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42-6×里扎马特葡萄杂交F2代的SSR分子鉴定及果实形状遗传倾向

    吴艳迪孙锋王勇樊秀彩...
    46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真伪性鉴定,并对葡萄果形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圆形果粒葡萄品系E42-6(红地球的实生后代)、长圆形果粒葡萄品种里扎马特及其杂交F1新雅和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方法鉴定真杂种.通过调查后代群体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等指标,进行葡萄果形遗传倾向分析.[结果]在亲本E42-6和里扎马特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标记,其中18对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互补位点,证实新雅为E42-6和里扎马特杂交F1代;随机选取5对多态性标记,从528株F2代群体中鉴定出520株为新雅自交后代,鉴定率为98.5%.后代果形偏向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占比64.6%;果粒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均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果形指数均值大于亲中值,组合遗传传递力为104.07%,加性效应占优势,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群体中也有一定比例(7.88%)的超高亲后代.[结论]利用SSR荧光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检测方法对葡萄杂交F2群体进行真伪性鉴定是可行的.F2群体果形变异类型丰富,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为主,具有获得父本里扎马特长形果粒性状的遗传优势,果形指数呈正向增强趋势遗传,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

    葡萄杂交F2代SSR鉴定果实形状遗传倾向

    枇杷LTR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罗昌斌范付华尚先文
    47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枇杷LTR类反转录转子座RT序列在枇杷基因组中的异质性,为枇杷转座子进化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枇杷野生种质的叶片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从枇杷基因组中扩增得到Ty1-copia和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对其序列变化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最终获得38条Ty1-copia类RT序列和24条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其中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257~266bp,序列相似率为22.6%~97.6%,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Maxium、TAR和Angela 3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4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12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429~438bp,序列相似率为48.1%~99.3%,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Tat和Reina2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3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7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对序列同义突变率与非同义突变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枇杷Ty1-copia和Ty3-gypsy类RT序列dN/dS均小于1.与其他植物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枇杷、梅、苹果、李可能具有共同起源.[结论]所获得的枇杷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对不同物种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反转录转座子在枇杷和其他物种间可能存在横向传递.

    枇杷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Ty1-copiaTy3-gypsy异质性

    黄龙病菌侵染晚锦橙叶脉和根早期病原蛋白组学的比较分析

    赵珂谢竹杜美霞龙俊宏...
    485-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由于黄龙病病原菌无法离体培养,其关键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为此,通过蛋白组学分析探究黄龙病菌侵染晚锦橙早期时病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叶圆片嫁接技术对晚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进行嫁接传毒,在传毒2个月时,对感病后的根和叶脉组织进行蛋白组测序,以黄龙病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基因组为参考,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并以感病叶脉为对照,筛选病原菌差异表达蛋白,最后利用qRT-PCR对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38个病原蛋白,其中有6个显著性表达差异蛋白;GO功能注释揭示这些病原蛋白主要与核酸结合和物质转运活性相关;qRT-PCR结果显示,6个显著差异蛋白在根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叶片组织;其中ABC转运系统重要组成成分CLasMalE(ACT56611.1)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倍数高达595倍.[结论]在黄龙病菌侵染柑橘根和叶的早期,与病原菌物质运输和核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明显,暗示其在黄龙病菌侵染寄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黄龙病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柑橘黄龙病晚锦橙蛋白组qRT-PCRABCtransporterMalE

    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李灿胡田田吴勇钟永红...
    497-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一行树单、双行管(P1、P2)、滴头间距30 cm、50 cm(D1、D2)、施肥间隔期15d、30d(T1、T2),氮肥形态尿素、尿素硝铵溶液(U、UAN),分析了苹果单果质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随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滴灌管布置方式和滴头间距对单果质量、纵横径影响显著,对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滴灌管布置方式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在对单果质量、纵横径及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方面,滴灌管布设方式和滴灌间距间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一行两管高于一行一管处理.滴头间距对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糖酸比、硬度影响均显著,表现为滴头间距50 cm高于滴头间距30 cm(可滴定酸含量、硬度除外).施肥间隔期对可滴定酸、糖酸比、固酸比和硬度影响显著,表现为施肥间隔期15 d高于施肥间隔期30 d(可滴定酸除外).氮肥形态对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硬度4项指标影响显著,且UAN较U分别提高9.71%、42.27%、47.37%、5.25%.[结论]采用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进行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指标排序,筛选出综合品质最优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为一行两管、滴头间距50 cm、施肥间隔期15 d、尿素硝铵溶液处理组合.

