.498、3.514、4.037,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治疗3d、7d、14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5.22±5.17)分比(28.61±5.47)分、(21.44± 5.28)分比(24.19±5.26)分、(18.45±5.33)分比(21.32±5.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4、2.893、3.037,均P<0.05).结论 磷脂酰丝氨酸软胶囊辅助EVT能有效减轻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抑制血小板活性,对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脑神经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用.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磷脂酰丝氨酸软胶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功能

    本刊优先处理、录用课题论文的启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418页

    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卒中发病风险

    翟留群郑滑李瑜付海尔...
    419-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10年卒中发病风险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90例,女39例,男51例,年龄(63.17±4.27)岁,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干预组90例,女41例,男49例,年龄年龄(63.49±4.0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学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采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预测两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18.63±7.15)mmHg(1 mmHg=0.133 kPa)比(130.56±10.53)mmHg、(80.71±8.25)mmHg 比(93.11±9.3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92、9.440,均P<0.001);干预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5.23±0.65)mmol/L 比(5.79±0.74)mmol/L、(1.38±0.14)mmol/L 比(1.51±0.16)mmol/L、(5.72±0.56)%比(6.18±0.69)%、(4.80±0.34)mmol/L 比(5.11±0.41)mmol/L、(2.37±0.34)mmol/L 比(2.69± 0.4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4、5.801、4.911、5.521、5.700,均 P<0.001);干预后,干预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低于对照组[低危:38.89%(35/90)比23.33%(21/90),中危:44.44%(40/90)比45.56%(41/90),高危:16.67%(15/90)比 31.11%(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3,P=0.008);干预组 DASS-21 评分低于对照组[(16.13±3.04)分比(23.23±6.07)分](t=9.922,P<0.001),MCMQ、ESCA 评分、MMAS-8 评分高于对照组[(70.11±9.09)分比(58.34±8.95)分、(102.05±21.01)分比(75.14± 15.19)分、(14.25±4.24)分比(11.12±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3、9.847、5.590,均 P<0.001).结论 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血压,调节血脂和血糖,降低10年卒中发病风险,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治疗积极性及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社区药学强化干预10年卒中发病风险焦虑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用药依从性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栓塞介入取栓术中的应用

    胡洪凭张月霄张洪凯王景伟...
    424-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血管栓塞患者介入取栓术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血管栓塞行介入取栓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地佐辛组(R+D组)与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P+D组),各40例.R+D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1.7±7.4)岁;P+D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5±7.6)岁.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肾功能、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完成后(T1)、麻醉维持(T2)、手术开始操作时(T3)、手术结束后(T4)及术毕苏醒时(T5)患者MAP、HR及SpO2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D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ICU入住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血压、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D组患者[(67.8±9.2)min比(81.4±10.6)min、(16.9±4.5)min 比(27.1±5.2)min、(2.6±0.9)d 比(3.9±1.1)d、(1.3±0.5)d 比(1.8±0.7)d、(3.1±0.8)d 比(4.6±1.1)d、12.5%(5/40)比 40.0%(16/40)、12.5%(5/40)比 37.5%(15/40)、7.5%(3/40)比35.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 R+D组患者T1、T2、T3、T4、T5 时MAP、HR及SpO2水平低于P+D组患者.治疗后R+D组和P+D组患者hs-CRP、TNF-a、IL-6、CD3+、CD4+及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R+D组患者hs-CRP、TNF-α、IL-6、S100B及MBP均低于P+D组患者[(4.1±0.7)mg/L 比(8.2±1.1)mg/L、(10.3±2.1)pg/L 比(16.7±3.1)pg/L、(8.5±1.2)pg/L 比(11.4± 1.5)pg/L、(1.1±0.3)ng/L 比(1.6±0.5)ng/L、(3.7±0.8)μg/L 比(4.6±1.1)μg/L],CD3+、CD4+及 CD8+、Tau蛋白高于 P+D 组患者[(59.7±3.2)%比(56.1±2.8)%、(29.5±1.9)%比(27.3±1.8)%、(17.2±1.5)%比(15.4±1.4)%、(28.5±4.3)μg/L比(24.3±3.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血管栓塞行介入取栓术麻醉中具有镇静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少.

    颅内血管栓塞介入取栓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疗效

    综合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龙晓霞
    430-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云浮市中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68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9.34±5.50)岁;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60.02±4.19)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预防性护理与心理护理(即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情况、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采用t、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为41.18%(1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56,P=0.006).对照组患者插管时长为(6.72±1.64)d、禁食时长为(5.93±1.34)d、卧床时长为(6.80±2.04)d、出院时长为(13.05± 3.60)d,观察组分别为(4.81±0.89)d、(5.01±1.21)d、(4.15±1.21)d、(9.89±2.7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6.42±10.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4.67±9.53)分,观察组分别为(34.73±10.98)分、(35.98±8.6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8.24%(30/34),观察组为97.06%(3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有助于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的病程康复.

    综合护理脑血管介入术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