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灼对石榴果皮蜡质结构和组分的影响

    刘春燕杨志黎积誉曹榛...
    1378-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日灼对石榴果皮蜡质结构及其组分的影响,明晰石榴果皮蜡质响应日灼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日灼易感品种红玉石籽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受不同程度日灼影响的果实表面蜡质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表面蜡质组分及含量.[结果]日灼引起石榴果皮蜡质结构的改变,根据日灼程度不同表现出蜡质层不平整、起砂或片状脱落等现象;石榴果皮中共检测出67种蜡质成分,主要包括超长链脂肪族化合物(26.36 μg·cm-2,占总量的74.95%)和萜类化合物(8.81 μg·cm-2,占总量的25.05%),超长链脂肪族化合物主要由烷烃、脂肪酸、烯烃、醇类和酯类物质组成.日灼显著提高了石榴果皮蜡质总量,尤其提高了酯类和醇类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萜类物质的含量,并且影响各个蜡质组分的含量.[结论]日灼改变石榴果皮蜡质的结构和组分,石榴果皮通过提高蜡质含量尤其是酯类和醇类含量来响应日灼胁迫.

    石榴果皮蜡质日灼

    外源褪黑素对新白8号枇杷果实日灼和果皮解剖结构的影响

    高雨薇邓朝军许奇志李浩伟...
    1387-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外源褪黑素对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细胞结构的影响,探讨外源褪黑素缓解高温胁迫对枇杷果实日灼发生的影响,为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4个浓度外源褪黑素喷施新白8号果实,观察比较40 ℃高温胁迫处理60 min内果实日灼发生差异,筛选最佳外源褪黑素浓度;进一步观察比较喷施清水(对照)和最佳浓度外源褪黑素在40 ℃高温胁迫处理0、10、30 min时,果皮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差异变化.[结果]高温胁迫30 min时,15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实开始出现日灼病斑,比喷施清水(对照)果实日灼病斑出现时间延迟20 min,且日灼症状最轻、病果率及病害等级最低,是最佳浓度.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10 min时,清水处理的枇杷果皮细胞角质层、表皮层、亚表皮层厚度均减小,角质层部分褶皱,表皮细胞部分断裂、变形,亚表皮层细胞变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细胞壁厚度增加了 63.46%;15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皮角质层平整、薄厚均匀,细胞形状基本不变,亚表皮细胞壁厚度增加了42.60%;高温胁迫处理30 min时,清水处理的果皮细胞角质层变薄、褶皱明显且数量变多,表皮细胞严重变形,亚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出现较大空腔、细胞壁厚度增加了 84.62%,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皮细胞角质层个别区域变薄、褶皱变形,少数表皮细胞破裂,亚表皮层少数空腔、细胞壁厚度增加了 65.74%.[结论]喷施浓度为15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可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病果率及病害等级,延缓枇杷果实日灼的发生,缓解高温胁迫对果皮组织结构的伤害.

    枇杷褪黑素日灼果皮解剖结构

    持续高温条件对4个百香果品种开花坐果习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黄显雅陈格黄永才桂杰...
    1401-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田间持续高温条件下钦蜜9号、小黄金、台农1号和满天星4个百香果品种的耐热性,为未来耐高温育种材料快速筛选和广西百香果夏季种植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日最高温连续5 d超过32 ℃(即持续高温)的时段,到南宁和贵港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进行4个百香果品种开花坐果及光合作用调查.采用田间调查方法记录百香果开花坐果情况,同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获得百香果的光合作用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探讨持续高温条件下4个百香果品种的开花坐果和光合作用差异,并分析开花坐果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两地持续高温条件下开花坐果和光合作用数值最高的是钦蜜9号,其次是小黄金和台农1号,最低的是满天星.在开花坐果方面,钦蜜9号的平均芽点数、平均花朵数、平均花芽数和平均挂果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最高分别可达到71.85节·株-1、20.90朵·株-1、21.60个·株-1和6.25个·株-1.在光合作用方面,钦蜜9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G)和蒸腾速率(Tr)分别是满天星的3.64倍、11.62倍、5.46倍和6.60倍,差异显著(p<0.05).[结论]钦蜜9号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可作为夏季主栽品种在全广西推广种植或与其他品种配套种植,以改变其他品种百香果由于夏季高温产量降低导致的市场萎缩现象,增强广西百香果主产区优势,同时可以将其作为耐热育种的亲本材料.

