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郑继禹

双月刊

1673-808X

jgiet@guet.edu.cn

0773-2291014 2290812

541004

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管主办的以反映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艺术设计、材料加工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继承:《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热压转印织布微结构制备高性能电纺TPU纤维膜压阻传感器

    李梦楠马传国武家昕戴培邦...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响应及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热压转印策略,即分别将石墨烯(Gr)、聚苯胺(PANI)及Gr协同PANI负载于电纺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膜,然后采用热压转印技术将一种商用织布的表面微结构转印至电纺TPU纤维膜表面,最后将其组装成一系列具有表面和内部双重微结构的柔性压阻传感器.通过系统研究填料种类、热压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传感性能优异的Gr/PANI-TPU(MGPT)传感器,MGPT传感器相对其他2种纤维膜传感器,具有较宽的响应速率范围(1~1 000 mm·min1)、较高的灵敏度(0~6 kPa,灵敏度高达0.143 kPa-1).该传感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153 ms)和恢复时间(106 ms),以及优异的耐久性(1 000次循环加载-卸载),且在人体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动作监测能力.

    石墨烯聚苯胺微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传感性能

    铁、镍负载氮掺杂碳基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杨会田马姣君刘思焱高伟...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燃料电池氧发生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所需催化剂材料存在的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及ORR、OER性能不能兼得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水-浴法,掺杂Fe、Ni制备FeNi/C-PM-X双功能催化剂的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场发射透射电镜分析其表面形貌、组成元素;利用物理吸附仪表征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材料的晶格结构;利用光谱仪(分析样品的石墨化程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样品元素价态、元素含量及含有的官能团.研究发现,催化剂FeNi/C-PM-900具有优异的抗甲醇中毒能力,且氧还原反应半波电位达0.801 V,可与铂基催化剂相媲美;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FeNi/C-PM-900的氧析出反应过电位为0.44 V,双功能催化剂良好;Fe、Ni金属掺杂碳材料具有较理想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Fe掺杂可大大加速电荷转移动力学,并在Ni中心与自身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可极大提高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

    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碳材料氧还原反应氧析出反应

    机器学习在轻质高熵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陈巧冰赫梓建刘璇赵艺...
    237-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质高熵合金是一类相较于传统的合金具有更低密度和更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设备等高新产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报道的高熵合金的强度与塑性的协调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且制备工艺不完善,生产成本较高,暂时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因此,具有低密度和高强度的新型轻质高熵合金的设计与开发备受关注.着眼于准确、高效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利用机器学习低成本加速高熵合金设计进行了阐述,包括采用高通量实验与主动学习等方法不断挖掘、清洗、迭代、优化数据以及利用特征工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和性能,利用算法探寻标签值与特征变量间的关系,深入分析高熵合金性能强化的原因,并对近期机器利用学习预测轻质高熵合金的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机器学习轻质高熵合金相结构力学性能

    CaCO3/Ag2O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及抗菌性能研究

    徐凤钟燕王殿辉胡朝浩...
    246-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CaCO3的使用率,拓展其在处理污染物及抗菌方面的应用,利用沉淀法合成Ag2O及添加CaCO3进一步制备CaCO3/Ag2O光催化剂,通过XRD、XPS、SEM、TEM等对其结构组成、形貌晶格等方面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CaCO3与Ag2O复合比例为1∶1时,在可见光下30 min内对亚甲基蓝降解率可达90%,同时4次循环实验也表明,CaCO3/Ag2O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催化剂抗菌试验表明,CaCO3/Ag2O复合光催化剂在30 min内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清除.CaCO3负载Ag2O形成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有效提高了复合体系光催化性能.

    光催化CaCO3/Ag2O沉淀法亚甲基蓝抗菌降解

    汽车门锁齿板和齿轮的疲劳分析与改进研究

    朱锋明姚嘉林枫卢伟...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汽车门锁公司为降低电动门锁成本,对门锁内部齿板更换定位方式,但会造成门锁使用寿命下降,标准QC/T 323-2007《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规定门锁寿命应满足10万次.为使门锁寿命满足标准,对门锁进行疲劳试验,发现门锁内薄弱区域为齿板的齿根.采用有限元法,基于材料S-N曲线和Miner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对齿板与齿轮的齿根进行疲劳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接近,误差为8.3%,表明建立的有限元疲劳分析方法合理.基于此方法更换齿板材料,将齿板寿命提升至10万次以上.最后再将安装有新齿板的门锁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门锁寿命大于10万次,满足要求.同时,基于此设计方案,每个电动门锁可节约成本255元左右.

