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外显子测序联合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在儿科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张华刘敏袁路杨黎明...
    529-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联合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在儿科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儿科收治的怀疑患有遗传性疾病或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WES及CNVseq检测,对检出的变异进行分类及评级,并进行一代测序或qPCR验证.结果 共纳入患儿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 d~8岁.WES的阳性检出率为36.4%(12/33),CNVseq阳性检出率为9.1%(3/33),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为45.5%(15/33).结论 WES联合CNVseq是儿童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的有力工具,可作为一线检测手段在临床大力推广.

    全外显子测序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遗传病检出率儿童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董向阳翟波李文静
    535-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 比(133.69±28.78)min,(4.60±1.00)h 比(6.82±1.23)h,(4.05±0.69)d比(7.03±1.25)d](均P<0.05),且其术后24h引流量少于修补组[0比(67.50±15.69)ml](P<0.05).封堵组患儿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修补组低(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年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残余分流、三尖瓣新发返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封堵组术后3、6、12、24个月的新发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修补组低[10.00%(5/50)比27.08%(13/48)、6.00(3/50)比20.83%(10/48)、4.00%(2/50)比 16.67%(8/48)、2.00%(1/50)比 12.50%(6/48)](均 P<0.05).结论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手术治疗PmVSD远期随访效果良好,但相较而言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心肌损伤小以及切口更加微创的优势.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心功能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

    刘红杰李星程晓
    540-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7.59±1.5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8.01±1.72)岁.对照组给予甲强龙治疗,静脉滴注,1 mg/kg,qd,连续滴注3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3.5 mg/次,qd,每日空腹口服,连续服用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IgA、IgM、IgG、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48/49),高于对照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热、咳嗽、气促及啰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 PEF、FVC、FEV1水平分别为(3.01±0.48)L/s、(1.56±0.22)L、(1.39±0.28)L,高于对照组的(2.72±0.39)L/s、(1.38±0.19)L、(1.23±0.1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 水平分别为(1.35±0.12)g/L、(1.44±0.31)g/L、(10.37±1.68)g/L,高于对照组的(1.08±0.09)g/L、(1.11±0.36)g/L、(8.35±0.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CRP、IL-4及TNF-α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免疫力,安全性良好.

    支气管肺炎儿童细菌溶解产物甲强龙肺功能免疫球蛋白

    肺部康复训练在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中的效果

    朱运青李帆乔孝武
    54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部康复训练在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对气道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治疗组),每组51例.参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5~12(7.32±1.85)岁;病程2~18(12.30±1.28)个月;体质量 12~27(21.65±2.08)kg.治疗组男 28例、女23例;年龄6~13(7.94±1.16)岁;病程2~17(11.89±2.31)个月;体质量 11~28(22.32±2.17)kg.入院后两组患儿均予以布地奈德抗感染治疗,参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治疗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肺部康复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8、IL-1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肺功能[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FEF50%)、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96.08%(49/51)比82.35%(42/51)](x2=4.993,P<0.05).与参照组[(5.23±1.03)d、(4.32±1.30)d、(2.36±0.26)d、(6.22± 1.63)d、(5.89±1.07)d]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2.25±0.69)d、(2.03±0.85)d、(2.23±0.32)d、(5.63±1.10)d、(3.62±1.04)d]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66、10.529、2.252、2.143、10.864,均P<0.05).治疗 1 个月后,治疗组血清IL-4、IL-18、IL-1β、EOS水平均比参照组低[(25.30±3.96)ng/L 比(28.30±3.47)ng/L,(92.03±7.36)ng/L 比(100.65±8.66)ng/L,(2.03± 0.26)ng/L 比(2.89±0.32)ng/L,(1.06±0.39)%比(2.84±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9、5.417、14.896、19.557,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FEF50%、PEF、FEV 1、FVC水平均比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沙丁胺醇治疗时采用肺部康复训练可使临床效果得到提升,缩短临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缓解气道炎症反应,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从而加快患儿康复.

    支气管哮喘儿童沙丁胺醇肺部康复训练炎症因子肺功能

    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冯福云曹静石兰兰
    549-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目标管理组(47例)、常规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胎龄36~42(39.03±1.07)周.目标管理组男21例,女26例,胎龄36~42(38.94±1.12)周.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目标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儿病情恢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黄疸消退时间、不适症状、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目标管理组血清胆红素水平(157.49±15.82)μmol/L低于常规组(204.83± 15.29)μmol/L(P<0.05).目标管理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常规组短[(6.36±1.27)d比(7.1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1,P=0.002).干预后目标管理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8.32±1.39)h、(8.55±1.29)h]均较常规组[(7.30±1.41)h、(7.62±1.34)h]长(均P<0.05).目标管理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8.51%(4/47)]与常规组[21.28%(10/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管理组家属满意度[95.74%(45/47)]高于常规组[68.09%(32/47)](P<0.05).结论 将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目标管理理论护理睡眠时间不适症状

    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激光治疗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刘小加吴记红罗滔罗明灿...
    553-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对提升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60例大面积鲜红斑痣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童12例,女童18例,年龄(6.25±1.02)岁;试验组男童10例,女童20例,年龄(6.35± 1.05)岁.对照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常规抗炎软膏护理创面,试验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红痣瘢痕消退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国际数字疼痛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红痣瘢痕消退程度(V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5±0.85)分比(4.02±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1,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1.02±0.25)比(3.0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6,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3/30)比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3,P<0.05).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可显著提高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利于红痣瘢痕消退,改善疼痛程度,提升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安全可靠.