    苹果品质滴灌管布设方式滴头间距施肥间隔期氮肥形态主客观组合赋权法

    西北不同生态区甜樱桃果实品质分析

    田彦龙马永强王磊郭青云...
    509-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铜川、天水和乐都3个生态区内5个甜樱桃品种的品质,比较果实品质存在的差异.[方法]利用果实品质评价的外观指标和功能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在不同生态区种植时,外观品质、功能营养成分含量、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均存在差异.其中,天水生态区甜樱桃果实硬度要大于其他生态区.乐都生态区樱桃总糖含量最高.铜川生态区除美早外,其他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铜川、天水生态区.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均存在差异.[结论]铜川生态区的萨米脱、红灯和雷尼和天水生态区的萨米脱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小,总糖、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低,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高.天水生态区的美早、红灯和雷尼,乐都生态区的萨米脱和铜川生态区的美早的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硬度大,可滴定酸含量低,糖酸比小.铜川生态区的布鲁克斯,乐都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红灯、雷尼、美早和天水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大、单果质量大、糖酸比大,总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高,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低.

    甜樱桃品种果实品质生态区

    琯溪蜜柚落花落果特性及养分损失定量化研究

    张利军罗自威王玉雯王晓华...
    520-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福建省平和县特色柑橘品种琯溪蜜柚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分级花的形态和落花落果的养分含量及其脱落损耗的养分定量化研究,以期为蜜柚开花坐果期的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和县坂仔镇优势种植区选取盛果期琯溪蜜柚(8~15年生),分别开展不同分级花(Ⅰ-Ⅴ级)的形态、生物量、养分浓度特性以及落花落果的动态收集、生物量和养分损耗定量化研究.[结果]琯溪蜜柚花的长度、宽度、长宽比、鲜质量、干质量及含水量特性均随花发育进程(从花蕾到开花,即Ⅰ至Ⅴ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除开花期(V级花)的长宽比接近1.0最小外,且不同分级花的鲜质量增加高于干质量,而开花前花的长度增加高于宽度.同时,不同分级花的养分含量间也差异显著,表现为氮(N)、钙(Ca)和硼(B)含量随琯溪蜜柚花器官生长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钾(K)含量则逐渐上升,磷(P)、镁(Mg)、铁(Fe)、铜(Cu)和锌(Zn)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锰(Mn)含量在各分级花间的变化不显著.另外,琯溪蜜柚开花坐果期的单株落花数、落果数及其生物量分别为2080个、1264个和636.8 g,且均在盛花后41 d达到峰值;定量化落花落果养分损失揭示,单株琯溪蜜柚大中量元素N 21.6 g、P2.2 g、K 7.7 g、Ca 2.6 g和Mg 1.3 g以及微量元素Fe 36.4 mg、Mn 21.6 mg、Cu 7.5 mg、Zn 33.2 mg和B 28.7 mg被损耗.[结论]基于琯溪蜜柚花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和落花落果养分损失特性,生产中应重视开花坐果期的养分管理,探索花量控制措施,及时补充损失的养分.

