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理论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理论学刊
甘肃理论学刊

魏立平

双月刊

1003-4307

glxk@chinajournal.net.cn

0931-776868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甘肃理论学刊/Journal Gansu Theor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基础理论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及西部开发建言献策,适合各级党政干部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少捕慎诉慎押"背景下非羁押措施的数字化监管研究

    李清宇彭志凯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得以落实推进的同时,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非羁押措施数字化监管模式应运而生.我国非羁押措施的数字化监管产生了电子手铐、电子脚镣、"非羁码"等一系列手段,但也伴随出现了运行规范缺乏、算法黑箱效应、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因此,可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寻找完善路径:制度上,要明确非羁押措施数字化监管的法律性质和适用规范;实践上,需建设非羁押措施数字化运行平台、建立Buffer缓冲区行为预警机制、强化检察机关监督效能.

    少捕慎诉慎押非羁押措施数字监管

    数字赋能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梗阻与路径——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分析

    张迪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议题,作为乡土社会典型组成的庭院经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社会质量理论与数字赋能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理论契合性,为研究乡村庭院经济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提供了理论视角.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庭院经济有助于发挥技术特性,激活乡村居民的内生活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然而,从社会质量理论视域审视,数字赋能乡村庭院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保障与起步难题、社交关系与合理问题、数字鸿沟与资源不均、产品化经营化障碍等四重梗阻,制约着乡村庭院经济的转型发展.本文认为,有待采取综合措施构建长效赋能机制,优化数字金融服务路径、激发传统小农创新活力、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构建和谐共生经济生态,以此确保数字技术真正成为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数字赋能乡村经济庭院经济社会质量理论高质量发展

    场景理论视域下文化消费空间的场景构型及其效应

    徐望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芝加哥学派创建的场景理论是研究城市文化的前沿理论.该理论与社会空间理论、消费社会理论、文化经济理论的接缘度高,高度适于研究当代文化消费空间.该理论表明了物质基础与"舒适物"设施组成了场景,场景生成了文化表征,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文化价值观集合.对中国当代文化消费场景构型进行归纳,可归纳为自然生态型、文旅全域型、文创营造型、表演戏剧型、商业艺术型、数字沉浸型、乡土文化型七类.场景能够发挥空间集聚与空间再生、氛围感染与美感传导、快感激发与消费冲动、创意迸发与文化增值等效应.当下,具有"视觉狂欢""感官盛宴"表征的文化消费场景是消费社会与文化经济的产物,对此,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消解"感官资本化",巩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场景理论场景构型文化空间文化消费

    突发事件舆情"场景"发生链:理论构建及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史震烁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界关于"政府对突发事件舆情治理"的探讨,其理论范式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上:舆情发展假设、政府行动假设以及一般舆情假设.前两者是理论构建的共识,而第三个假设却忽略了"突发事件舆情"在发生学上的特殊性."场景"具有"自然的"和"建构的"双重含义,其要素分别与"突发事件"与"舆情"产生联系,并因国家的公私边界,存在"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区分;自然的场景向建构的场景的演变、建构的场景对自然的场景的反作用以及自然的场景由社会领域向政治领域的演变——突发事件舆情依靠上述三个相互联系的场景变化过程组成发生链.以此推论,政府治理的本质就是对突发事件舆情发生逻辑中的治理点采取措施以中断发生链.

    场景理论发生学突发事件舆情政府舆情治理

    人物介绍

    封2页

    《甘肃理论学刊》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