    大面积鲜红斑痣595nm脉冲染料激光湿润烧伤膏创面修复儿童

    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预防ECMO运转期患儿压疮的效果

    李丹丹王欢欢姬响华蔻香草...
    559-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将不同护理方案,即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联合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分别予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运转期患儿后,对其各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ECMO运转期患儿60例,通过随机分组得到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包含30例患儿.对照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8、12;年龄5~14岁(10.74±1.63)岁;心血管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胃肠系统疾病4例,外科疾病8例,其他病症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6、14;年龄5~13(10.72±1.55)岁;心血管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胃肠系统疾病3例,外科疾病9例,其他病症4例.入组后,对照组予以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联合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护理至出院,通过观察指标的数据评估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护理效果.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住院时间[(14.71±2.59)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15.34±2.38)h]、ECMO 支持时间[(8.91±2.51)d]均短于对照组[(20.38±3.39)d、(23.55±2.45)h,(12.05±3.5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0,t=7.280、13.165、3.963,均P<0.05).护理至出院,观察组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 36,SF-36)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分别为(86.64±5.48)分、(82.28±5.41)分、(82.54±5.51)分、(84.17±5.48)分,均高于对照组[(74.35± 5.61)分、(73.59±5.37)分、(71.41±5.48)分、(70.21±5.5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4、5.584、7.845、9.821,均P<0.05).护理至出院,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48.27±4.64)分和(41.28±3.51)分,(42.10±4.79)分和(33.59±3.57)分]相比于护理前[(52.49±4.33)分和(49.35±2.61)分,(51.67±4.29)分和(48.64±2.48)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至出院,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宣教、环境舒适、护士态度、护理操作及治疗效果)分别为(16.22±2.47)分、(17.28±2.45)分、(16.48±2.72)分、(18.36±1.12)分、(18.01±1.51)分,高于对照组[(14.18±2.58)分、(15.66±2.51)分、(13.56±2.59)分、(12.28±2.33)分、(13.40±2.6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8、2.530、4.258、12.882、8.374,均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0.00%(27/30)比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38).结论 ECMO运转期患儿采用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能够缩短恢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避免压疮发生.

    体外膜肺氧合压疮预防超声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儿童下肢骨髓炎合并深静脉血栓1例

    张生蔡慧强侯崇智苏静...
    564-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骨髓炎是儿童骨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也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骨髓炎与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相似,包括下肢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等,两者不容易鉴别.早期的血D-二聚体检测、下肢磁共振检查及血管B超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骨髓炎的治疗包括敏感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及化脓骨髓的钻孔引流术;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有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本文报道了 2022年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右下肢胫骨骨髓炎合并深静脉血栓,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儿童深静脉血栓骨髓炎

    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研究

    耿白芍
    568-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汝阳县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病例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10(5.53±1.46)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9(5.44±1.28)岁.首先依据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统计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以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胶凝集试验(L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效能.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统计,细菌性腹泻多见于2~6岁小儿群体,多在10月至次年2月发病,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志贺菌感染率为36.00%(36/100),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5.00%(25/100),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0.00%(20/100),胎儿弯杆菌感染率为10.00%(10/100),沙门菌感染率为9.00%(9/100).LA检测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诊断准确率为87.20%(109/125),灵敏度为88.00%(88/100),特异度为84.00%(21/25),均高于ELISA[71.20%(89/125)、72.00%(72/100)、68.0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菌性腹泻好发于秋冬季节,此病多见于2~6岁小儿,志贺菌为其常见感染类型.LA检测能实现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有效诊断,其检测结果或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细菌性腹泻小儿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微生物检验诊断效能

    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状况及相关眼病调查分析

    陈高腾符爱存李海平孟佳...
    572-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状况以及相关眼病患病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0月—12月在郑州市按照市区、乡镇分层随机整群抽取4所小学,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抽取1 882例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996例,女性886例;年龄6~14岁.调查儿童眼病患病情况和用眼卫生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学龄期儿童眼病检出率为25.08%(472/1 882),其中屈光不正(275例)、结膜炎(164例)占比最高;女性屈光不正、结膜炎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均P<0.05);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屈光不正检出率依次升高(均P<0.05);市区学校屈光不正检出率高于乡镇学校(P<0.05).用眼卫生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5%(1 849/1 882);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得分依次为(10.92±2.47)分、(4.49±1.02)分、(36.76±5.73)分、(52.17±8.84)分;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用眼卫生总得分依次升高(均P<0.05),市区学校用眼卫生总得分高于乡镇学校(P<0.05),弱视、斜视、屈光不正儿童用眼卫生总得分均低于无眼病儿童(均P<0.05).结论 屈光不正、结膜炎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眼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地区眼病分布存在差异;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年级、学校地区、眼病情况儿童的用眼卫生水平具有差异,需加强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健康教育、眼病筛查及防控工作.

    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眼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