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锅炉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锅炉技术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锅炉技术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张建文

双月刊

1672-4763

gljs@shanghai-electric.com

021-64302391-8360

200245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0号

锅炉技术/Journal Boiler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导锅炉行业的方针政策,综合评述,科技新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老产品改进,国内外发展新动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恒流稀释预处理技术及其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应用研究

    贺拴玲刘艺苗周佩丽杜艳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业现场常采用的多级过滤伴热抽取预处理方式存在样气失真、管线易堵塞和腐蚀、测量延时、维护量大等问题,开展烟气恒流稀释预处理技术研发并将其应用于复杂工业现场.研究首先基于渐缩喷嘴的恒流特性开展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渐缩喷嘴入口流量与喷嘴喉径呈正相关而与背压呈负相关性,当背压低于 45 kPa时气体达到声速壅塞状态且保持恒流;随后基于原理实验研制适用于不同复杂工业环境下的高保真烟气恒流稀释预处理装置,并结合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开发气体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同时将其应用于煤粉锅炉水冷壁近壁面气氛和磨煤机出口 CO 在线监测现场,实现了高尘、高湿、高腐蚀等恶劣工况下烟气高保真取样和高精度测量,有效解决了目前复杂工业现场烟气取样管线堵塞、气体成分失真等问题,为气体高精度在线监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恒流稀释渐缩喷嘴声速壅塞高保真取样气体测量

    某660 MW超临界锅炉深度调峰过程中分隔屏超温计算分析及改造方案研究

    孙亦鹏张西容宋园园周妍君...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 660 MW超临界褐煤锅炉分隔屏实炉数据分析发现,在 175 MW负荷下,分隔屏的超温报警主要发生在屏 3、屏 4 靠近炉内的管子.为解决分隔屏超温报警问题,采用流动网络系统法,结合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分隔屏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提出添加节流圈以及升级管子材料两种改造方案.对分隔屏进行回路及管段划分,采用 175 MW负荷实炉测量数据反推计算得到炉内实际热偏差,对低、中、高负荷下添加节流圈与升级材料为 Super304H 的分隔屏出口汽温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添加节流圈后分隔屏出口汽温偏差变小,且屏 3、屏 4 出口汽温降低至材料TP347H 报警温度以下;升级材料为 Super304H 后分隔屏出口汽温均小于材料的报警温度,分隔屏可安全运行.对添加节流圈以及将材料升级为 Super304H 两种方案进行壁温计算及强度校核,结果显示两种改造方案在各个负荷下,壁温以及强度均是安全的.为给锅炉运行留出更大的安全裕度,建议在分隔屏最后一片屏上添加节流圈的同时将材料由TP347H 升级为 Super304H.

    超临界褐煤锅炉深度调峰分隔屏节流圈材料升级

    基于DE-INSGA-Ⅱ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及参数优化研究

    陈永军黄伟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联合循环系统长期运行后循环效率最优的热力参数匹配,提出了一种改进优化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非线性优化思想,并利用DE(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算法思想改善种群初始分布,同时改进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交叉算子.以底循环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结合约束条件,对系统的热力参数匹配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 DE-INSGA-Ⅱ算法具有良好分布性和收敛性,搜索能力更强.在底循环效率优化问题上,较传统 NSGA-Ⅱ算法提高 0.44%,余热锅炉效率提高了 0.86%,汽轮机效率提升了 0.15%.该研究为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的热力参数匹配提供了新的参考.

    底循环效率多目标优化改进NSGA-Ⅱ联合循环机组热力参数

    基于TD-PLS模型预测前馈的垃圾焚烧锅炉脱酸自动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李志东陈达刘学迅张燕星...
    23-2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垃圾焚烧锅炉半干法脱酸系统自动控制投运率低、控制效果差的问题,在分析脱酸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PID控制和模型预测前馈相结合的 HCl-SO2 协同控制策略.采用以 HCl 排放浓度作为主要控制目标,SO2 排放浓度作为次要目标的串级 PID协同控制策略.在串级 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时间差分偏最小二乘法(TD-PLS)建立HCl排放浓度预测模型作为控制前馈.该控制策略应用于某 500 t/d垃圾焚烧机组脱酸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脱酸控制投入前,HCl排放浓度波动变化较大,小时排放均值范围 20~40 mg/m3,小时排放均值浓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5.95%.脱酸自动控制投入后,HCl 小时排放均值范围在 25~30 mg/m3,小时排放均值浓度 RSD为 6.22%.在协同控制作用下,HCl 小时排放均值波动显著减小,单位锅炉蒸发量的石灰浆液消耗量由 0.034 m3/t降低到 0.027 m3/t,相比投运前降低了 21%,在保证出口 HCl和 SO2 浓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提高了脱酸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垃圾焚烧锅炉半干法脱酸自动控制关键变量模型前馈协同控制

