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TBP-2联合心肺联合超声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郭江红王欢吴妍
    123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心肺联合超声(CPUS)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高新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11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为60~80岁;Killip分级Ⅰ级37例、Ⅱ级51例、Ⅲ级28例.对患者进行LTBP-2水平测定及CPUS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LTBP-2水平、CPUS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TBP-2联合CPUS参数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行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老年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72%(31/116).预后不良组LTBP-2、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环室间隔侧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VAI)、B线数量、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TBP-2(OR=3.221,95%CI:1.993~5.206)、B线数量(OR=3.182,95%CI:1.663~6.087)、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487,95%CI:1.082~2.043)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OR=0.328,95%CI:0.157~0.681)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TBP-2、LVEF、B线数量及三者联合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1.00%、74.20%、67.70%、87.10%,特异度分别为 72.90%、76.50%、71.80%、91.8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95、0.816、0.769、0.932(均P<0.05).结论 LTBP-2联合CPUS参数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心肺联合超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短期预后预测价值

    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联合维生素D检测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杨星王秋茹周雪
    1238-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联合维生素D(VD)检测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0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检查的10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5例,女40例;年龄40~71(55.62±7.85)岁;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21例.对照组男63例,女39例;年龄39~72(55.39±8.47)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VD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p-a、ApoB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p-a、ApoB、V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研究组患者死亡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p-a、ApoB、VD对冠心病预后的评估价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研究组血清Lp-a和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V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a、ApoB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VD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p-a、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7、0.601,均P<0.05),V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461,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1年病死率>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28.57%(6/21)比10.26%(4/39)比6.67%(3/45)](P<0.05).ROC分析显示,Lp-a、ApoB、VD水平及联合检测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737、0.793、0.838,灵敏度分别为60.1%、60.0%、71.3%、79.1%,特异度分别为77.8%、74.8%、62.8%、79.4%.结论 Lp-a、ApoB、V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且三者联合检测评估效果更佳.

    冠心病脂蛋白a载脂蛋白B维生素D严重程度短期预后

    血清GDF-11及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

    王稳苟志平谭钢文李欢...
    1243-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74例DCM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50~82岁.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84例)和无心力衰竭组(90例).患者均进行血清GDF-11、TSG-6水平测定,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1、TSG-6水平对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用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GDF-11、TSG-6水平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行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心力衰竭组GDF-11、TSG-6水平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组年龄、心率(HR)、脑钠肽(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水平(0R=0.487,95%CI:0.289~0.818)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BNP水平(OR=6.437,95%CI:1.793~23.104)、GDF-11 水平(OR=3.582,95%CI:1.825~7.029)、TSG-6 水平(OR=5.421,95%CI:2.329~12.617)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GDF-11、TSG-6及二者联合预测DCM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72.60%、73.80%、90.50%,特异度分别为 71.10%、75.60%、87.8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94、0.818、0.948(均 P<0.05).GDF-11 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DF-11、TSG-6与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相关,是影响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联合检测GDF-11和TSG-6水平可较好地预测DCM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生长分化因子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王磊尤菲张锋吴冠吉...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无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80岁50例、<80岁3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53例、Ⅳ级27例.观察CRT应答情况,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在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3个月后,应答患者59例,无应答患者21例,应答率73.7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三酰甘油(TG)水平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二尖瓣反流量、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3年、二尖瓣反流量的增加、QRS波时限的降低、LVEF≤30%、TC值的升高均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和电生理评估,同时加强心功能支持并接受血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助于提升CRT的有效性,降无应答率,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老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反应影响因素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宋云红刘亚楠张宗丽
    1253-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全科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125例)和非冠心病组(103例).冠心病组男64例,女61例,年龄67~80(75.16±1.38)岁;非冠心病组男52例,女51例,年龄60~71(64.53±1.26)岁.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全天血压监测,通过舒张压和收缩压计算全天血压负荷值,通过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心肌灌注储备(MPR);测定患者血小板参数、血脂四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项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共纳入22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125例,其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96.21±10.25)分比(21.03±3.3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压负荷情况、MPR、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斑块指数、CACS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均P<0.05);Gensini评分与血压负荷情况、血浆比黏度、斑块指数和CACS均呈正相关,与MP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血压负荷情况、MPR、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斑块指数、CACS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

