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早期裂缝病害形态分析

    黄金生姚波何超严兵...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缝是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最典型的病害之一。根据裂缝的几何特征,将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裂缝分为4大类,通过现场拍照结合图片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获取了 498处某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裂缝的形态特征参数,利用Origin软件对裂缝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集到的裂缝形态特征大部分处于裂缝早期病害阶段;裂缝以线形裂缝和放射状裂缝为主,线形裂缝平均长度达211。6 mm、平均缝宽为2。84 mm,放射状裂缝平均射线数量为3。7条、平均缝宽为2。2 mm;4类裂缝的缝宽和影响面积均呈右偏态分布;不规则裂缝的平均缝宽和平均影响面积的离散程度都最大;4类裂缝的影响面积与缝宽的相关性均很低,线形裂缝的影响面积与裂缝长度呈中度正相关;环状裂缝不完全是放射状裂缝或鼓包病害的扩展。

    沥青路面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裂缝形态分类统计学养护

    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研究

    朱思琪姜彦彬周晨浩周汤啸...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透水混凝土桩(PCP)作为竖向增强体形成PCP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工后沉降控制潜力。建立二维轴对称单桩有限元模型,将典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不透水竖向增强体按原尺寸置换为PCP。对比分析表明,上述置换不改变地基总沉降量且不削弱竖向增强体的应力集中程度。较不透水桩工况,PCP工况能够促进桩土沉降差与应力比的快速发展,更早发挥PCP的竖向增强体作用。原CFG、管桩和PCC工况在路面交工时刻的固结度分别为89%、93%、95%,而相应的PCP工况已完成固结。路堤平均堆载速率较大时,PCP复合地基固结效率提升作用更明显,T后沉降缩减效果更突出。将CFG 工况改用PCP复合地基方案后,可将路堤平均填筑时间由1 060 d缩减至7~30 d,在堆载完成时刻固结度可超过95%,且工后沉降小于5。0 mm。PCP复合地基为软基地区工程控制工后沉降、缩短建设工期提供了新的地基处理技术选择。

    软土路基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固结度堆载速率有限元数值模拟

    环保型橡塑沥青超薄磨耗层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张翰琳文磊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向废旧橡塑改性沥青中掺入环氧大豆油以提升橡塑沥青的相容性及其使用性能,同时解决了废旧橡塑及传统相容剂芳烃油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将其应用于超薄磨耗层中,填补了该类沥青在超薄磨耗层应用领域的空白。选取3种级配类型SMA、OGFC及Nova Chip进行配合比设计,借用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对比分析了 3者的路用性能及抗滑性能。结果表明:级配类型对于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影响较大,其中间断级配SMA的最佳油石比最大达到了 7。1%。相较于传统橡塑沥青超薄磨耗层,环保型橡塑沥青超薄磨耗层在路用性能及抗滑性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表明环氧大豆油的掺入有效改善了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对于3种级配类型的环保型橡塑超薄磨耗层,以间断级配SMA路用性能表现最优,表明环保型橡塑改性沥青更适合用于SMA间断级配。

    沥青路面改性沥青超薄磨耗层环氧大豆油废旧橡塑

    不同水因素影响下土石混填体承载力学特性研究

    杨泽华张高才江帆罗佳湘...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石混填体如坝体或路堤必然受到复杂自然环境的影响,其竖向承载力学特性是工程建设关注的焦点。采用西南山区土石料按相似比理论制作级配良好的土石混填路堤模型,布设临近路堤中心线("左列")、加载板中心线("中列")和邻近路堤临空坡体("右列")的3列等间距土压力盒,使其分别处于初始环境状态(模型A)、降雨饱和环境状态(模型B)和干湿循环状态(模型C),采用分级加载程序进行模型承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A和模型C具有良好的结构性,p~s曲线有明显拐点,破坏有突发性,模型B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无拐点,相同荷载作用下模型C沉降量介于模型A和模型B之间;同层条件下加载板中心土压力比相邻土体大,"左"列约束大于"右"列使不同环境状态下土石混填路堤竖向应力扩散具有不对称性,"左"列土压力大于"右"列并随着路堤深度的增加而更加显著,临空侧坡体丧失承载特性加剧诱发应力扩散的不对称性。