    百香果高温条件开花坐果习性光合特征

    基于阿维菌素和呋虫胺增效组合的双载纳米微囊缓释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

    郭晓君封云涛李娅王琰...
    1410-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发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药剂及应用技术,为苹果黄蚜可持续防控提供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评价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联合毒力及二者纳米微囊缓释剂型的应用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在1∶2和1∶4配比下对苹果黄蚜为增效作用;田间应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呋虫胺1∶4混配组合剂量(w)为15.0~22.5 mg kg1时对苹果黄蚜药后3~15 d防效为91.44%~99.63%,二者混配可减少单一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0%~70%.按该配比制备2.25%阿维·呋虫胺纳米微囊缓释剂,田间应用结果表明,在苹果黄蚜高发期施药两次,二次药后7~15 d对苹果黄蚜的防效为79.80%~91.65%,表现出较好的后期防效;添加助剂GY-T1602可有效改善纳米微囊缓释剂的速效性.[结论]在苹果黄蚜始发期,推荐使用2.25%阿维·呋虫胺纳米微囊缓释剂以获得较长持效期,添加助剂GY-T1602可有效提高防效;在苹果黄蚜盛发期推荐选用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混配组合以快速压低虫口密度.

    苹果黄蚜阿维菌素呋虫胺联合毒力纳米微囊缓释剂

    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评价

    吕振豪杨雨薇刘琦于蕊...
    1418-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新疆库尔勒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监测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抗药性水平,为四霉素防治梨火疫病田间用药、抗药性监测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00株梨火疫病菌株对四霉素的敏感性;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含药培养基法药剂驯化抗药突变体,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共监测到敏感菌株74个,低抗菌株26个.100株菌株对四霉素的敏感性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曲线(平均EC50=1.59±1.029 μg·mL-1)作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共获得4株抗药突变体,均不具有稳定遗传性;四霉素与84%噻霉酮、中生菌素均会产生交互抗药性.[结论]建立了新疆梨火疫病菌分离菌株对四霉素药剂的敏感基线,仅监测到少数低抗菌株,梨火疫病菌对四霉素的抗性风险低.

    梨火疫病菌四霉素室内毒力测定敏感基线抗性稳定性

    桃(Prunus pevsica)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王慧敏李勇吴金龙李文清...
    1429-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南方根结线虫是威胁桃产业绿色发展的地下主要害虫,开发抗性分子标记,对抗性砧木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前人对桃砧木抗根结线虫的定位结果,在GDR网站peach genome V2.0查询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在5个抗病、5个感病种质中扩增候选基因,并通过DNAMAN、IGV等软件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差异分析,开发抗南方根结线虫KASP分子标记,在抗性种质筑波3号与感性种质哈露红的杂交F2群体中对该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并与前人开发的SCAR和35bpindel抗南方根结线虫分子标记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KASP标记结果将基因型划分为3种,分别为抗性纯合型(A),抗性杂合型(B),感性纯合型(C),A∶B∶C=42∶94∶64,与表型符合率为88.5%;SCAR标记检测结果划分为2种,分别为抗病型(A1)和感病型(C1),A1∶C1=135∶65,与表型符合率为87.0%;35 bp indel分子标记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抗性纯合型(A2),抗性杂合型(B2),感性纯合型(C2),A2∶B2∶C2=1∶154∶45,与表型符合率为52.0%.[结论]本研究中开发的KASP标记提高了分子标记选择准确率,对抗南方根结线虫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KASP标记南方根结线虫抗性

