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范成大仕桂诗:文化审视与历史经验表达

    戴良燕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成大仕桂期间的诗歌作品折射出南宋士人眼中广西的本土生态以及历史文化基因,他对这片土地的吟咏塑造影响着后人对岭南风物的观照.范成大仕桂诗有三个特征:一是以家国情怀介入地方书写,表现了南宋士人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摹山范水的同时将自身内在的精神气质与外在的山水形态高度结合,赋予了山水独特的文化魅力;三是改变了前代旅桂文人对岭南的他者书写模式,表征了广西的地方文化特质,塑造了人文广西形象.范成大的个案研究表明,当地方书写能够表达地方认同、塑造地方形象并在地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场域中凝聚地方特色时,它就具有了建构区域意象的功能与意义.

    范成大仕桂诗文化审视历史经验

    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以桂林为例

    白永红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意蕴,梳理桂林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与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针对桂林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持续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深挖桂林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对外推广能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条对策,以期为桂林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桂林

    基于3S技术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应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泗联村为例

    吴丽琴肖智张智丽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建设的重要生产资料.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泗联村作为研究区,基于GNSS-RTK技术布设像控点,基于RS技术获取泗联村影像图,基于GIS技术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保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质量和成效.3S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效率,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工作提供的技术保障.

    3S技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影像处理数据分析

    基于Interbrand模型的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评估中品牌强度的改进研究——以柳州螺蛳粉为例

    朱晓琴任亚昆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许多地理标志产品正在成长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Interbrand评估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政府品牌强度指标,并以地理标志产品柳州螺蛳粉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品牌强度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验证和量化,使评估结果能够反映品牌真实价值.

    Interbrand评估模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强度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人文地理意象视域下李白诗作的道路形象

    梁福根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诗里写到陆路、山路、水路、天路,有的写实,有的象征.作为人文地理意象的道路形象,总体上是李白人生道路和心路历程的写照,尽显李白充沛的激情、旺盛的精力、坎坷的人生、抉择的矛盾,表现了李白积极乐观、不懈努力、决不放弃、终生奋斗的精神.

    李白人文地理意象道路写实象征

    试论朗诵艺术创作审美之"出"与"入"

    吴颖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的"出入"说论述了诗学中的审美活动,诗人在"入"的状态下,全身心地融入客观对象世界,抒发真情实感;在"出"的状态下,以超然的姿态描绘事物,"出"与"入"共同构筑了完整的审美活动.朗诵艺术创作审美过程与王国维的"出入"说意涵有相通之处.本文结合经典作品,从入乎其内、所见者真,出乎其外、创造"高致","出""入"相系、整体和谐三个方面探索了朗诵艺术创作审美表达的具体途径.

    王国维"出入"说朗诵艺术创作审美表达

    师范院校参与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理路

    伍辉燕杨起群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课后服务是一项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民生工程".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面临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负担加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基于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师范院校参与课后服务具有减轻教师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增强师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价值意蕴.为此,可从打造"双导师制"的课后服务团队、设计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后服务内容、倡导"活动课程"的课后服务形式、彰显"过程性"的课后服务评价四个方面,探寻师范院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实践理路,以期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师范院校价值意蕴实践路径核心素养

    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乐观的作用

    李蕙羽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广西某师范类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近3年的追踪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正向影响创业行为;乐观作为个体非常重要的一种情绪特征,正向调节学习能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同时正向调节了学习能力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乐观水平越高,这种间接影响越强.本研究验证了学习能力、乐观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拓展了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关键前因变量,扩展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和后果,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着力点.

    大学生学习能力创业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乐观

    乡村振兴视角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究

    张丽珍杨冬业邹碧群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视角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培养具有药用植物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乡村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本文以药用植物学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完善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等四项教学改革策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途径.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农业技术型人才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践与思考——以S专科学校为例

    周成方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S专科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扎实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提升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明确经济活动管理机构职责、全面规范学校权力统一运行监控和主要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学校各项重要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保证了学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针对存在的管理困难和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升级,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审核、考评工作,推进二级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高校内部控制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