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长公路隧道群火灾烟气特性及通风方式研究

    曹峰王海林刘羿辰李玉豪...
    84-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特长隧道群通风排烟难题,先对整个隧道群的需风量进行计算,后采用FDS软件建立特长隧道火灾场景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特长隧道群全纵向排烟及分段式排烟的烟雾运动规律,提出了北中山 1 号、2 号隧道需采用全纵向射流风机+辅助排烟通道的分段排烟方案;再通过结构形式、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因素对北中山 1 号、2 号隧道分段式排烟方案进行比选,获得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采用分段排烟方式能较好地将火灾烟气控制在火源下游,保障隧道上游疏散安全;2)影响隧道纵向通风的主要因素是隧道纵坡及长度,对于下坡隧道,换气工况起主要控制作用,对于上坡隧道,80 km/h的运营工况起主要控制作用;3)考虑多因素比选分析后得出了较优通风方案,北中山 1 号隧道采用全纵向+平导+地上风机房方案,北中山 2 号隧道采用全纵向+竖井+地下风机房方案.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特长隧道群隧道通风火灾数值模拟分段排烟方案比选

    隧道坡度对烟气蔓延特性及临界风速影响研究

    王建于丽王雪刘媛...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长大纵坡产生的"烟囱效应"增加了火灾烟气控制难度.为研究隧道坡度对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隧道坡度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有坡隧道的临界风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火源上游烟气长度减小的变化率大于火源下游烟气长度增长的变化率;2)拱顶较高一侧烟气的稳定流速与隧道坡度呈二次方增长关系;3)无坡度隧道与单面坡隧道内最高温度升温曲线变化趋势不同,隧道无坡度时,温度先迅速升高后趋于一条直线,当隧道存在坡度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降低,最后逐渐趋于平稳;4)距离火源30 m左右为隧道内横断面上可视度分布规律变化的临界距离,坡度越大,人眼特征高度2 m处最低可视度越高;5)提出了坡度隧道临界风速修正系数,建立了适用于有坡隧道的临界风速计算模型,给出了不同火灾规模的烟气控制措施.

    隧道坡度公路隧道数值模拟烟气扩散临界风速

    棉桠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研究

    甘立松陈华张廷彪冉弥...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棉桠特长公路隧道采用全纵向射流通风无法满足运营通风需求的难题,根据已有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基于对该隧道的线形指标、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通风计算,拟定了该隧道采用结合地下风机房的分段纵向式通风方式.在重点兼顾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前提下,通过对仅设置竖井、分设斜竖井、竖井结合施工横洞的两区段通风和斜井结合平导的三区段通风 4 种分段通风方案比选,提出了棉桠隧道采用分设送风斜井和排风竖井,结合地下风机房分两区段全纵向通风、三区段排烟的总体通风方案.该方案可供在穿越山体浑圆、洞身无法设置斜井和工期受控条件下的公路特长隧道借鉴.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计算全纵向通风分段通风地下风机房斜井竖井通风方案

    大凉山1号隧道补风横通道位置优化及补风策略研究

    张磊李海清雷帅贾佳欣...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西高速大凉山 1 号隧道设置了一条贯通平导,运营期平导用于向主洞补风,降低主洞未补风段的设计风速.为了探究补风横通道设置位置对通风系统能耗的影响并制定合理的补风策略,依据《公路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采用通风计算的方法,对补风横通道不同设置位置情况下通风系统的总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补风横通道存在最优设置位置,可使通风系统能耗最低;2)第一区段补风节能效果明显优于第二区段;3)当工况车速超过 50 km/h时,建议只对第一区段左洞进行补风,关闭其余补风道.