    葡萄无核性状分子标记通用性验证

    张泉刘崇怀樊秀彩张颖...
    1438-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葡萄自然群体对已有9个无核分子标记进行评价,验证其无核检测通用性效果,为加快无核葡萄新品种选育进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88个无核种质和120个有核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材,对国内外已发表的9个常用葡萄无核分子标记进行通用性验证.[结果]SCAR类型标记GSLP1-569、SCC8-1080和SCF27-2000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57.12%、72.20%和75.38%,无核检测率分别为90.51%、79.18%和67.82%.SSR类型标记p1-VvAGL11、p2-VvAGL11、p3-VvAGL11、5U_VviAGL11、VMC7F2 和 VVSD10 的鉴定准确率分别是 88.47%、67.43%、71.94%、68.47%、67.99%和61.60%,无核检测率分别是87.74%、77.22%、90.72%、90.80%、79.10%和63.03%;卡方分析表明与无核表型极显著相关的等位点分别是250 bp、171 bp、195 bp、315 bp、197 bp和105 bp.[结论]SCAR标记SCF27-2000和SSR标记p1-VvAGL11准确率高,综合表现最优,适用于无核葡萄新品种的分子辅助选择.

    葡萄无核分子标记准确率验证

    鲜食葡萄新品种桂葡15号的选育

    林玲时晓芳张瑛谢太理...
    1452-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葡15号是由阳光玫瑰作母本、瑞都红玫作父本,经常规杂交授粉选育的优质、抗病鲜食葡萄新品种.其果穗呈圆锥形,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松紧度适中,果皮红色,果粉薄,果肉细腻紧致,具有较浓的玫瑰香味,平均单穗质量620 g,最大单穗质量1044 g.果粒椭圆形,纵径3.07 cm,横径2.51 cm,平均单粒质量11.6 g,最大单粒质量16.5 g.可溶形固形物含量(w,后同)19.5%,可滴定酸含量0.32%.广西南宁地区6月底成熟,属于中熟品种;对白粉病及白腐病抗性较强,适合在广西南宁及相似气候区进行避雨栽培.

    鲜食葡萄新品种桂葡15号玫瑰香味避雨栽培

    红肉猕猴桃新品种华红4号的选育

    廖慧苹谢玥周英丹刘瑶...
    1456-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红4号是由金实2号×SF0835M杂交选育出的四倍体红肉猕猴桃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喙端微钝凸,花萼环明显,无萼片宿存;果皮表面浅褐色,均匀分布有中等量的黄褐色、易脱落的短茸毛,外层果肉浅绿色,内层果肉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3.7 g,最大104.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2%,总酸含量1.56%,可溶性糖含量7.95%,干物质含量16.6%,维生素C含量1.60g·kg-1.果实生长期150 d左右,在四川德阳地区9月中旬成熟;花序类型属于单花序,萌芽力和成枝力都较强,树势中强.属于中抗溃疡病品种.果实在0 ℃~4 ℃条件下可存放120~140 d,较耐贮藏.适应性强,一般在年平均气温大于15 ℃、海拔1000 m以下、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壤砂土地区均可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

    猕猴桃新品种华红4号红肉

    枣幼胚培养后代新品种晚脆蜜的选育

    任海燕李登科杜学梅王永康...
    1460-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脆蜜是六月鲜枣品种的控制杂交后代经幼胚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鲜食枣新品种.该品种树体矮化,树冠紧凑,枣头枝节间短,适宜密植栽培.果实长椭圆形,果型较大,平均单果质量为14.7 g.果实硬度大,肉质致密,耐贮性较强.鲜枣可食率95.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4%,总糖含量27.5%,酸含量0.383%,维生素C含量3580 mg·kg-1.在山西太谷地区,4月中旬开始萌芽,6月上旬进入盛花期,9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110 d左右,属于晚熟类型.早果丰产性能较强,2~3年生枝的枣吊平均结果1.0个,3~5年生树产量6250 kg·hm-2.果实抗裂果能力强,裂果率仅为3.8%.该品种是一个树体矮化、早果丰产、抗裂耐贮、晚熟优质的鲜食品种,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新品种晚脆蜜幼胚培养后代抗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