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灰枣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与果实商品性评价

    王文军陈奇凌郑强卿花东来...
    739-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着力解决枣生产模式混乱、生产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探索标准化枣生产栽培模式.[方法]通过改造传统栽培模式来创建新模式,其中M1、M2、M3模式树形分别为篱壁形、主干形和"Y"形,其株行距均为1.0m×4.5m,CK树形为小冠疏层形,株行距为1.0 m×1.5 m,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新老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及果实商品性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分析其优劣性和可塑性.[结果]模式M1的一年生枝二次枝数及其枣吊数分别为6条·株-1和39条·株-1,显著低于M2、M3和CK,其多年生枝枣吊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商品率分别为332条·株-1、7.92g、4.52kg·株-1和68%,均显著高于M2、M3和CK;多年生的二次枝数、二次枝长度、枣吊数及其单果质量对各模式产量具有重大影响,一年生二次枝长度、多年生二次枝长度、一年生枝枣吊长度、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其长度、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与商品率显著相关;增加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单果质量,能促进商品率的提升.综合评价得分为:M1>M2>M3>CK.[结论]新模式中,M1和M2是更适合灰枣的种植模式且M1优势更突出,其次为M3,原模式CK的竞争力较弱.建议将M1、M2作为当地灰枣机械化生产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运用.

    灰枣栽培模式产量构成新疆综合评价

    不同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翠仙陈于福尼章光王永芬...
    749-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帕拉英达杧果最适宜栽培海拔范围及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杧果主产区潞江镇4个海拔(685、850、1034、1194m)的帕拉英达杧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测定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相关参数、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结果]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花期及果实收获期均有影响.净光合速率、叶肉瞬时羧化效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蒸腾速率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果实的单果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总糖、维生素C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通径分析表明,大气温度、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4个光合因子的82.2%,单果质量及果实纵径2个果实外观性状的79.9%,维生素C、总糖2个果实内在性状的97.4%受海拔变化的影响.[结论]海拔的变化综合影响了帕拉英达杧果的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海拔685 m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海拔1194 m果实成熟期最晚,生产上应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帕拉英达杧果种植区域.

    帕拉英达杧果海拔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不同铵硝配比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康利允李晓慧高宁宁梁慎...
    760-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获得优质高产为目的的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水平的铵硝配比(NH4+-N/NO3--N),依次为0∶100、25∶75、50∶50、75∶25、100∶0.[结果]2 a(年)试验结果表明,随铵硝比例的升高,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铵硝配比为25∶75时SP含量最高,铵硝配比为50∶50时SOD、CAT活性最高;MDA、SP含量以及S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随铵硝比例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铵硝配比为50∶50时MDA含量最低;铵硝配比为50∶50时,甜瓜产量最高;甜瓜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铵硝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铵硝配比25∶75时最高,固酸比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为铵硝配比50∶50时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与上述营养品质指标相反,随着铵硝比例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铵硝配比50∶50时最低.[结论]铵硝配比为50∶50或25∶75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甜瓜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甜瓜产量和品质最好.

    甜瓜铵硝配比生理特性产量品质

    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梁亚杰李晓梅许春琦杜颖...
    77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 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并且分析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计算6类典型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和风险指数(Risk Index,RI).[结果]根据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可知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21.7d和10.3~23.8 d.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鲜果中膳食暴露RI值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针对6类典型人群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2种农药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苹果鲜果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和膳食摄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苹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消解残留膳食风险评估

    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的亚致死效应

    程明明成禄艳王莉傅云梅...
    782-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亚致死效应,为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叶碟喷雾法测定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毒力,选择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10和LC30处理卵和雌成螨后,记录F0、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结果]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10和LC30处理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F0代产卵量略有降低;乙唑螨腈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93 1和0.190 4,高于对照0.156 7,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缩短.腈吡螨酯LC30处理后,F,代内禀增长率(rm)为0.162 7,与对照接近,LC10处理后rm为0.179 8,高于对照,平均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低于对照.[结论]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具有低剂量刺激效应.