    电动门锁齿板有限元疲劳试验疲劳分析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短期电力负荷区间预测

    高明高鹏高养侠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点预测模型难以较全面地描述负荷变化趋势,以及优化算法存在局部易收敛和全局性搜索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烟花算法(IFWA)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参数的IFWA-LSTM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引入自适应调节因子和精英策略来提高烟花算法(FWA)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灵活性,以提高求解效率和精度.同时,采用核密度估计(KDE)对IFWA-LSTM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概率预测,针对KDE模型非线性映射能力较弱的问题,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对其进行优化拟合,再对预测值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求解,得到不同置信度下的功率预测区间.基于某台区的实测负荷数据对本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本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整体预测性能更优.

    负荷预测支持向量回归核密度估计神经网络智能电网

    Si添加对FeSiBPCu合金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肖涛覃育增楚孟哲万媛...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Si元素含量对FeSiBPCu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利用Si元素置换B元素的方法来分析元素含量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法、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FeS-iBPCu系合金中Si元素含量变化对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成分样品均表现出非晶结构,Si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合金的非晶成形能力;铸态条带加热时均发生2次晶化,随着Si含量的增加,晶化起始温度第1次向低温区移动,第2次向高温区移动,2次晶化之间的温度区间明显扩大,增大了退火范围;淬态薄带饱和磁化强度随着Si元素的添加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值为149 emu·g-1;选择软磁性能较好的淬态Fe80Si6B10P3Cu1非晶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晶化退火处理10 min,温度超过730 K时开始析出纳米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纳米晶析出密度增加,晶粒尺寸变大,退火后的非晶/纳米晶合金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表现出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181 emu·g-1).适量Si元素的添加有利于提高FeS-iBPCu 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

    铁基非晶热分析退火软磁性能非晶形成能力

    Ti6Al4V磁控溅射沉积Ag-Cu涂层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丁结平丁佳高波徐晋勇...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作为植入物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由于不具备抗菌性能,易造成人体受到细菌感染,随着医用材料对抗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亟待开展钛合金抗菌性能研究,以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改善钛合金Ti6Al4V的抗菌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优化工艺参数,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Ag、Ag-Cu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分布等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对试样涂层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沉积Ag、Ag-Cu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99.99%.由于涂层析出的Ag+、Cu2+起到了抗菌作用,以及Ag、Ti粒子发生了光催化作用,产生了抗菌效果.

    磁控溅射钛合金Ag-Cu涂层Ag涂层抗菌

    退火温度对Fe84.3Si2B8.5P3.5C1Cu0.7合金软磁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覃育增楚孟哲肖涛张聪...
    28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合金软磁及耐腐蚀性能问题,研究了 Fe84.3Si2B8.5P3.5C1Cu0.7合金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软磁及耐腐蚀性能.采用非自耗真空熔炼炉制备Fe84.3Si2B8.5P3.5C1Cu0.7母合金,用高速单辊旋淬法将母合金制备成合金薄带,使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退火前后合金薄带的物相结构、软磁性能和耐腐蚀性进行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480 ℃等温退火3 min后,合金的软磁性能达到最优,饱和磁感应强度Bs≈ 1.82 T,矫顽力Hc≈ 5.2 A·m-1;腐蚀后的合金薄带表面仅有微量的针状腐蚀产物,且无明显的腐蚀坑,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Fe84.3Si2B8.5P3.5C1Cu0.7合金薄带在退火温度为480 ℃、保温3 min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退火温度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耐腐蚀性能

    B2O3掺杂对0.76BF-0.24BT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结构与性能影响

    黄蔚然杨华斌袁琳娜
    28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掺杂B2O3对陶瓷的影响,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 0.76BiFeO3-0.24BaTiO3-xB2O3(简称0.76BF-0.24BT-xBO)高温无铅压电陶瓷,x为摩尔分数.对0.76BF-0.24BT-xBO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组织、电学性能、居里温度以及退极化温度进行测试分析.XRD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纯三方钙钛矿结构.观察陶瓷微观形貌,发现晶粒分布均匀,晶界之间有液相存在,且晶粒尺寸随着x增加而增大.陶瓷最佳烧结温度从960 ℃降至940 ℃.当x=0.1时,压电常数和剩余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1 pC·N-1、21.5 μC·cm-2.0.76BF-0.24BT-xBO陶瓷有着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居里温度TC为585 ℃,退极化温度Td=560 ℃.研究结果表明,掺杂B2O3具有改善0.76BF-0.24BT陶瓷微观形貌组织、降低烧结温度和提高电学性能的作用.

    铁酸铋-钛酸钡无铅压电陶瓷居里温度退极化温度压电性能低温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