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荔枝成花、坐果与现"白点"期和末次秋梢期成熟期的关系研究

    苏钻贤杨胜男黄悦万志远...
    1628-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妃子笑、怀枝、桂味和糯米糍的最适宜末次秋梢成熟期和现"白点"期,为荔枝控梢促花管理提供生物学指引.[方法]于2009—2021年跟踪调查妃子笑、怀枝、桂味和糯米糍品种的关键物候期、成花枝率和坐果量,利用箱线图、小提琴图、T检验、Pearson相关等方法对数据的分布、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研究荔枝秋梢期、现"白点"期与成花和坐果之间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共获得522组数据.桂味等4个品种在10月16—31日末次秋梢成熟、1月15日前现"白点"的植株,成花枝率约90%,成熟期坐果量等级最高;在11月1日后末次秋梢成熟、1月16日后现"白点"的植株,成花枝率多下降到60%以下,且数据波动较大,坐果量等级下降为最低.坐果量与现"白点"期和成花枝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54;成花枝率与现"白点"期以及末次秋梢成熟期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20.[结论]在广州地区,调控妃子笑、怀枝、桂味和糯米糍4个品种末次秋梢在10月16—31日成熟,在1月15日前现"白点",是在复杂农业气象条件下获得高成花和高产量的最可靠策略.

    荔枝末次秋梢成熟期现"白点"期成花枝率坐果量

    不同栽培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研究

    郑宗昊张向争徐荣王乃玉...
    1640-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品种(系)橄榄果实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为橄榄的果实香气品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实验可以将11个品种(系)橄榄进行区分,说明参试11个品种(系)橄榄香气特征存在差异.HS-SPME-GC-MS实验结果表明,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共检测出57个挥发性物质成分,其中有23个挥发性物质是不同品种(系)橄榄主要差异物质.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出α-蒎烯、石竹烯、α-石竹烯等香气物质,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构成橄榄果实香气特征差异的主要香气活性物质;可以将不同橄榄产区11个橄榄品种(系)分为两类,即以平阳1号、平阳3号等为代表的木香型品种(系),以梅埔2号、刘族本等为代表的清香型品种(系).[结论]烯萜类化合物为橄榄主要香气物质,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与含量均存在差异,经过OAV分析,α-蒎烯和石竹烯等为主要特征香气活性物质.

    橄榄香气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活性值

    3个不同类型西瓜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分析

    杨东东袁明路绪强龚成胜...
    1651-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个不同类型西瓜果实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积累模式的差异及游离氨基酸在西瓜种质分类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以3个不同类型的西瓜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4种游离氨基酸,发现瓜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在3个类型西瓜中含量(w,后同)较高,为0.1~0.5 g·kg-1,且含量差异较大;精氨酸仅在冰糖脆中含量高,为0.12 g·kg-1;其余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0.05 g·kg-1.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积累模式中,PI532726中17种呈抛物线型,6种呈上升型,1种为其他形式;宁夏红籽瓜中13种呈上升型,6种呈抛物线型,5种为其他形式;冰糖脆中11种呈"N"型,13种为其他形式.PI532726和宁夏红籽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积累模式相似.[结论]3个类型西瓜果实中瓜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高,且差异显著,精氨酸仅在冰糖脆中含量高;PI532726和宁夏红籽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积累模式相似,与冰糖脆差异显著;对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积累模式的结合分析可能在西瓜种质分类中发挥作用.

    西瓜发育时期游离氨基酸积累模式高效液相色谱

    水杨酸甲酯缓释调控果园捕食性瓢虫控害效果

    吴长兵肖达刘飞宇孙潇然...
    1666-1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化学信息素调控天敌昆虫是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明确应用新型缓释材料释放水杨酸甲酯对苹果园捕食性瓢虫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方法]连续2a(年)调查了苹果园内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消长动态以确定水杨酸甲酯的使用时间,处理区采用5×5的布局均匀悬挂水杨酸甲酯PE缓释管防治绣线菊蚜,分别以未做任何防治的果园和化学防治的果园为对照,调查捕食性瓢虫及苹果绣线菊蚜种群发生动态以及检测水杨酸甲酯缓释速率,并使用5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参数法分析水杨酸甲酯对捕食性瓢虫及苹果绣线菊蚜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北京地区苹果园苹果绣线菊蚜的发生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中旬,在发生高峰期前1周悬挂水杨酸甲酯PE缓释管,处理区内捕食性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化学防治区,并且显著降低了苹果绣线菊蚜的发生数量;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苹果绣线菊蚜在各苹果园区内均表现出边缘型聚集分布的特征.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水杨酸甲酯PE缓释管的释放速率约为0.68 g·周-1.[结论]水杨酸甲酯PE缓释管在果园持效期可超过4周,可以提高捕食性瓢虫的种群数量并降低苹果绣线菊蚜的发生数量,最高密度的苹果绣线菊蚜出现在水杨酸甲酯PE缓释管处理园区的边缘.

