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黄高宝

双月刊

1003-4315

gsauxb@gsau.edu.cn

0931-763114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草业科学、兽医、农学、林学、园艺、资源环境、仪器科学、机电工程、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本刊每4期正刊,此外,每年还面向社科和行政、教学管理办1-2期增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安钰张清云李生兵王东清...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1)、10(G2)、15(G3)、20 mmol/L(G4)5个钙浓度,分析比较了不同浓度外源钙处理下甘草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适宜甘草生长的外源钙施用浓度.[结果]随着钙浓度的增加,甘草主根长、主根直径、单根鲜质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钙浓度为10 mmol/L时,Tr、Pn、Gs、SOD活性、CAT活性均达到峰值,且Pn、Gs显著高于对照(P<0.05).MDA含量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钙浓度为10 mmol/L时的MDA含量最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钙浓度为10 mmol/L时,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为0.739.[结论]施用外源钙有利于改善甘草的生理生化特性,促进生长发育;10 mmol/L钙浓度是甘草生长的最佳施用量,可为干旱地区甘草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甘草外源钙生理特性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

    一株除草活性菌株HY-041的除草潜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欢朱海霞
    194-20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HY-041菌株的除草潜力及生物学特性,为其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离体接种法,测定了菌株HY-041对野燕麦(Avena fatua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猪秧秧(Galium aparine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var.crisp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7种杂草叶片的致病力.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考察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及致死温度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HY-041菌株接种离体叶片7 d致病性表现为:酸模叶蓼>冬葵>野燕麦>藜>猪秧秧>反枝苋>密花香薷.HY-041菌株在PSA培养基中生长发育最快,且菌丝稠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温度为25℃,在持续黑暗环境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最适碳源为肌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菌株适宜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为8,致死温度为55℃下水溶10 min.[结论]本试验明确了HY-041菌株在离体条件下对7种杂草的致病性及该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优化提高了菌株的产孢量,为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除草潜力生物学特性产孢量生防制剂

    基于加热卷烟的国内烟草原料低温热解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

    窦玉青王超赵文涛杨菁...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国内不同类型烟草在加热卷烟体系下的香气种类及释放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10个省份5种烟草类型的71份烟叶样品,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C)检测了样品在300℃条件下气溶胶中香气成分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裂解气溶胶中的生物碱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晒红烟、晒黄烟、雪茄烟测到5种生物碱,烤烟和香料烟测到3种生物碱,晒红烟热裂解气溶胶烟碱最高,烤烟、晒黄烟、雪茄烟次之,香料烟最低,三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晒红烟300℃热裂解气溶胶中降烟碱、麦斯明、二烯烟碱、2,3'-联吡啶含量均最高;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解气溶胶中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检测到烤烟气溶胶有16种香气成分,晒黄烟有19种香气成分,晒红烟有18种香气成分,香料烟有13种香气成分,雪茄烟有15种香气成分.[结论]综合分析5种烟草类型热解烟气中共有的香气成分,初步认为,不同类型烟草300℃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烤烟、晒黄烟的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含量相近,属于香气成分较高的烟草类型,香料烟组次之,雪茄烟、晒红烟组最低;晒黄烟可能是香气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的一类烟草类型.

    加热卷烟烟草原料烟草类型香气成分差异性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园林小菊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罗艳虎淘淘高晓芬赵钰磊...
    21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干旱胁迫下园林小菊的缓解作用及适宜浓度,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园林小菊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价值.[方法]以园林小菊绚秋凝红为试材,使用20%PEG作为干旱胁迫渗透剂,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50、100、150、200 μmol/L),研究MT对干旱胁迫下园林小菊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喷施100 μmol/L MT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园林小菊幼苗造成的伤害.园林小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较PEG处理分别增加37.4%、69.1%,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含量(MDA)分别降低55.7%和42.8%,过氧化氢(H2O2)增加75.0%,脯氨酸(Pro)增加60.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是PEG处理的1.9倍、2倍、3.2倍.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外源MT对园林小菊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地上部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外源喷施100 μmol/L MT能够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园林小菊绚秋凝红所造成的伤害,提高扦插幼苗的耐旱性.