    长大公路隧道平导运营通风补风策略能耗通风计算

    贵州高速公路基于无极调光的隧道照明能耗测算

    何奇飞郑军马生涛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在不同管控策略下能耗差异较大,当前无极调光模式下动态变化因素较多,导致测算照明能耗比较困难.为量化研究公路隧道运营过程中采用智能无极调光控制系统时的能耗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季节、历史天气和实时洞外亮度的能耗计算模型.首先分析了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现状与不同天气工况下的调光控制策略,为公路隧道照明的能耗计算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构建了基于季节、历史天气预测和单日实时洞外亮度变化的能耗计算模型,并以贵州省在建小寨隧道为例测算了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基于季节、历史天气统计与洞外亮度等因素测算的能耗能更加真实有效反映智能无极调光系统的实际运营状况,为运营管理单位实时调整照明控制策略与节能升级改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能耗测算节能分析洞外亮度

    大娄山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李宝强陈越乔梅梅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长公路隧道照明灯具数量多,能耗巨大、运营成本极高.为了降低能耗,以大娄山超长隧道为例,研究了基于洞外亮度、交通量的智能照明调光控制系统.结果表明:1)该系统根据洞外亮度和交通量数据实时调节隧道各加强段照明亮度,可实现按需照明;2)该系统考虑了传感器损坏、通信故障等问题,提出了便于操作维护的自动控制系统;3)针对特殊工况,如火灾、交通事故等,设计了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操控的远程和现场手动控制方式;4)该系统已成功用于大娄山隧道,经初步验证和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预期年均节能 35%~45%.

    超长隧道智能照明控制洞外亮度交通量

    特长公路隧道消防供水分区方案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刘远明何国华彭琛梅世龙...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防水系统是保障隧道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隧道高压高位消防水池给水系统管网压力大、配水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结合特长越岭公路隧道消防需水量大、给水管网复杂且连接成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隧道排放地下水作为洞内消防分区供水方案,并通过EPANET软件建立了桐梓隧道全段高位消防水池供水模型及洞内横通道消防水池分区供水模型,计算了管网水压力,模拟了火灾工况.结果表明:1)桐梓隧道适宜分 2 区供水,在满足消防管网系统最小水压力下,分区供水和给水系统相互独立,能明显降低管网水压力,洞内消防水池加压泵供水优于重力供水;2)该方案既提高了消防管网可靠性,又充分利用了隧道地下排水,可为特长公路隧道消防供水设计和地下水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特长公路隧道分区供水数值模拟地下水利用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中不同中夹岩厚度下的合理错距优化研究

    张艺腾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净距隧道是常用的隧道结构形式,因左右洞净距较小,施工期相互扰动极易造成小净距中夹岩的破坏,选择合理的左右洞开挖错距至关重要.以某公路隧道小净距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 软件模拟不同中夹岩厚度下隧道以不同施工错距开挖,分析先行洞迎爆侧的爆破振速、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及拱顶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所得合理错距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隧道爆破掘进时,先行洞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化率较大的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拱顶应力则略小;2)当中夹岩厚度分别为 0.5B、0.75B、1B、1.5B、2B,爆破施工的合理错距分别为5B、4B、3B、2B、2B;3)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大致相同,说明通过数值计算提出的左右洞合理施工错距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公路隧道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开挖错距

    建筑物密集区浅埋分岔隧道优化CD法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陈扬勇王江华李强冉东傲...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建筑物密集区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效应,依托与白帝城长江大桥隧道锚近接的宝塔坪分岔隧道工程,开展优化CD法施工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循环进尺、先后行洞施工顺序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工况下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进尺与围岩变形和建筑物沉降成正相关关系,对围岩应力影响不明显,隧道选择 1.0 m~2.0 m的循环进尺较为合理;2)分岔隧道左、右洞的开挖顺序以及两隧道掌子面距离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但对建筑物沉降和围岩应力影响很小,施工时应至少将先行洞开挖40 m后再进行后行隧道的开挖;3)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对围岩变形及建筑物沉降有一定影响,对隧道围岩应力几乎没有影响,隧道开挖进尺 60 m后施作二次衬砌可行.

    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效应优化CD法建筑物密集区数值模拟

    炭质泥岩地层隧道瓦斯突出成因及处治措施研究

    田娇杨洪杨智成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炭质泥岩地层隧道瓦斯突出问题,依托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贵州境)扩容工程桐梓隧道,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总结了该隧道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及特点,分析了其瓦斯突出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钻孔泄压方案及处治措施.结果表明:经处治后,炭质泥岩施工掌子面的动力现象有了明显减少和减弱,工程施工基本不受影响,表明了该处治措施的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供炭质泥岩地层及其他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炭质泥岩地层公路隧道瓦斯突出处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