    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疗效

    吕玮坤索新祺陈敏娜张望...
    1259-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1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1~83(62.53±4.17)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研究组40例,1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50~84(63.14±4.65)岁,NYHA分级:22例Ⅱ级,18例Ⅲ级.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2周后增加至每次100 mg,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进行参附救心汤治疗(每次服用100 ml,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价;治疗前、后评价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MLHF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TNF-α、IL-33、sST2、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可抑制炎症,降低sST2、NT-pro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提升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参附救心汤炎症心室重构运动耐力

    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

    刘红岗李晶
    1264-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11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76.97±5.23)岁;体质量指数(25.35±2.79)kg/m2;心功能分级:Ⅲ级30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7.41±5.16)岁;体质量指数(25.14±2.62)kg/m2;心功能分级:Ⅲ级31例,Ⅳ级17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治疗,两组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储备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TnⅠ和TRPC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重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IVST:(7.45±0.82)mm比(9.04±1.11)mm、LVPWT:(8.09± 0.84)mm 比(8.89±1.07)mm、LVMI:(112.67±15.12)g/m2比(120.21±16.83)g/m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56.32±6.01)%比(51.78±5.90)%],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50.27±5.98)mm 比(59.46±6.24)mm、(53.92±7.47)mm 比(62.85±7.22)mm](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TnⅠ 和 TRPC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34±0.06)µg/L 比(0.46±5.90)μg/L、(8.25±1.62)ng/L 比(13.27±2.07)ng/L](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8/48)]与对照组[14.58%(7/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血清TnⅠ和TRPC1水平,有利于左心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

    左西孟旦环磷腺苷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室重构肌钙蛋白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徐新王兰兰
    1269-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骨膜蛋白(Periostin)、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9.35±8.6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60.27±9.1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19例、Ⅳ级13例.对照组接受1.5 μg/kg rhBNP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21 d(1.2g/次,3次/d).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AngⅡ、Periostin、GAS6水平,不良反应.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68%(38/41)比75.61%(31/41)](P<0.05).治疗后,观察组 LVEF(54.56±5.15)%高于对照组(46.32±5.44)%,LVEDD(42.34±6.18)mm、LVESD(37.32±4.52)mm、Ang Ⅱ(112.37±9.58)ng/L、Periostin(89.47±9.25)ng/L、GAS6(13.41±3.68)μg/L 低于对照组[(51.17± 5.26)mm、(40.92±4.11)mm、(118.13±9.61)ng/L、(98.54±9.72)ng/L、(15.72±3.21)µg/L](均P<0.05).观察组[12.20%(5/41)]和对照组[17.07%(7/4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改善心功能,降低Ang Ⅱ、Periostin、GAS6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rhBNP心功能血管紧张素Ⅱ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朱补全李余良
    1273-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咸阳彩虹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将接受胺碘酮(4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融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口服盐酸胺碘酮片0.2 g/次、3次/d)和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25 mg/次,2次/d)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100例)和联合组(1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52.67±13.4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66例、Ⅲ级34例;联合组男71例,女52例,年龄(51.92±13.5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86例、Ⅲ级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心律失常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117/1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8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B型钠尿肽(BNP)等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VEDD、LVESD、HR、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显著降低,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24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述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63%(2/123)和5.69%(7/123)]均低于对照组[11.00%(11/100)和12.00%(12/100)],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减轻心脏损伤,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酒石酸美托洛尔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杨格王丹丹
    1278-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8~80(62.72±3.77)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1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80(62.64±3.84)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2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未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5 d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测定两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心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更低(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进一步稳定病情和生命体征,纠正缺氧,改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并促使患者症状消失,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左心心力衰竭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心功能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