    园林小菊外源褪黑素PEG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公众喜好度评价

    李晓云王轩娄倩薛丽丽...
    219-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17个种和栽培品种的葡萄风信子为材料,研究其花序色彩的公众喜好度.[方法]基于美景度评价法(SBE),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公众对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的喜好度,并计算其SBE标准化值,提取影响公众喜好度的主要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SBE值13个分值在0分以上,评价员对其表现较为普遍的积极态度(喜欢或很喜欢),不同性别、专业的评价员审美也具有相对一致性.经过向后(Backward)筛选因子建立模型:SBE=1.632+0.597X1-0.017X10+0.047X11-0.064X13.通过模型得到了影响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公众喜好度的4个因子,分别为色彩鲜艳感(X1)、色相对比度(X10)、明度对比度(X11)和花序冠幅(X13),这4个评价因子与公众喜好度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各因子对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公众喜好度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明度对比度>色彩鲜艳感>花序冠幅>色相对比度.[结论]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的公众积极态度频率与SBE值均可体现公众喜好度变化趋势.SBE法适用于葡萄风信子花序的色彩评价,可以拓宽其应用领域.

    观赏植物喜好度葡萄风信子花序色彩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区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研究

    张建香张多勇张耀宗王东...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检验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成效并进行生态系统格局优化,以董志塬(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延河流域(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方法]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近30 a来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农田、森林和草地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高塬沟壑区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导,而丘陵沟壑区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导;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同时也是平均斑块规模最高的,但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董志塬植被恢复工程先于延河流域,且初期生态恢复力度较大,而延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间的动态演化作用更强烈,生态恢复效果更持久.

    生态系统格局董志塬延河流域黄土高原

    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繁殖相关性状对其适合度的影响

    李彦宝郑一凡袁宗琦张夺霖...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及其对狼毒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通过RTK定位技术(real-time kinematic)确定狼毒种群内不同个体的空间分布,根据狼毒株丛大小(即花序数量)划分3个株级:Ⅰ级株丛(花序数1~10枝)、Ⅱ级株丛(花序数11~20枝)和Ⅲ级株丛(花序数大于20枝),进而分析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密度特征以及个体表型性状与繁殖适合度的关系.[结果]该狼毒种群中,Ⅰ级幼龄株丛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79%,Ⅱ级株丛占14.4%,Ⅲ级成年株丛个体较少,占6.6%,种群的数量分布呈倒"J"型,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种群总体呈现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特征;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集群分布,其中,幼龄和中龄个体的集群分布特征明显,而成年植株则有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在花序水平,狼毒的繁殖适合度与种群密度(R2=0.096,P=0.017)、花序密度(R2=0.104,P=0.010)以及单花序花数量(R2=0.172,P= 0.001)性状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株丛花序数(R2=0.077,P=0.034)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株高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总体显示,该狼毒种群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各年龄段的株丛均表现为集群分布的格局特征,其种群密度和个体的花产量、花的大小(花序数)均可明显影响其繁殖成功,但株高对个体的适合度影响不大.

    狼毒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表型性状繁殖适合度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张燕王平孟月李伟...
    243-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珙桐生态化学计量叶片-枯落物-土壤环境因子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不同居群中国沙棘表型多样性分析

    党军王艳莉田青朱珠...
    25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不同居群野生中国沙棘表型分化程度、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方法]以收集的49份甘肃省野生中国沙棘资源为研究对象,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中国沙棘14个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大小为甘南(19.35%)>榆中(18.24%)>通渭(17.11%);叶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千粒质量与枝长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居群中国沙棘表型多样性来源贡献率为:枝长>千粒质量>叶长>果纵径>果横径;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居群间野生沙棘的表型性状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结论]3个不同居群的野生中国沙棘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环境适应能力(CV>10%),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中国沙棘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版权声明

    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