    琯溪蜜柚落花落果花分级生物量养分损失定量化

    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主要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

    刘磊李争艳雷华高本旺...
    530-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开展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为本地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等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0.95%~53.89%,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程度最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 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5.675%,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品种(单株)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分为5个类群,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红阳、翠玉、晚红、金红50、金桃、米良1号、东红、桂海4号、SZ-07、金艳的综合分值排名靠前,果实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此结果为宜昌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猕猴桃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荔枝在不同温度和氮素营养条件下的钾、钙和镁吸收动力学特征

    朱陆伟周昌敏白翠华姚丽贤...
    538-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K+、Ca2+和Mg2+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进行水培实验.设置6个温度处理(10、15、20、25、30和35℃)和3种氮营养形态处理(硝态氮、1/2硝态氮+1/2铵态氮和铵态氮).研究荔枝吸收K+、Ca2+和Mg2+养分离子的动力学参数(最大吸收速率Imax、亲和力Am和离子补偿点Cmin)变化,比较根系吸收营养能力的差异.[结果]除温度与氮营养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Ca2+的Am无显著影响外,温度、氮营养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K+、Ca2+和Mg2+均有显著影响(p<0.05).硝态氮和1/2硝+1/2铵处理下荔枝吸收K+的3个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而铵态氮处理下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硝态氮处理下荔枝吸收Ca2+的Imax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其他营养下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荔枝吸收Ca2+的Am均随温度升高而先降低后提高,而Cmin随温度及氮营养变化的趋势与Am的相反.不同氮营养下荔枝对Mg2+的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变化.[结论]在秋梢生长和果实膨大期,硝铵混合氮源比单一形态氮源更有利于荔枝对钾、钙和镁营养的吸收.在秋梢老熟期至开花前可以叶面喷施钙肥和镁肥为荔枝补充钙和镁营养.

    荔枝温度硝态氮铵态氮动力学参数

    免套袋栽培苹果采后真菌病害鉴定及精油抑菌研究

    翟浩王金政王丹李晓军...
    549-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苹果免套袋栽培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此模式下,苹果的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探究免套袋苹果采后真菌的发病情况以及精油对其抑菌效果,为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分别调查山东苹果主产区的免套袋、套袋2种栽培模式下苹果的采后发病情况;采用传统形态鉴定结合ITS序列比对对免套袋苹果致病真菌进行了分类统计及种属鉴定;熏蒸处理评价了肉桂精油对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效果,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抑菌机制.[结果]免套袋苹果的采后发病率显著高于套袋苹果(p<0.05),免套袋苹果果实上共分离鉴定出6种病原真菌,分别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链格孢属(Alternaria)、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韦司梅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ismia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及产核枝顶孢菌(Acremoni-um sclerotigenum).80 μL•L-1的肉桂精油对以上6种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精油对苹果的活体防治试验表明,80 μL·L-1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苹果果实的发病率(p<0.05).经显微镜分析可知,精油抑制了孢子萌发,改变了病原菌的正常菌丝形态.[结论]肉桂精油作为免袋栽培苹果采后防腐抑菌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免套袋苹果病原真菌肉桂精油抑菌机制

    6个枣品种枣疯病抗性与枣疯植原体迁移特性差异研究

    郝新迪路瑾瑾代丽珍张铁强...
    560-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6个枣树品种枣疯病抗性差异以及枣树体内植原体迁移特性差异,为抗枣疯病枣树品种的选择利用以及枣疯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采集携带植原体的鸡心脆枣接穗,嫁接到健康枣树砧木上,采用田间调查与普通PCR技术相结合方法,比较不同品种抗枣疯病情况与植原体在不同枣树品种中迁移情况.[结果]不同枣树品种发病时间不同,发病率差异显著,蜂蜜罐枣、尜尜枣和猴头枣为抗病类型,冬枣、红螺脆枣和鸡心脆枣为感病类型.植原体在不同枣树品种中迁移速度不同,植原体在鸡心脆枣和冬枣内迁移速度最快,其后依次为蜂蜜罐枣、红螺脆枣、尜尜枣,在猴头枣内迁移速度最慢.[结论]6个枣树品种中蜂蜜罐枣、尜尜枣和猴头枣表现一定的抗病能力,初步确认了植原体在不同枣树品种体内迁移特征的差异,可为抗枣疯病品种的选择利用和枣疯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枣疯病抗病性嫁接传病植原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