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罗益锋

双月刊

1007-9815

H-TFA@126.com

0571-63373236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滨河路143号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Journal Hi-Tech Fiber & Applic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的关键战略新材料,也是各相关产业领域的重要工业资材。本刊主要配合我国高科技纤维科研攻关的决策和实施,开展高科技纤维学术研讨和交流,发布国内外在此方面研发的信息动态,引导高科技纤维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的产业方向,促进我国高科技纤维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消解原丝和碳纤维的前处理方法

    雷爱民周国十李旭东严华...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碳纤维和其前驱体原丝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对碳纤维生产企业掌握碳纤维和原丝的性能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兴起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微波消解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以应用到碳纤维和原丝的消解领域.本文使用微波消解方法对PAN原丝及碳纤维样品进行前处理,并制备了可供ICP测试的待测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碳纤维和原丝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微波消解法代替传统的灰化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并得到检测结果准确和重现性较好的消解试样.

    碳纤维原丝金属元素含量微波消解

    SiC纤维在空气中的耐温性测试

    孙元平余江轮黎尧肖慈伟...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SiC纤维作为SiC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承载部分,其耐温性能直接影响SiC纤维的实际应用.单丝拉伸强度和束丝拉伸力测试表明:在空气中,800℃时SiC纤维单丝强度维持在 2.7 GPa以上,束丝拉伸力170 N以上,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温度升高至 1000℃时,单丝强度下降至 2.0 GPa,束丝拉伸力下降至159 N;超过1200℃后,纤维氧化明显,无长时间应用能力.其SEM及EDS结果表明,各个温度下纤维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温度越高纤维氧含量越高,超过1400℃时,纤维出现"皮芯"结构和脱落,氧化严重,完全失效.

    SiC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束丝拉伸力耐温性

    碳纤维原丝用油剂对高性能PAN原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潘铁林孙金峰霍清锋秦光力...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相同的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下,配制同等浓度的六种油剂进行油剂试验,并将油剂实验原丝配送至碳化,在碳化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碳化处理.通过对油剂试验原丝以及相应碳纤维的表观质量、力学性能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使用不同油剂对高性能PAN原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剂粒径不同对原丝的含油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油剂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油剂粒径力学性能含油率

    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初始热损伤的影响规律

    周平侯日立孙锋山谈敦铭...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碳纤维/双马树脂(CF/BMI)复合材料的初始热损伤问题,以常用的CCF300/QY891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初始热损伤的损伤机理,分析硬度与初始热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除360℃下加热60 min时的拉伸模量、300℃下加热 5 min时的压缩模量略有下降外,弹性模量在其他加热温度和时间时,基本保持不变;洛氏和巴氏硬度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力学性能的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通过测定硬度的方法确定CF/BMI复合材料的初始热损伤程度.

    碳纤维双马树脂初始热损伤强度硬度

    镀银纤维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

    焦红娟武术方李红彬李睿...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FDY锦纶长丝纤维上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镀银纤维,研究了等离子预处理气体、磁控溅射条件等对镀银纤维镀层的影响,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预处理气体选用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功率为400 W;磁控溅射真空度为0.1 MPa,电流为 3.5 A,电压为 430~530 V,长丝走丝速度为7 m/min,镀膜时间根据纤维的长度灵活设定,最终镀银纤维导电性能良好,镀层表面光滑致密均匀,呈现白色金属光泽.

    镀银纤维磁控溅射等离子处理防氧化处理

    基于Plant Simulation的化纤自动落丝系统仿真实验分析

    穆国鹏徐志刚杨红亮张博...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lant Simulation软件,构建一种化纤自动落丝系统的 3D数字化模型,对系统效率关键输入因子进行参数化设置,将系统各工位三维数字模型导入软件中建立层次化运动机构图形结构,并运用Simltalk语言实现三维动作仿真,通过基础物理参数设置,保证了仿真数字化模型与现实系统更具一致性.通过多级实验设计分析了系统影响因子对于系统效率的影响特性曲线,并进一步通过动态参数化实验方法,计算出双输入因子对系统效能影响的敏感度.该实验结果可为化纤自动落丝系统的建设成本控制与可行性分析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化纤自动落丝动态参数化虚拟仿真PlantSimulation

    低孔隙率真空袋压预浸料工艺研究

    韦俊霖尹国强郭聪聪刘兴保...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恒神自研的TF2218 树脂搭配恒神自研的HF30B(T700 级)碳纤维制备出低孔隙率真空袋压预浸料,并对其含浸工艺和固化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满足预浸料铺贴工艺性的前提下,预浸料含浸程度越低,最终制件的孔隙率越小,力学性能越高,与低含浸度相比,高含浸度制件力学性能下降了12%左右;同时固化时导气材料的存在能够对制件质量和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帮助,导气材料的存在使得力学性能提高了4%左右.

    低孔隙率真空袋压含浸程度固化工艺

    芳纶防弹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方心灵高俊许冬梅吴中伟...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纶防弹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对芳纶展开宽度、纤维布形态、胶粘剂使用年限、上胶工艺以及拉伸强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靶片进行了防弹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并给出结论:纤维展开的宽度为2.5 mm±0.5 mm时,纤维布形态为UD时,防弹效果较好;胶粘剂满足标准使用期限8 年的老化速度,防弹效果没有变化;采取浸胶方式的上胶工艺、控制纤维损伤程度在 4%以下时靶片的防弹性能最优.本研究可为芳纶防弹复合材料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芳纶复合材料防弹性能胶粘剂拉伸强度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和透水性能分析

    赵伟满晨刘龙刚李峰...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混凝土制造过程中通过掺入纤维来减缓混凝土受到压力作用,在保持透水性能条件下获得更强的力学性能.将6 mm、12 mm的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分析不同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结果表明:掺入0.1%长度6mm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相对同龄期试块达到了更高抗压强度;大于0.1%时,抗压强度与纤维加入量呈现相反变化.逐渐延长龄期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达到了更高抗压强度.保持玄武岩纤维掺量相同下,6 mm比12 mm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达到了更高透水性.加入同样长度的玄武岩纤维时,增大玄武岩纤维含量时,试样孔隙率与透水系数都出现了降低的现象.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能

    中温环氧MF6052高模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陈曼玉王洁宇刘思达孔维纳...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温环氧树脂为基体,以MF6052 高模碳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通过热熔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预浸料,制备出的预浸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工艺性能.并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模量和优异的疲劳性能,拉伸模量达 94.0 GPa,拉伸疲劳强度达 353 MPa.相比中温T300 级和T800 级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拉伸模量分别高出44%和34%,疲劳性能与T800 级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相当,同时面内剪切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良好,表明研制中温环氧树脂与MF6052 高模碳纤维织物界面结合良好,成功实现了中温环氧高模碳纤维织物预浸料的国产化研制.

    环氧树脂碳纤维织物高模预浸料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