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动法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李赵学敏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中国交建马来西亚贝溪河-乌鲁巴生高速公路项目CA4标试桩承载力试验,介绍一种国际上新兴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检验方法——静动法,对比传统的静载与高应变动测检桩方法,分析其实用性及优缺点。

    桩基检测静动法技术应用

    沥青路面建设、养护、运营一体化管理技术框架研究

    杨璐璐陈长武文杰李天旭...
    40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道路存在着建设、养护、运营环节割裂、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一体化协同配合困难的问题。数据需求不明确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上述困境,采用文献调研、定性分析等手段,对一体化各环节中与路面使用性能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揭示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明确了一体化数据需求。最后,进一步梳理感知目标、数据采集方式与时间、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应用形式,形成了由指标层、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等 5 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可用于指导道路建设、养护、运营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工作。

    沥青路面建设、养护、运营一体化技术框架路面性能影响因素

    若民高速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李伟王云杨艳刚周红萍...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设计或施工期,缺乏全过程的监测和保护。以若民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利用遥感、无人机、红外监测、现场调查等技术,开展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工作。研究显示若民高速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路侧取土场由于积水成为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跨越地表水体设置的桥梁通道成为鹅喉羚等兽类的生命通道。负面影响主要是,高速公路运营初期发生塔里木兔路杀以及远离桥梁通道的隔离栅有一定阻隔影响。研究还总结出未来西北干旱区公路建设全过程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道路生态学野生动物通道取土场栖息地环境影响评价阻隔影响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混凝土桥梁多类病害语义分割

    黄彩萍余子行李辉
    414-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混凝土桥梁病害图像进行语义分割时常存在精度不足、移动端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等问题。建立了混凝土桥梁病害数据集(包括剥落、裂缝和露筋),在构建的多个语义分割模型中,分别采用深层卷积网络和轻量化卷积网络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引入不同的注意力机制模块进行多角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混凝土桥梁多类病害图像进行语义分割时,VGG16 作为U—Net的主干网络时,其识别精度最高,平均交并比为80。37%,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为 90。03%;轻量化卷积网络MobileNetV2—DeeplabV3的参数量显著减少,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图像处理的速度达到了 71。87 帧/s,适用于病害实时检测;引入 SE、CBAM、CA 这 3 种注意力模块后,VGG16—U—Net 和MobileNetV2—DeeplabV3的识别精度均得到了提高,其中CA模块能更好地引导模型识别出混凝土细微病害。

    桥梁工程混凝土病害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语义分割

    内蒙古风吹雪区域路面积雪病害特征研究

    李良兰锦张尤谭文明...
    425-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常存在路面积雪病害,严重威胁公路交通安全且限制交通运输能力,为了有效防治运营公路路面积雪病害和合理设计风吹雪区域的新建公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下路面积雪病害特征,提出路堤式公路横断面设计参数。依据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来流风速、雪粒粒径、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等因素影响下展开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风吹雪区域中为使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最少,宜使用边坡比 1∶3、路基高度 4m、路基宽度 10~15m为组合的路基横断面参数;在路堤式公路路域中,迎风坡脚和背风坡脚一定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中和路面右侧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顶和背风坡顶不会出现雪粒堆积;气流受路堤扰动作用下,路堤式公路路域中风速呈现"M"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新建路堤式公路的风雪流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道路工程风雪流积雪病害位置数值模拟路堤式公路正交试验设计

    "双碳"背景下零碳高速公路建设探索与实践

    孙付春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领域受到世界各国重点关注,而高速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节能降碳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通过界定高速公路碳排放核算边界和范围,分析高速公路碳排放特征,并提出零碳高速公路的概念,构建了高速公路"低碳建造、零碳运营"的关键技术体系,以山东省济南至潍坊零碳高速公路为案例研究,总结其建设实施路径,分析其节能减碳的实施效果,为未来零碳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零碳高速公路碳排放低碳建造零碳运营实施路径

    不同类型断层错动下半圆形曲线隧道力学行为

    袁松王希宝袁飞云罗庆斐...
    440-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半圆形曲线隧道在断层错动作用下受力状态不清的问题,以跑马山 2 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半圆形曲线隧道穿越正断层、逆断层以及走滑断层的数值模型,并引入隧道 OLDT损伤等级,研究半圆形曲线隧道在不同断层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走滑断层的错动方向位于隧道所处平面,因此其相对变形、轴力、剪力以及损伤程度均要大于正、逆断层,并且在隧道进出口位置其受拉损伤程度尤为严重,同时在走滑断层作用下,半圆形曲线隧道在断层附近还会发生一定的扭转;而半圆形曲线隧道在正、逆断层作用下,其相对变形、内力以及损伤范围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与直线隧道相类似。因此,在后续类似工程设计中,需要对上述位置采取适当的措施。

    半圆形曲线隧道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力学行为

    2025年度《公路》期刊广告征订

    《公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449页

    超长超宽现浇隧道侧墙混凝土温度及应力参数化分析与应用

    蔺威威蔡伟谷坤鹏
    450-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基于多场耦合机制下的超长超宽现浇隧道侧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收缩裂缝问题,以太湖明挖现浇隧道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结合二次开发,针对混凝土结构的里表温度场及中心拉应力进行参数化计算,系统性地研究了多种工况下的混凝土温度及应力演变规律,拟合了不同参数下的影响关系式,以期提出控裂指标进行现场应用。研究表明:模拟温度历程和实测温度历程较为一致;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分别提高12℃和20℃,温峰值分别增加6。8℃和12。4℃,最大里表温差分别增大 5。5℃和下降 7。5℃;拆模时间可控制在 7d左右;绝热温升上升 40℃,自生变形减小400 με,分段浇筑长度增大 20m,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延长 50d,中心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 2。039 MPa、2。228 MPa、0。950 MPa、1。691 MPa;利用有限元模拟进行参数化计算提出的现场控裂技术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有害裂缝的产生,对指导后续大型隧道工程裂缝控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现浇隧道侧墙超长超宽有限元模拟参数化分析裂缝控制

    超宽内河沉管隧道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吴岐贤朱颖浩李伟
    458-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顺德区伦桂路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研究了超宽内河沉管隧道在软弱地层基础上的沉降控制技术。将全线分为14个计算断面,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分析施工运营全过程中天然地基和加固地基的沉降和地基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在淤泥层较厚区域,加固后地基刚度提升超过 50%,沉降值降低40%;在强度较不均匀的地基中,加固后地基刚度呈对称分布,不均匀沉降值降低90%;全线地基加固后,其沉降值、不均匀沉降和地基刚度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尤其在淤泥层较厚区域的突变得到了平缓,避免了管节出现较大的纵向弯曲和扭转变形。

    沉管隧道超宽内河淤泥质地基基础沉降地基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