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夜间低温条件对脐橙光合参数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杨军黄淑娥郭建平李翔翔...
    2088-2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低温对脐橙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灾害指标.[方法]以越冬期纽荷尔脐橙果枝为试材,利用人工控温箱进行连续10 d的不同夜间低温处理(-3、-4、-5、-6、-7℃),以外界温度为对照,分析脐橙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不同低温的响应,结合脐橙形态特征观察,研究脐橙冻害的致灾机制和灾害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均降低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且这3个参数的平均降幅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其中-3、-4、-5、-6、-7℃处理使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9.4%、21.9%、61.0%、61.1%、99.8%.低温处理下,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其中-3℃处理使胞间CO2浓度升高了8.2%,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8%.低温处理的果实出现水渍状,叶片发生卷曲、萎蔫、甚至干枯死亡.脐橙冻害等级指标为:-4℃<日最低气温(Td)≤-3℃(≥3 d)或-5℃<Td≤-4℃(1~4 d)属轻度;-5℃<Td≤-4℃(≥5 d)或-7℃<Td≤-5℃(≥1 d)属中度;Td≤-7℃(≥1 d)属重度.[结论]-3℃持续3 d或-4℃持续1d会减少脐橙的光合产物积累,抑制果实和叶片生长,引起低温冻害;根据脐橙冻害等级指标可评判冻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冻害指标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脐橙低温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灾害指标

    基于UPLC-MS/MS的枇杷不同组织萜类代谢物鉴定

    陈秀萍苏文炳蒋际谋姜帆...
    2099-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枇杷不同组织中的萜类代谢物成分及含量,为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鉴定安徽大红袍枇杷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等组织中的萜类代谢物成分,利用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组织中的萜类物质成分和含量差异.[结果]安徽大红袍枇杷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等5个组织中,共鉴定出萜类代谢物51种,其中单萜1种、倍半萜1种、二萜3种、三萜42种、三萜皂苷4种,其中紫苏子醇、脱氢枞酸、白桦脂醇、脱氢山楂酸、23-羟基白桦脂酸等35种物质在枇杷中未见报道;各组织萜类代谢物分别为叶片50种、花49种、果皮49种、果肉45种、种子40种,所有组织共有成分38种,占51种萜类物质的74.5%.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中萜类代谢物相对含量>1%的物质各有14、15、11、13、10种,各占其总萜类物质相对含量的88.46%、92.78%、92.37%、94.62%和96.28%,且以三萜类物质为主,5个组织共有的主要萜类物质有8种,分别为2α,19α-二羟基-3-氧熊果-12-烯-28-酸、科罗索酸、山楂酸、2-羟基齐墩果酸、2α,3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蔷薇酸、积雪草酸、野蔷薇酸.聚类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各组织萜类物质积累特征.[结论]枇杷叶、花、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萜类物质种类丰富,叶片中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花和果皮,均以三萜类物质为主,新鉴定萜类物质35种,可供枇杷种质资源深度鉴定借鉴,也为枇杷叶、花和果的药用及其他高值化利用提供线索.

    枇杷组织萜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蓝果忍冬果实脱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陈静秦栋杨新雨张鹏...
    2113-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蓝果忍冬植株,探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果实脱落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蓝果忍冬最适植物调节剂施用浓度,为蓝果忍冬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蓝果忍冬蓓蕾品种为试材,选取不同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2,4-D)、赤霉素(GA3)、乙烯利(ETH)和脱落酸(ABA)处理植株,对果实脱落率进行统计,并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外观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GA3和2,4-D处理蓝果忍冬蓓蕾果实脱落率的每次统计结果均小于对照,ABA和ETH浓度不同对脱落影响不同.50 mg·L-1的GA3处理后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酸含量显著增加,在改善外观品质的同时增加了蓝果忍冬果实风味.在功能成分总酚、黄酮类化合物、总花青素含量的指标测定中,各种类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浓度处理,其作用结果不同.[结论]100 mg·L-1的2,4-D、50 mg·L-1的GA3处理是延缓果实成熟脱落的最佳选择,100 mg·L-1的ABA和50 mg·L-1的ETH处理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的最佳选择,其中50 mg·L-1的GA3处理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蓝果忍冬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率果实品质

    绿肥间作翻压处理对新新2号核桃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万军张强黄闽敏刘旭丽...
    2124-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绿肥间作翻压试验对新新2号核桃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确立其适宜的绿肥间作模式,为提高核桃品质、果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新新2号核桃行间套种油菜、豌豆、紫云英3种绿肥,花期翻压后测定不同处理间土壤养分含量、叶片及果实品质性状.[结果]不同绿肥间作翻压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增减变化存在差异.油菜、豌豆、紫云英在翻压30 d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后期整体逐渐减少,最终低于绿肥播种前土壤养分水平;同时土壤中养分含量(w,后同)总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3.88、1.69、0.83 g·kg-1,而对照(CK)则减少了1.31 g·kg-1.新新2号叶面积在油菜、紫云英处理下分别比CK高出5.29%、4.88%,百叶鲜、干质量在豌豆间作下可达到340.64 g、115.12 g,分别比CK提高了13.07%、20.71%,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叶片营养含量在不同绿肥间作下差异显著,P含量在油菜处理下比CK提高了59.74%,K含量、叶绿素含量在豌豆间作下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豌豆间作能显著提高新新2号核桃侧径、单果质量、仁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及果实蛋白质含量,油菜间作下可显著提高新新2号单果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果实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论]综合绿肥间作翻压后土壤中营养含量变化,以及叶片、果实品质性状等方面的因素,新新2号核桃园间作豌豆效果优于油菜,而油菜优于紫云英.