    苹果绣线菊蚜捕食性瓢虫水杨酸甲酯调控作用空间分布

    柑橘轮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47个柑橘品种的抗性测定

    陈泉张文晶何锦辉徐嵩琳...
    1675-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重庆柑橘轮斑病田间症状、发病规律,探究47个柑橘品种对3个省份来源致病菌株的抗性差异.[方法]调查重庆万州柑橘轮斑病田间症状变化和不同情况果园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采用分离自陕西、湖北、重庆的3个菌株离体接种47个柑橘品种叶片,根据发病率和病斑平均直径评价不同柑橘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柑橘轮斑病侵染叶片、枝梢、果实、叶(果)柄、花萼等部位.病斑由内而外为灰白色、棕褐色和深褐色,中央产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子实体,外缘油渍状,不同柑橘品种和不同生育期叶片病斑有差异;此病1—2月为发病高峰,高海拔区、果园郁闭、树势弱、种植感病品种的果园发病早(12月3日),病情指数均大于其他果园;11—1月,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和极端低温越低,发病越重,而2—4月,以上3个气候因子值越高,发病加重;12—4月,雨日、空气湿度和降雨量值越大,发病越重;不同来源菌株对47个品种毒力差异显著(p<0.05),YLSDP80毒力最强,CGDS2毒力中等,WZSS1毒力相对较弱.24个柑橘品种表现为抗病,尤力克柠檬表现感病,其余22个品种对3个省份的菌株抗性表现不一.[结论]田间症状及其发病规律为其诊断和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避免连片集中种植感病品种;引进22个抗性表现不一的品种接穗时应加强检疫;抗病的24个品种可以与感病的尤力克柠檬间作或者替代严重发病的尤力克柠檬.

    柑橘轮斑病田间症状发病规律抗性测定

    梨火疫病菌在库尔勒香梨枝条中的侵染定殖和扩展特征研究

    吕天宇徐琳赟席海珅韩剑...
    1692-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示踪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在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简称香梨)枝条组织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特征,为梨火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分离获得梨火疫病强致病力菌株E.a001为材料,采用热激法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质粒phc60-gfp转化E.a001,获得了能发出强烈绿色荧光的标记菌株E.a001-gfp.利用该标记菌株接种香梨枝条,检测、观察其在香梨枝条组织中的侵染定殖和扩展动态.[结果]针刺接种和喷雾接种E.a001-gfp引起枝条发病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6 cfu·mL-1和107 cfu·mL-1.相同浓度的病原菌接种,喷雾接种较针刺接种后发病显症时间延迟2~3d.梨火疫病菌侵染枝条产生的坏死病斑的扩展速率随病原菌浓度提高而升高;病菌在1年生枝条上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2年生枝条内的扩展速度.梨火疫病菌入侵后主要存在于枝条维管系统中,大量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间隙,少量存在于木质部导管中.在香梨发病枝条上,病健交界处的活菌数量最高,可达到108 cfu·g-1,未显症部位0~10 cm处病原菌为105 cfu·g-1,但在香梨枝条病斑外未显症部位10~15 cm处均未分离出病原菌.[结论]研究明确了梨火疫病菌在香梨枝条组织中的扩展距离、迁移时间及速率,以及分布及定殖量,为病枝的准确修剪和制定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库尔勒香梨梨火疫病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侵染扩展

