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叶桂郴

季刊

2095-4859

jour@guat.edu.cn

0773-5863223

541004

广西桂林市金鸡路2号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反映校内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突出学术性与创新性,坚持桂航特色,大力倡导学术争鸣与研究,扶持新人新作,传播高新技术,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潇贺古道民族服饰文化谱系溯源与图像叙事研究——南岭民族走廊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朱晓佳谢丰泽
    873-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瑶族和壮族为代表的南岭民族走廊潇贺古道区域民族服饰文化蕴含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密码,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和生命哲学蕴意.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南岭走廊瑶壮民族服饰现存生态,从历史维度与现实时空范畴层面,分析了潇贺古道区域瑶壮民族服饰文化谱系溯源、地域分布及其服饰变迁,挖掘南岭走廊潇贺古道区域瑶壮民族服饰图像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提供决策依据,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样本.

    潇贺古道民族服饰谱系溯源图像叙事

    基于现代审美视角的广西壮族民歌价值内核与传承新样态研究

    邹湘慧
    880-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在现代审美视角下的广西壮族民歌价值定位决定了民歌传承路径的最优选择.从广西壮族民歌的价值内核来看,音乐多场景(教育、认知、社会、娱乐等)的运用是传承发生的归宿和目的,但民歌本身的音乐核心素养又是多场景运用的前提、基础与核心.从小而专的研究型领域辐射到具备多重大众审美元素的公共领域是民歌传承活态化的必经之路.届时,广西民歌将全面进入现代化审美视角,体现出迁移重构、情景融合、文化多元的艺术特征.

    壮族民歌现代审美价值活态传承

    美的陨落:巴金笔下的桂林想象

    张思睿
    886-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文化城期间,巴金曾三入桂林,创作了许多描写桂林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金通过苦难叙事,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在日本侵略者摧残下受难的、破碎的桂林形象,构建出了战争年代里桂林这座城市的文本形象.这种城市形象,标志着桂林作为审美符号的陨落,承载着战火中山河破碎、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的深层次意蕴,表达了巴金对于家国前程的担忧和祖国惨遭敌人蹂躏的悲恸,传递出了鼓舞人们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呼吁.

    桂林形象巴金苦难叙事空间批评城市文学

    智媒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参与行为研究

    张明亮林玮如
    892-899,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载体和途径.以易班作为研究载体,以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智媒时代内容社群和社交媒体的设置机制对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员归属感、社群的社会影响力、社群提供的"特殊"利益正向显著影响成员的心理所有权;心理所有权进一步正向显著影响成员社群品牌识别与传播;心理所有权在归属感、"特殊利益"对品牌社群识别与传播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心理所有权在社会影响力对品牌社群识别与传播的影响中是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高校顺应智媒传播特点,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智媒网络社群思想教育易班

    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韦彩玲黄仪周雨诗印海廷...
    900-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产物,其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区域公共管理专题研究"课程中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专题 SPOC翻转课堂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法获取基础数据,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并构建 OLS 回归模型对SPOC教学模式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特征、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学习激励显著正向影响学习参与度,影响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技术特征>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学习激励.基于此,建议从四个方面来提升 SPOC教学模式学习参与度:优化及集成平台功能以提升平台的技术特征;引导建立课程价值认同感以强化平台的感知有用性;减少平台使用障碍和成本以强化平台的感知易用性;控制与激励并举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愿.

    SPOC教学模式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主成分因子分析OLS回归模型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刘迎春刘思敏
    913-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域,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内容模板固化、课堂衔接不畅、平台融合不高、队伍建设分散等困境,无法适应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的全局性改变.因此,高校亟须进一步从多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内容教学上,秉持"大思政课"内涵;在课堂衔接上,善用"大思政课"理念;在平台建设上,整合"大思政课"资源;在队伍建设上,创新"大思政课"手段.进而优化教学格局和思路,推动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和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高校实践教学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着力点

    焦连志吕莹柴巧燕
    919-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人生赋值的"羊皮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借力于文化的管道与形式.文化孕育价值观,价值观植根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发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土壤之中;它们内蕴并负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文化的浸润、熏习、化育方式不断培育,这一向度昭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路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培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基于AIGC的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

    吴玉萍
    927-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精准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 AIGC 赋能图书馆服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语言生成、图像生成和数据生成等技术融入高校图书馆用户查询响应、资源展示与推荐、信息摘要与汇总的基本路径,并给出构建个性化服务模型、优化服务内容生成以及集成协同过滤算法的实施步骤.可为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利用 AIGC技术精准服务提供理论和策略支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技术融合

    OBE导向下分阶递进式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GH"天计划"案例分析

    蒋丽源王国富
    935-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以 GH 高校实施的"天计划"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高质量教师教学队伍的建设,GH 高校依据 OBE理念,明确教师在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发展阶段的具体能力目标.基于这些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模块,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了以教师培训学习产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并据此持续改进教师培养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通过"问天一飞天一巡天"(简称"天计划")分阶递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实施,GH 高校不仅逐步形成了"崇学乐教、言传身教"的优良教风,还有效推动了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落实.本实践案例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OBE理念分阶递进教师培养培训专业认证

    用党史教育铸魂育人打造思政课金课

    孙新建徐满
    941-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以"两性一度"标准,遵循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教育理念,提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思路,并从师资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实践载体三个维度,推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打造新时代思政课金课.

    党史教育思政课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