    核桃新新2号绿肥土壤营养果实品质

    枇杷属植物叶片结构与叶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陈依丽陈雨琼邓颖李春雨...
    213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枇杷叶斑病是枇杷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探索叶片结构与枇杷叶斑病抗性的关系,明确抗叶斑病枇杷种质的抗病机制.[方法]以香花枇杷、齿叶枇杷、大花枇杷等11份不同抗性枇杷种质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指甲油印迹法及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叶片气孔和显微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就叶片结构与枇杷种质的叶斑病抗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枇杷种质间叶片的气孔密度差异显著,并且与种质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不同枇杷种质间叶片的显微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与病情指数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683.[结论]叶片气孔的密度、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可作为枇杷抗叶斑病鉴定的形态结构指标.

    枇杷属植物叶斑病抗性显微结构

    采前喷施1-MCP对贮藏期巴梨果实品质和后熟性的影响

    李英丽张少颖薛银昊王靖冉...
    2141-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采前喷施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品质和后熟性的影响,为延长西洋梨贮藏期的适宜采前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果实成熟前12 d(2016年7月29日)喷施300 mg∙L-11-MCP,处理果实分别在8月10日(1-MCP)和8月17日采收(1-MCP+后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照果实8月10日采收,采后果实放入冷库中贮藏(-1.1℃).[结果]贮藏前3个月,3个处理果实均无褐变发生.贮藏4个月,对照处理果实果心褐变率为33.33%,1-MCP和1-MCP+后采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3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5个月,对照果心和果肉褐变率达66.67%,果实不能正常后熟;1-MCP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1-MCP+后采处理果心褐变率为21.74%,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4个月和5个月,2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且二者之间除果实硬度差异显著外,其余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同时,采前1-MCP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多酚和丙二醛含量.[结论]采前喷施1-MCP推迟了果实成熟,降低了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发生程度、推迟褐变发生时间,提高了贮藏期果实品质.

    果实褐化果实品质后熟1-甲基环丙烯(1-MCP)

    基于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桃的耐贮性和风味差异性比较

    周慧娟叶正文冯子耀苏明申...
    2149-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计算机R技术区分不同贮藏期桃果实的质地和风味,对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的桃果实的耐贮性及风味进行评价.[方法]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基于SSC将果实分为高、中、低SSC组,利用质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舌等对贮藏和货架期间果实质构、风味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和感官评分,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于贮藏时间,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咀嚼性与果肉脆性呈显著相关;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呈显著相关;电子鼻传感器S6(甲烷)和S7(硫化氢)与传感器S8(乙醇)、传感器S9(芳香成分与有机硫化物)处于3个独立的空间.基于品质和传感器响应值,贮藏时间可划分为与感官评价相似的分类群.冷藏期间,高、中SSC组果实保持较高的果肉组织硬度、果肉紧实度、SSC、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S6响应值显著低于低SSC组.货架期间,高、中SSC组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咀嚼性、紧实度、SSC、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及S2、S7、S8、S9响应值均显著高于低SSC组,S6响应值显著低于低SSC组.[结论]提高果实SSC可延长果实的安全贮藏期,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风味;0~7 d为高、中SSC组果实的优质贮藏期,14~28 d为安全贮藏期,不建议SSC低于12%的果实长期冷藏.

    桃果实耐贮性风味电子鼻R计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梨矮化砧木致矮机制研究进展

    叶宇欧春青王斐张艳杰...
    2163-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是中国第三大果树,栽培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利用矮化砧木是实现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的主要途径,然而其致矮机制尚不清楚,探究梨矮化砧木致矮机制对改进矮砧栽培技术和加快梨矮砧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组织解剖结构、物质运输、代谢组学、激素水平和致矮基因等5个方面对梨矮化砧木致矮机制的研究作以综述,发现梨矮化砧木的解剖结构、物质运输、代谢产物、内源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关联,共同影响砧木的矮化性状,此外,酚酸及其衍生物和类黄酮被证实是参与矮化调控的2类重要代谢物.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梨矮化砧木致矮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矮化砧木致矮机制内源激素致矮基因

    中国和UPOV无花果品种DUS测试指南比较分析

    王源谷晓娇吴鹏张龙...
    2172-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产业发展和新品种权申请测试的需要,完善无花果品种DUS测试指南,为中国无花果品种选育、品种保护、市场监管等环节提供有力保障.对中国和UPOV无花果品种的DUS测试指南在繁殖材料、测试方法、三性判定标准、测试性状和观测时期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2份指南对繁殖材料数量和类型、性状基本数量和分级数、果实数量和观测时期的要求不同,标准品种的设置差异大.结合测试实践提出了修订现行无花果DUS测试指南的建议,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无花果品种鉴定中的作用,为中国进一步完善无花果品种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

    无花果UPOVDUS测试指南差异比较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dot-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秦阳阳陈香玲王甲军叶肖...
    2181-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是一种新的柑橘病毒,为给我国柑橘脱毒苗木质量控制和田间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对,明确抗原靶标;构建CCDaV-CP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后作为抗原用于注射兔子,制备抗血清.运用Western blot检测效价.通过优化抗体浓度,建立CCDaV的dot-ELISA检测方法,明确其灵敏度,并用于田间疑似样品检测.[结果]以外壳蛋白(CP)的保守区域为靶标,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CCDaV-CP,其在18℃,IPTG浓度0.5 mmol·L-1时,诱导12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高.制备的特异性抗血清效价为1:3000.由此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在提取液被稀释640倍时,仍能检测出CCDaV.应用该方法对42份田间疑似样品的检测结果与PCR法的符合率为94.73%.[结论]首次获得了CCDaV的抗血清,并以此建立了快捷、灵敏、准确的dot-ELISA检测方法,为CCDaV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外壳蛋白抗血清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