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郑继禹

双月刊

1673-808X

jgiet@guet.edu.cn

0773-2291014 2290812

541004

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管主办的以反映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艺术设计、材料加工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继承:《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WS2场效应晶体管的表面电子掺杂

    李海鸥冯天旸刘兴鹏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硫化钨(WS2)属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具有较宽的可调带隙(1.3~2.1 eV),缺陷密度相对较低,且有超高的表面积比,可通过外界掺杂或相变处理来改善载流子传输性能,在低功耗场效应晶体管和超灵敏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微机械剥离的方法将多层WS2薄膜转移到氧化铪(HfO2)介质层上,制备出具有高栅控、低功耗的WS2背栅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注入三乙胺(TEA)实现WS2薄膜的表面电子掺杂.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多层WS2薄膜的面内振动模式有轻微位移,拉曼特征峰强度变弱,证明三乙胺溶液能有效增加WS2薄膜内的电子浓度;薄膜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欧姆接触良好,器件的电子迁移率由10.87 cm2·V-1·s-1提升到24.89 cm2·V-1·s-1,室温下的电流开关比保持在106,亚阈值摆幅为190.11 mV/dec.结合理论分析TEA对WS2原子薄层的掺杂机理,TEA通过表面电荷转移的方式来增加WS2半导体内的电子浓度,完成WS2背栅场效应晶体管的n型掺杂.器件较高的电流开关比及电子迁移率的提升证明了 TEA的表面修饰能有效调控多层WS2晶体管器件的电子传输特性.

    二硫化钨High-K三乙胺背栅晶体管电学性能

    融合早期时钟流程与CCOpt的时钟树优化

    林孔成孙希延纪元法肖有军...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演进,芯片集成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工作频率的提高,传统时钟树综合策略无法满足目前芯片设计的时序要求.时钟协同优化(CCOpt)技术不能有效解决时钟树综合后的绕线拥塞和时钟门控路径的时序优化不佳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合早期时钟流程和CCOpt技术的时钟树优化方法,通过在标准单元布局阶段提前构建时钟树,对时钟树绕线、时钟单元驱动和间距进行约束,并运用和调控CCOpt的有用偏差技术,对数据和时钟路径同时进行优化来完成时钟树综合.将该方法应用到6 nm工艺下的PCIe模块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时钟树综合后的绕线拥塞,最差时序违例值降低了 63.6%,时钟门控路径时序优化了 20.3%,时钟网络功耗降低了 1.54%,整体面积减小1.8%,有效提高了芯片的性能.

    时钟树综合时钟协同优化技术有用偏差早期时钟流程(ECF)绕线拥塞

    基于干扰辅助MMSE检测的去蜂窝大规模MIMO中D2D通信干扰协调算法

    陈玉萍赵峰李春海周慧怡...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D2D通信复用去蜂窝大规模MIMO网络资源所带来的干扰问题,研究了与D2D通信共存的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联合导频分配和功率优化问题.首先,为了抑制D2D用户(DUEs)对去蜂窝用户(CFUEs)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干扰辅助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器,并推导了 DUE和基于干扰辅助MMSE检测的CFUEs在不完美信道状态条件下的上行链路闭合频谱效率表达式.其次,为了减少导频污染,针对导频分配问题,提出了以最小化系统归一化信道估计误差(NMSE)之和为优化目标的导频复用方式给DUEs分配导频,并结合基于禁忌搜索的粒子群算法给CFUEs分配导频的方案.针对数据功率优化问题,提出了在保证DUEs服务质量下最大化CFUEs中最小频谱效率的方案,并采用二分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干扰辅助MMSE检测的联合导频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案有效提高了系统总和频谱效率,且导频开销不会随着D2D数量增加而增加.

    去蜂窝大规模MIMOD2D通信干扰辅助MMSE检测导频分配功率控制

    基于无线互联控制的电磁波成像及测量系统

    黄盈盈莫航姜湖陈萌宇...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波成像及测量设备具有价格昂贵、体积大、针对性强的特点.为了给教学和科研提供易用、廉价的便携式电磁波测量成像系统,设计了一种以矢量网络分析仪(VNA)为平台,基于无线互联控制的电磁波成像及测量系统.本系统使用手机或平板等移动设备作为信息显示客户端,以ESP8266物联模组为无线程控硬件基础,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作为无线程控转发软件载体,实现全无线模式下数据及机电平台的互联控制测量.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相连,并进行参数设置与数据采集,再通过相应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及滤波处理,实现电磁波成像及测量.系统以无线交互的方式使用户环境与精密仪器隔离,既保护了仪器,也降低了仪器的使用成本.实测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表征样品的表面波电场特性,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无线互联电磁波成像TCP/IP协议ESP8266测量系统

    基于V-UPF的GNSS芯片低功耗物理设计与验证

    曹荀邓洪高孙少帅肖有军...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航GNSS芯片作为导航产品发展的核心部件,伴随其工艺制程越来越先进,功耗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传统UPF(unified power format)低功耗物理设计流程存在纠错成本高,验证困难等缺点.以TSMC 22 nm工艺下GNSS芯片的DMAREQ_2模块为例,提出一种V-UPF(Verfiery-UPF)流程,在物理设计前后应用VC LP对设计文件全面静态低功耗验证.设计中通过规划多电压域、插入多种特殊低功耗单元,同时对电源开关单元采用daisy chain连接和交叉布局来降低系统功耗,使用Blockage技术降低电压域之间电平信号转化带来的泄露功耗与峰值功耗.最后,通过Prime time-PX进行功耗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总体功耗最多降低37.4%,静态功耗最多降低45.2%,动态功耗最多降低23.2%,本设计功耗优化效果显著.