    直流余热锅炉蒸发段长度和位置变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阳开应时锦程金响亮高建强...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直流余热锅炉变工况运行过程中蒸发段长度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锅炉管壁温度分布、工质出口参数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以某立式直流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锅炉烟气流量、入口烟温、高压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分别发生阶跃扰动后蒸发段长度及相变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余热锅炉在设计工况下运行,锅炉入口烟温对锅炉蒸发段长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入口烟温阶跃升高 10℃后,蒸发段迅速缩短,相变点均向锅炉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恢复稳定所需时间相对较短;烟气流量阶跃升高 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缩短而后缓慢增长,沸腾点向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蒸干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较长;给水流量阶跃升高 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增长而后缓慢缩短,蒸干点向管内工质出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沸腾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最长;给水温度阶跃变化 20℃对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的影响很小.

    直流余热锅炉仿真模型蒸发段相变点变动特性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锅炉岛运行能效诊断

    周西伟董美蓉梁友才龙嘉建...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背景下锅炉岛运行条件多变时能效诊断问题,提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能效基准库,结合耗差因子理论建立锅炉岛的运行能效诊断模型,实现对不同运行条件下锅炉岛的能效诊断.将负荷、煤质及环境温度作为锅炉岛运行外部约束条件,通过改进的K-means 算法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工况划分;结合灰色关联分析与K近邻算法构造了工况相似度计算模型,以相似工况中能效状态最优的工况构建了能效基准工况库;通过分析运行工况与基准工况的偏离程度实现了对锅炉岛运行能效的评价,并对基准工况库进行更新,基于能效特征参数的煤耗偏差及耗差因子实现对锅炉岛运行能效逐层分析,从而得到造成能效偏离的具体原因,便于运行人员及时做出运行调整.

    锅炉岛数据挖掘能效诊断煤耗偏差

    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灰渣含碳量热态试验研究

    卢晓斌邓雨生郑文凯杨勇...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工况下,对总风量、一/二次风比例、床温、床压等参数进行热态调整试验,分析各参数对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 330 t/h负荷的基准工况下(不投飞灰再循环),通过适当提升床压及燃烧室温度,能使燃料充分燃烧,飞灰含碳量由调整前最高 20.75%减少到 15.97%左右,底渣含碳量从最高 2.28%降低至 0.40%左右,锅炉效率提高约 1.5%以上.此外,飞灰再循环的投入能有效降低飞灰含碳量,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尽量保证飞灰再循环的连续投入.

    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床温床压飞灰再循环

    新型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火电灵活性中的应用分析

    龚泽儒王晓娜邹鹏宋林波...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风电等新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灵活性调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等离子体点火技术是一项卓有成效的低负荷稳燃措施,可满足深度调峰需求,有效提高火电机组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针对传统等离子体技术在火电灵活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等离子体点火技术.该技术可使发生器阴极寿命提升至 500 h 以上,阳极寿命提升至1 000h以上;提高了煤质适应性,可适用于大部分燃用烟煤的电厂;而且点火过程中对燃烧器内燃强度有较好的控制,不易发生超温结焦现象.

    火电灵活性等离子体点火深度调峰低负荷稳燃

    某700 MW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吴可泽崔科杰李帅危日光...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电厂 700 MW对冲式燃烧锅炉水冷壁腐蚀严重问题,对该锅炉高温腐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现场割取了腐蚀的水冷壁管,对其腐蚀垢层进行了 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 X射线谱(ED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发现腐蚀产物中主要含有ZnS、FeS、Fe7S8、Fe3O4 和α-FeOOH,推定此炉主要为硫化物型高温腐蚀,并制定了该锅炉的防治措施.

    锅炉水冷壁低氮燃烧高温腐蚀

    垃圾焚烧锅炉一通道耐火材料采取浇注料与挂砖方式的对比研究

    刘亚成
    59-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吸热能力,降低水平烟道入口烟温,分析了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挂砖方式的可行性.目前一烟道耐火材料采用浇注料方式,存在导热性能不足和抗氧化性能弱等问题,无法适应垃圾高热值变化.以单条线处理规模 750 t/d、设计低位热值 8 372kJ/kg 的生活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为计算对象,对比两种方式在材质检验、换热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计算结果表明:采取挂砖方式,受热面总的传热系数是浇注料的 1.3~1.67 倍,从而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一烟道出口烟温可降低 32℃,同时烟气停留时间满足 850℃、2 s环保监测要求.

    垃圾发电锅炉受热面耐火材料浇注料挂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