    阳光玫瑰葡萄叶片黄化原因及矫正效果研究

    王绍祖樊秀彩张颖孙磊...
    1703-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大面积普遍黄化的原因以及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案,为切实解决葡萄叶片黄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出现黄化症状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材料,调查郑州地区24个黄化葡萄园,测定其理化指标以及土壤不同形态铁含量.分析土壤和叶片元素含量、FCR酶活性、根系铁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差异,初步确定叶片黄化的原因.以盆栽试验的方法,用NaHCO3和NaOH处理后观察黄化情况,测定并分析叶片铁含量、FCR酶活性及根系铁含量的差异,进一步确定黄化的原因.设计3种矫正方案对黄化植株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复绿情况和叶片营养元素变化,验证叶片黄化的发生原因,探索可行的矫正方案.[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园区土壤均呈碱性,且大部分黄化园区土壤有效铁并不缺乏,植株黄化程度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全铁和有效铁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在大田试验中,黄化植株与正常植株的土壤均偏碱性,土壤中氮以硝态氮为主.黄化植株根际土壤中速效元素氮、磷、铁、铜、锌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植株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植株的土壤,二者土壤全铁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程度黄化叶片中氮、磷、钾、有效铁以及铜、锌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植株.黄化植株根系中全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植株.正常叶片全铁含量显著高于黄化叶片,不同程度的黄化叶片全铁含量随黄化程度增大而增加.黄化和正常植株根系活性无显著差异,黄化叶片FCR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盆栽试验中,NaHCO3溶液处理的植株叶片发生黄化,而用pH值为9的NaOH溶液处理的植株并未发生黄化现象.NaHCO3诱导发生黄化的植株根系铁含量、叶片铁以及FCR酶活性与大田试验结果相似,黄化植株根系铁大量积累,且显著高于正常植株,叶片FCR酶活性受到抑制,黄化叶片全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叶片.矫正试验的3种方案处理后有不同程度复绿,其中以根施铵肥配柠檬酸复绿效果最好,叶面喷施铁肥配柠檬酸次之,单纯叶面喷施柠檬酸较差.各处理复绿叶片中氮、磷、钾、锌、铜元素含量相较于黄化对照均有下降,但叶面喷施柠檬酸处理叶片中总铁含量依然高于根施铵肥配柠檬酸处理.[结论]由于土壤高pH值诱导,HCO3-和NO3-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使根和叶中铁还原酶活性降低,植株对铁元素吸收和转运受到抑制,积累在根系和叶片质外体的铁元素不能顺利被还原转运到根细胞和叶肉细胞,最终导致阳光玫瑰叶片缺铁黄化.黄化矫正方案以根施铵肥和酸性物质、解除根系铁还原受到的抑制作用复绿效果最佳.

    阳光玫瑰葡萄黄化原因矫正盆栽试验

    6个制汁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荀志丽马小河黄丽萍王敏...
    1717-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制汁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筛选优良制汁品种.[方法]以国家种质资源圃太谷葡萄圃中6个制汁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其成熟期果实果粒大小、制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以及香气成分和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6个制汁葡萄品种单果粒质量在2.57~4.18 g之间,出汁率在68%~75%之间;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可溶性糖、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均有显著差异;6个制汁品种共检测出65种香气化合物,组成与含量各不相同,其中OAV(odor activity value)≥1的化合物有19种.主成分分析得出,柔丁香和外明红葡萄位于第一主成分的正半轴,白香蕉和黑虎香葡萄在第二主成分的正半轴;香气化合物芳樟醇、玫瑰醚、苯乙酸乙酯、庚醛、壬醛、苯乙醛、β-大马士酮、戊酸乙酯、月桂烯的贡献率较大;聚类分析显示,果实中香气化合物可分为四大类,依据香气成分进行归类,可将白香蕉、康拜尔早生、外明红、柔丁香等6个品种区分开.[结论]根据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以及果汁pH,底拉洼葡萄品质较好;根据香气化合物组成及含量,6个品种被明显区分,柔丁香葡萄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萜烯类贡献率较高,黑虎香葡萄C13-降戊二烯贡献率最高,柔丁香和黑虎香2个葡萄品种的香味更特殊.

    制汁葡萄品种果实香气主成分分析

    果实涩味物质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邢宏阳吴金龙王力荣
    1728-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涩味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与单宁含量相关,还受到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等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目前,多酚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被解析,其在果实中的积累既受遗传因素影响,又受环境因素调控.总结了果实涩味物质分类、合成与积累、在不同果树上的代谢调控研究进展,阐述了果实脱涩机制与技术,并从建立涩味精准评价标准、完善涩味形成机制、探究不同果树中涩味物质代谢规律,以及选育风味和抗氧化性俱佳的新品种几个方面为果实涩味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果实品质次生代谢涩味

    柿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蒲婷婷张琦王艺儒孙鹏...
    1741-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绝大部分栽培品种为六倍体,极少数日本品种为九倍体.通过自然选育或人工创制培育的柿九倍体品种,凭其优良的综合性状表现,展现出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同时表明多倍体育种是柿创新优异种质、选育突破性良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利用2n配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胚乳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途径诱导柿多倍体的育种研究进展,以及形态学、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法等倍性鉴定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柿多倍体育种成果.就目前柿多倍体育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经济林树种多倍体育种提供有益的启示.

    多倍体育种2n配子胚乳培养倍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