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设计难点及对策措施

    祝建平邹云杨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控因素诸多的高速公路建设难题,以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为例,针对勘测难、设计难、施工难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该类项目勘察设计的重难点及其设计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复杂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前,精细化总体设计和专业化细部设计显得尤其重要;2)设计时应加强总体协调和方案比选,做好设计优化及专业间统筹衔接;3)加强地质调查,重视复杂山区桥梁、隧道、弃土场及施工便道的动态设计,确保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4)通过全面的总体设计和优化设计,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山岭重丘区巫镇高速总体设计优化设计对策措施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渝疆合作交通先行

    老关
    11页

    G6911干线巫镇高速沿溪线与越岭线方案比选研究

    申勇军祝建平吴志强邹云...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巫镇高速地处渝东北陕鄂渝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地带,连接重庆奉溪高速和陕西平镇高速,是重庆第一条直连陕西的高速通道.为优化特长隧道和特大桥规模、降低施工难度,方案论证阶段采用"无人机航拍+VR技术"的创新手段辅助精细化选线,剖析了山区高速在沿溪线和越岭线方案选择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综合比选后得到了安全、经济、环保的路线方案.该研究可供山区高速公路科学选线参考.

    巫镇高速渝东北越岭线沿溪线

    复杂控制条件下巫镇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方案研究

    傅文祝建平邹云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复杂控制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选址、方案等设计问题,通过多方案综合分析和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深V峡谷区地势陡峭、地质复杂、桥隧构筑物多,与现有道路之间落差大,以及场地狭小等复杂控制条件下对巫镇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规划设计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优化措施:1)合理选址、选型;2)灵活采用技术指标;3)多方案综合比选等.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在巫镇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互通立交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小了工程规模,说明在复杂控制条件下科学合理地进行互通立交的选址和布设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复杂控制条件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

    山区高速公路陡纵坡段沥青路面面层剪应力分布规律

    徐莹石希信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山区高速陡纵坡段沥青路面面层剪应力分布规律,并考虑基层-面层层间结合状态、基层-面层模量比,基于BISAR3.0 软件开展弹性层状体系静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平坡路段,陡纵坡路段具有较大的水平荷载系数,从而导致沥青面层极值剪应力最大值大幅增大,高极值剪应力分布更为集中,水平荷载对整个沥青面层的极值剪应力的分布均有一定程度影响;2)不同层间接触状态下陡纵坡段沥青面层的极值剪应力最大值差异较小,但在较高值(>250 kPa)极值剪应力的分布上有较大差别,基层-面层层间完全光滑状态下陡纵坡的极值剪应力较高值(>250 kPa)相较层间完全连续状态分布更为广泛且贯穿于沥青面层,沥青面层底部更易发生剪切破坏;3)在沥青面层模量为 10 000 MPa、基层模量范围为6 000 MPa~14 000 MPa时,随着基层-面层模量比提升,陡纵坡段沥青面层极值剪应力最大值有所降低.根据静力学分析结果,陡纵坡段沥青路面相较平坡路段具有更高的极值剪应力,可提高基层-面层层间结合性以及在保障沥青面层模量的基础上适当提升基层模量,有利于陡纵坡段沥青路面的抗剪切能力.

    高速公路陡纵坡沥青路面静力学分析剪应力分布规律

    沥青路面路表弯沉温度及湿度修正系数的定量化探讨

    于超吴柳
    36-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表弯沉值是反映路面整体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系数的合理修正是准确评定路表弯沉的重要保障.针对现有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在评定沥青路面弯沉时,对温、湿度修正系数的确定存在主观性及指导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借鉴贝克曼梁法温度修正模型、调查路基平衡湿度状况以及利用路基回弹模量值与路基饱和度关系模型,提出了沥青面层中点温度、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和检测时路基回弹模量的取值方法,并进一步计算出温、湿度修正系数.结果表明:1)通过调查路基填料和路基干湿状态,并利用相关模型,可实现沥青路面路表弯沉温、湿度修正系数的定量化确定;2)计算出的修正系数可消除温、湿度对实测路表弯沉值的影响,可用于实际沥青路面弯沉的验收评定.

    路表弯沉温度修正系数湿度修正系数定量化

    山区大跨T型刚构桥设计要点

    燕海蛟黄康孙军举王毅力...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巫镇高速公路后溪河大跨T型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建立主桥计算模型,对主桥承载力、受压区高度、主梁应力、主墩施工稳定、计算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主梁结构尺寸及配束合理,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冗余度;2)箱梁底板厚度可适当降低,无需强制满足x≤ξbh0,进而达到减轻结构自重的目的;3)主墩刚度适宜,施工大悬臂阶段稳定性较好;4)主墩进行强度、裂缝验算时,计算长度宜通过有限元屈曲分析,由欧拉临界力反算.

    大跨T型刚构受压区高度计算长度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的动态设计

    龙培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区桥梁桩基的实施过程中,因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桩基常需动态调整设计.为了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需动态调整桩基多,逐桩逐项调整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桩基动态设计流程,并以巫镇路茶园子大桥 1#桥墩为例,应用动态设计流程的思路,论证了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动态设计流程的实用性.工程实践表明:该流程可确保结构安全及动态设计效率.

    复杂地形地质桥梁桩基动态设计结构安全设计效率

    深切峡谷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

    冯佳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深切峡谷地形对桥梁结构体系且考虑场地效应的抗震问题,以东溪河特大桥为例,根据桥址实际地形建立空间平面应变场地模型以及建立全桥有限元空间动力计算模型,采用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在一致激励分析与考虑场地效应的非一致激励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1)场地效应均放大了两岸拱脚位置处的地震动,南岸地震动大于北岸,且场地效应会提升短周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能力;2)场地效应对增大拱肋上弦管拱脚、1/4拱肋和拱顶的弯矩及拱肋轴力也有一定的放大效果,其规律不明显,此外拱肋竖向位移在场地效应下显著放大;3)场地效应对交接墩和拱上立柱在地震响应下内力和位移响应的放大规律基本一致,但矮墩对场地效应更加敏感.

    钢管混凝土拱桥深切峡谷非一致激励场地效应抗震分析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及运营阶段结构受力仿真模拟分析

    张馨王发正谢皓宇彭飞...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及运营阶段位移和受力状态变化,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施工阶段各控制截面钢管和管内混凝土应力均为压应力,印证了拱桥以受压为主;2)扣索的拆索会导致拱圈内力进行重分布,钢管应力发生突变,但变化幅值不大;3)桥梁稳定系数先增大,封铰后随施工过程推进逐步减小,稳定系数最小值满足规范要求;4)施工阶段拱顶最大位移与运营阶段拱顶最大位移约接近;5)前 10 阶振型主要以面外横向振动和拱肋扭转振动为主,频率均小于 0.6 Hz,表明结构偏柔性;拱肋面外刚度小于面内刚度,且扭转振动出现次数较多,表明拱肋抗扭刚度较小,设计时宜加强拱肋横向联系或增加横向联系数量.

    钢管混凝土拱桥仿真模拟分析稳定性自振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