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

张学洪

季刊

1674-9057

xbz@glut.edu.cn

0773-5896423

540114

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变更情况:《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1994)《桂林工学院学报》(1995—2009)《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 ) 入选2004、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矿产地质、资源勘查、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国土开发与测绘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与土木工程的科研成果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SA-ELM算法的基坑地表沉降预测

    刘银涛任超
    47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极限学习机算法(ELM)在进行深基坑的地表沉降预测时易陷入局部极小、网络结构中参数选取不准确及预测精度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极限学习机算法的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根据麻雀搜索算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与稳定性较强等特点,对极限学习机算法中的连接权值与阈值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基坑的地表沉降预测.将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后的极限学习机算法(SSA-ELM)与ELM、GA-ELM、PSO-ELM算法进行预测精度对比,结果表明:SSA-ELM算法的预测精度高于ELM、GA-ELM、PSO-ELM算法,且其稳定性更强,在基坑的地表沉降预测方面效果更好,实现了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极限学习机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沉降预测基坑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中水域空洞的自动识别与修复

    车德福陈峰马保东李宗辉...
    47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域具有独特的光学反射特性,在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生成的模型中易导致空洞产生.为保证三维模型的完整性和显示效果,需要对水域空洞进行识别与修复.由于倾斜摄影模型内部存在大量独立的几何体,采用常规的三角网拓扑关系提取水域空洞轮廓线时会提取出所有几何体的边界轮廓线,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水域空洞边界.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转换和图像边缘检测获取水域空洞轮廓线的新方法:首先,根据OSGB模型中Z轴方向上是否存在三维点绘制水域空洞二值图,并对二值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获取水域空洞的二维轮廓线;再通过坐标转换获取水域空洞的三维轮廓线,对三维轮廓线进行约束构网、纹理映射,得到水域空洞的几何体并将绘制的水域几何体切割融合到不同的模型文件;最终实现水域空洞轮廓的自动识别以及水域空洞的自动修复.

    倾斜摄影边缘检测轮廓线抽稀二三维坐标转换空洞修复

    桂林地区暴雨天气电离层VTEC时序预报模型适用性

    毛志锋刘立龙黄良珂韦律权...
    48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极端天气下VTEC的不规律变化更会增加预测难度的问题,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提供的桂林上空2019和2020年电离层VTEC值为样本值,使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探测桂林地区暴雨期间的电离层VTEC扰动规律,并建立多种预报模型比较暴雨期间的模型适用性及预报精度.选取5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模型和Single、Holt、Brown、Damped指数平滑模型)对桂林市暴雨期间的电离层VTEC进行未来24 h内的短期预报,结果表明:4~9 h以内ARIMA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值的RMSE和MAE均小于2 TECu,Single和Damped指数平滑模型其次,Holt和Brown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效果最差;超过9 h后各模型的预测能力减弱,RMSE和MAE均大于3 TECu,已无法满足精确预测的需求.

    暴雨VTEC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桂林

    基于EBK-GWR方法的区域PM2.5浓度估算

    唐友兵谢劭峰潘梦清魏朋志...
    48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现有的空气监测站点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获取连续的区域PM2.5数据困难的问题,依据由两广地区气象站获取的气压(PRS)、温度(TEM)、相对湿度(RHU)以及所属和相邻探空站获取的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得到2019年两广地区不同季节的TEM、PRS、RHU和PWV数据,综合分析其与PM2.5的相关性,进一步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地理加权回归模型(EBK-GWR),对2019年两广地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进行估算.结果表明:EBK-GWR模型在不同季节的PM2.5浓度估算效果明显优于GWR模型,其中春、秋两季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提升最为显著;相比于GWR模型,春季分别提升了 16.67%和13.88%,秋季提升了 14.13%和13.04%;夏、冬两季提升效果较春、秋两季有所降低,但较于GWR提升均保持在10%左右,且不同季节估算的RMSE和MAE均小于 4 μg/m3.