    柑橘全爪螨乙唑螨腈腈吡螨酯亚致死效应生命表参数

    果园施肥工艺流程和相关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得伟李平弋晓康廖结安...
    792-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果园施肥作业工艺出发,总结了不同的农艺要求下果园的施肥工艺流程,分析了不同施肥工艺和相应施肥机械的特点,最后根据现阶段我国施肥机械装备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施肥机械的发展建议,为果园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合理选择施肥机械提供参考,为农机和农艺融合以及现代化果园施肥机具研发提供借鉴.我国施肥机械化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果园高速发展的需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草肥覆盖节本增效,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及基础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机具的可靠性、通用性和智能化,实现精量、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果园机械化施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果园施肥机械工艺流程农机农艺

    石榴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秦改花黎积誉刘春燕陈晨...
    806-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榴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随着人们对石榴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石榴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籽粒硬度作为鲜食石榴的重要品质指标,直接影响着果实的感官品质和消费者的认可度.籽粒硬度已成为近年来石榴研究的热点.从石榴籽粒硬度的形成、石榴籽粒硬度的评价、影响石榴籽粒硬度的因素、石榴籽粒硬度的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介绍了我国自主选育的软籽及半软籽石榴新品种.结合已有研究基础,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石榴籽粒硬度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提供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石榴籽粒硬度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石榴籽粒硬度硬度形成评价影响因素遗传基础

    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李倩沈春生林启昉王慧...
    817-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蕉果实作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极易因贮藏温度不当而发生冷害,导致果实品质劣变,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关于采后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生理状态变化的描述,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冷害防控技术等.生理状态变化方面,已明确了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症状表现;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在转录水平上关于冷响应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冷害防控技术方面,适温贮藏、热处理、冷激处理、PE膜包装、辐照处理等物理方法,以及小分子信号物质、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有机酸、丝素蛋白、电生功能水冷激等生化处理方法均有研究报道.总的来说,围绕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己取得了诸多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关于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各个生理变化的相关性、代谢的新途径、分子调控机制网络,以及冷胁迫信号网络等.综述了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的症状、影响因素、生理变化、分子调控机制及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冷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控制香蕉等冷敏性果实冷害发生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为采后香蕉果实冷害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香蕉冷害生理变化分子机制控制技术

    苹果晚熟新品种华妃的选育

    刘肖烽丛佩华张彩霞张利义...
    828-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妃是以金冠为母本、华富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86,平均单果质量为181 g.果面光洁,无果锈、果棱、蜡质和果粉,着鲜红色,外观极佳,套袋栽培不除袋,果皮较薄,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香甜爽口,有清香味,品质极上.果实去皮硬度为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2.3%,总酸质量分数为3.15 g·kg-1,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111.2 mg·kg1.适应性强,适宜在金冠种植区栽植.在辽宁兴城地区,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全生育期为170d左右.早果性与丰产性良好.6年生高接树单株产量为35 kg.果实可在冷库条件下贮藏4~5个月.

    苹果新品种华妃晩熟

    中熟抗病梨新品种烁玉的选育

    李龙飞赵树军高丽娟张海娥...
    83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烁玉是以鸭梨为母本、03-08-080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抗病梨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13.93 g,果皮黄色,果心小.果肉白色,质地细而松脆,汁液丰富,风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16%,综合品质上等.在昌黎地区(北纬39°42',东经119°9')8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0 d左右.每个花序的花朵数为5~7朵,花瓣粉红色,平均6枚,花冠平均直径3.11 cm.柱头高于花药,花药紫红色.烁玉树势中庸,树姿半直立,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主要以短果枝组结果.容易成花,早果丰产性好,适宜纺锤形或圆柱形密植栽培,高抗梨黑星病.适宜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地区及与此生态类型相似的梨产区种植推广.

    新品种烁玉中熟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