    路基工程路堤模型环境状态承载力应力特征

    融合Faster-RCNN的双目视觉对路面三维纹理的重构测量

    王元元李仁杰薛金顺张华...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双目视觉技术对极端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改善其在路面三维纹理测量中的光照适用范围,引入Faster-RCNN目标检测网络,构建融合Faster-RCNN的激光约束改进双目视觉重构算法,开发路面三维纹理双目测量装置,并对改进前后的算法分别开展激光约束目标提取、路面三维纹理重构和实际场景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aster-RCNN的融合增强了算法对目标的提取能力,提高了算法对极端光照的适应能力,算法改进后在5 Lux和1 050 Lux两种极端光照下的高程差平均偏差分别减少了 68。6%和70。0%,达到0。11 mm和0。09 mm。同时,改进算法在实际场景中也能保持较好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其在测试区域内高程差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均能满足路面三维纹理测量对精度的要求。

    道路工程路面三维纹理Faster-RCNN目标检测网络双目视觉激光约束

    基于BP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的旧水泥混凝土板共振碎石化层动态模量分析

    刘展瑞刘东旭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破碎后的碎石化层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与结构层动态模量,首先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现场检测采集共振碎石化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后的路表弯沉盆,然后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与BP神经网络训练获得的3层沥青路面结构模量反算模型计算各结构层模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有限元建模对比分析路表计算弯沉盆与FWD实测弯沉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开发的动态模量反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和准确性,能根据FWD实测的路表弯沉盆反算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碎石化加铺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动态模量。旧水泥混凝土板共振碎石化层动态模量远高于普通级配碎石基层,表明共振碎石化层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破碎模量反算BP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

    土工袋技术在乡村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廖洁刘斯宏徐思远樊科伟...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群众经济民生的重要基础。我国东部地区的乡村公路建设时常面临软土路基问题,常规高等级公路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因成本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使其在乡村公路中的适用性降低。土工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加固技术,可通过袋子张力引起的附加黏聚力提高袋内土体抗压强度,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采用土工袋装填现场开挖土进行软土路基的处理,既能减少工程投资,又能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通过试验揭示了土工袋加固软土路基的作用原理,并以南京市郊某乡村公路工程为依托,进行了土工袋加固软土路基的示范应用,通过便携式落锤弯沉试验和工后沉降观测,检验了土工袋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的实际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公路工程土工袋软基加固作用机理示范应用

    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何帅黄玲玉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与现有的进占法和围堰法不同的是,该施工方法采用就地固化技术将水塘底部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形成永久性护坡,护坡与水塘原有的土埂形成封闭区域,之后就可以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再在就地固化形成的道路底层上面进行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即可。该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进占法施工成本高和围堰法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了水塘底部的淤泥,使淤泥不再对其他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将淤泥变废为宝。

    软土路基就地固化穿越水塘护坡

    埃塞俄比亚裂谷区地裂缝多性态控制下公路设计对策

    刘卫民尉学勇朱冬春车晶...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总结埃塞俄比亚裂谷谷底地区地裂缝分类及发育特征,结合地裂缝与MH高速公路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多性态控制下地裂缝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主要从地裂缝塌陷引起路基沉降和临近地裂缝造成路基边坡失稳两种可能的破坏模式方面进行了韧性设计研究。同时,提出地裂缝区公路的避让安全距离,并提出加筋土工布处治地裂缝路基的布设建议参数。MH高速公路地裂缝处治已取得圆满成功,研究成果可为埃塞俄比亚裂谷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提供计算支持和工程借鉴。

    公路工程公路设计埃塞俄比亚裂谷地裂缝破坏模式多性态控制韧性设计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干线智慧公路建设方案与案例分析

    谢海周王晰磊郑利文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金东安里至楼店段公路工程是235国道新沂至海丰公路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致力于构建浙中城市群金义主轴城际快速通道、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经济纽带等,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项目遵循打造金义之间最为方便快捷的快速通道要求,以"以人为本、信息化、智能化"为设计导向,致力于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境内领先,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道路,为远期智慧交通的研发提供载体。在已实施或竣工的智慧公路项目基础上详细梳理了智慧公路内涵并总结了境内外智慧公路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依托于浙江G235智慧公路工程实践项目详细介绍了设计目标、设计内容与建设方案,以期为我国智慧公路建设、施工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公路工程国省干线公路智慧公路总体架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