    EBK-GWRGWRPM2.5浓度空间分布广西广东

    融合VMD算法的多星GNSS-MR雪深反演

    张志刘立龙吴昊舰薛张芳...
    495-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反射信号分离纯度不高,难以准确提取反射信号中地表环境参数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VMD算法的多星GNSS-MR雪深反演模型.利用VMD算法可有效实现信号的分离,提高反射信号的分离纯度,并与传统的二阶多项式拟合法进行对比分析.下载了美国科罗拉多州NWOT测站2017年172天的GPS卫星信噪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融合VMD算法的多星GNSS-MR反演雪深模型精度优于二阶多项式拟合模型,反演值与实测值的RMSE降低了近50%,决定系数R2高达0.98,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雪深的反演精度和可靠性.

    GNSS-MR技术VMD算法反射信号雪深反演精度

    磷掺杂g-C3N4纳米片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

    殷旭东孙晓杰李德豪谢文玉...
    50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金属g-C3N4基光催化材料光激发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的问题,以双氰胺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为前驱体,结合形貌调控和磷掺杂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磷(P)掺杂量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PCNN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降解盐酸四环素(TCH)的光催化性能和降解机理.结果表明:PCNNS-0.5降解速率最高,为块体g-C3N4(BCN)的2.52倍,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O2-和h+是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经过4次循环实验,PCNNS-0.5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性能.PCNNS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归因于P原子取代g-C3N4中碳原子所产生的良好的结构、光学和电子性质.

    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盐酸四环素光催化性能机理

    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生成SOA和O3的影响因素

    关亚楠张毅森刘雪娇陈静...
    51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β-罗勒烯(C10H16)是BVOCs的优势物种,为明晰其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单因素变量、多因素变量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试验探究了 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OA粒子数和O3浓度与β-罗勒烯初始浓度、NO2初始浓度、光照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10H16]/[NO2]值为6时比其值为1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SOA产率;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对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影响最显著的反应条件是光照强度为800 μW/cm2,β-罗勒烯初始浓度为200 mg/m3,NO2初始浓度为20 mg/m3.

    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烟雾箱二次有机气溶胶臭氧

    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风险评价

    赵鹏伟钱建平刘佳雷龙思远...
    520-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RS与GIS技术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关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均发生了变更,主要表现为耕地变更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逐年增多,研究期间分别增长70.62、32.44、75.83 km2,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66.33 km2.(2)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水平下降,低生态风险区先降后增,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先增后降:2010-2019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282.64 km2,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206.80和71.74 km2.(3)南部耕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和速率均高于北部地区,导致景观生态风险质心由北向南偏移了 6.32 km.(4)2000-2019年,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Moran's I值均大于0.65,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且趋于集聚;LISA集聚图空间分布与同期的土地格局分布较为一致,说明人为活动对漓江流域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生态风险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风险质心风险评价漓江流域

    数显量具族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刘电霆赵思佳吴珊
    530-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显量具种类及其关联信息的全面准确描述有助于对其深刻理解与正确选用,为此探索数显量具族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问题有重要意义.在数显量具本体的半自动化构建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算法相关度AR抽取概念,再结合词法模板、Jaccard系数的多重聚类、SAO结构的PPMI、Dice测量强度等算法抽取概念关系,之后使用Protégé工具完成本体构建;提出融合实体关系类别的PRGC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提取语料中重叠三元组信息.设计原型系统自动化地从网页中抽取与数显量具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的知识,半监督构建其知识图谱,进一步提供数显量具知识图谱的可视化与知识检索功能,从而提高数显量具知识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数显量具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图谱可视化

    基于舵向结构原理的新型机器人底盘系统设计

    张声岚江豪李施施姜鑫诚...
    54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轮式底盘机器人的灵活性、应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舵向结构的高机动性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舵向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对速度和方向分别控制以适应地形变化,在提高运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运动分量对轮组造成的磨损.使用Solidworks和MATLAB分别对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和控制系统仿真,研制出物理样机并进行组合运动、绕点运动等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通过4个轮组的组合运动实现整体控制,在4 s内以0.3 m/s的速度绕半径为15 cm的圆运动一周,误差保持在1 cm以内,验证了该机器人的灵活性.

    舵轮结构串级PID控制双闭环控制全向运动CAN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