    UPFVCLP低功耗验证22nmGNSS芯片功耗优化

    堤坝管涌水下测距定位系统

    席宙陈真诚蒋奇云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堤坝管涌定位系统在堤坝渗漏检测方面表现优异,但无法测量水位深度.在原有堤坝管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STM32F4为控制核心的水声换能器作为接收端,设计了一个堤坝管涌水下定向测距定位系统.以设计中配置了 STM32F4的TIM2发出的方波作为激励信号源,然后经过调理电路进行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驱动发射端水声换能器向水中发射信号.发射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播后,接收端换能器接收信号并进行幅值比较,确定峰值时刻的采样地址,最后根据采样点个数与点数之间的间隔实现对堤坝管涌仪的水下定向测距定位.在测量不同距离方面,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脉冲算法,解决了单个脉冲测量不同距离误差较大的问题.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水下的定位误差范围在4%以内,可用于小型水库大坝管涌定位探测,为大坝管涌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堤坝管涌水声换能器定位STM32F4自适应脉冲

    基于非凸log模型的脑电时-频-空特征选择方法

    王棋辉莫云梁国富许川佩...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运动想象脑电时-频-空特征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凸log模型的稀疏特征选择方法(LOG方法).首先,对原始脑电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得到多个时-频段;其次,针对每个时-频段使用共空域模式(CSP)提取特征,得到时-频-空特征集合;最后,通过提出的基于log函数的非凸稀疏优化模型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该模型可有效缓解L1范数正则化的有偏估计.为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用3个公开的运动想象脑电数据集进行实验,相比现有的凸稀疏优化模型,非凸log模型取得了 82.5%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LOG方法不仅分类准确率高,且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脑电解码运动想象时-频-空特征特征选择非凸模型

    基于边缘化高斯厄密特卡尔曼滤波的有偏量测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

    余润华孙少帅邓洪高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感器存在测量偏差情况下的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化高斯厄密特卡尔曼滤波的有偏量测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首先,通过相邻时刻的量测差分构建差分量测方程,从而消除测量偏差,将相邻时刻的目标状态扩维形成增广状态向量以匹配差分量测方程,实现实时滤波估计,同时对增广状态向量进行边缘化处理以降低高斯厄密特滤波的采样维度,减小滤波负担;然后,将交互式多模型方法融入边缘化高斯厄密特卡尔曼滤波以解决机动目标运动模型不确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分量测方程和增广状态向量推导出相应的滤波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消除传感器测量偏差,目标跟踪精度远高于传统的交互式多模型高斯厄密特卡尔曼滤波方法.

    测量偏差边缘化高斯厄密特卡尔曼滤波(MGHKF)状态扩维差分量测方程交互式多模型

    双通道解码的端到端连续语音识别

    朱洋曾庆宁赵学军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端到端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中,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模型相比传统的混合模型提高了准确率.Conformer模型是在Transformer模型基础上增加一个擅长提取局部特征的卷积模块,将该模型作为整个识别系统的编码器,解码器使用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模型只适合短句子识别,并且在数据集存在噪声时会导致网络训练不稳定,添加CTC模型的序列对齐特性辅助训练来帮助模型收敛更快.针对单通道解码可在识别准确率上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提出了 CTC与Atten-tion 双通道解码模型,将双通道解码与单一的CTC解码和单一的Attention解码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双通道解码在识别性能上提升了 1%.针对在噪声环境下识别效果降低的问题,提出对端到端网络添加语言模型的方法.将N-gram语言模型加入网络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0 dB的高噪声环境下,语言模型能够使字错率下降3.5%,提高了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

    语音识别编码器解码器端到端双通道语言模型

    一种针对TI-ADC的采样时钟相位失配数字校准技术

    黄尚恩施娟蒋丽韦雪明...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样时钟偏移失配对多相时间交织采样模数转换器(TI-ADC)性能影响很大的问题,将采样通道输出进行互相关,并利用一阶泰勒展开式进行自适应补偿校准的相位误差提取技术,有效补偿了多通道时序失配.基于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12 bit 1.6 GS/s八相TI-ADC的采样相位失配校准电路.当输入信号频率为626.562 5 MHz时,校准后的TI-ADC 有效位数提升了 6.29 bit,信噪失真比提升38.1 dB,无杂散动态范围提升44.44 dB.设计结果表明,本技术结构简单,硬件资源消耗少,能够显著提高TI-ADC系统采样性能.

    TI-ADC相位偏移失配互相关一阶泰勒自适应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