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黄高宝

双月刊

1003-4315

gsauxb@gsau.edu.cn

0931-763114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草业科学、兽医、农学、林学、园艺、资源环境、仪器科学、机电工程、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本刊每4期正刊,此外,每年还面向社科和行政、教学管理办1-2期增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对APAP诱导肝损伤小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中一张治杰姚亚乐陈国雯...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连翘叶乙醇提取物(ethanolic extract of Forsythia suspense leaves,FSLE)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APAP肝损伤模型组(LD组)、连翘叶乙醇提取物高剂量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FSLE组、HFSLE+LD组、MFSLE+LD组、LFSLE+LD组),每组8只.建立肝损伤模型并给药,检测各组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检测TRAF2、NF-κB p65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FSLE可降低肝损伤小鼠ALT、AST活性和MDA、H2O2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P<0.05),改善肝组织病理情况,降低TRAF2和NF-κB p65 mRNA、蛋白表达量和TNF-α、IL-1β、IL-6的水平(P<0.05).[结论]FSLE通过改善氧化应激、调节TNF/NF-κB p65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APAP肝损伤的作用.

    连翘叶乙醇提取物肝损伤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因子

    成鼠与幼鼠超排后生殖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比较

    李明娜罗玉柱王继卿刘秀...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小鼠为模式动物,比较幼鼠超排后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学变化,为家畜中实施幼畜超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体重一致的幼龄和成年小鼠各12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只.试验组激素超排处理,大体解剖结合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分析激素处理后幼鼠与成鼠生殖器官的形态学差异.[结果]成鼠超排组黄体数量显著低于幼鼠超排组(P<0.05),然而黄体面积和直径极显著高于幼鼠超排组(P<0.01).超微结构显示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中均可见丰富脂滴,成鼠超排组的颗粒黄体细胞排列较幼鼠超排组紧密.成鼠超排组子宫腔上皮较成鼠对照组卷曲明显,同时子宫角宽、子宫体宽、子宫角面及直径较成鼠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幼鼠超排组的子宫角直径、环肌层厚度及纵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P<0.01或P<0.05)幼鼠对照组.[结论]激素处理后幼鼠排卵数目较成鼠多,但成熟卵泡的面积较成鼠小,这可能会影响卵子的质量;成鼠和幼鼠子宫对超排激素的反应性不同.

    小鼠超数排卵卵巢子宫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柴胡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祝亚梅史艳蔡燕子魏彦明...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柴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获取柴胡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利用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NAFLD疾病靶点.筛选二者间共有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KEGG、GO富集与分子对接分析,以挖掘柴胡防治NAFLD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高脂饲料复合高糖饮水建立NAFLD小鼠模型,验证柴胡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柴胡可通过18个潜在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99个靶点来防治NAFLD,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其核心活性成分,AKT1、TNF、ESR1为其核心作用靶点.富集分析表明,柴胡可能通过干预PI3K-AKT、MAPK及TNF等信号通路来防治NAFLD.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柴胡治疗能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AST、ALT水平,改善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并回调PI3K-AKT通路中AKT和MAPK通路中SREBP-1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论]柴胡可有效的防治NAFLD,其作用机制与调控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柴胡系统药理学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子对接PI3K-AKT信号通路

    磁共振成像在体可视化检测肾脏5-羟色胺的动态变化及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无创诊断

    汪雁飞何丽邓凯程翀...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磁共振成像(MRI)在体检测肾脏5-羟色胺受体的动态变化,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影像方法.[方法]以5-羟色胺基团为基础,构建具有5-羟色胺受体靶向性的磁共振对比剂(HT-Gd),通过检测小鼠肾脏部位T1加权磁共振成像(T1WI)信号,探索药物性肾损伤早期MRI检测方法.[结果]体外细胞内吞试验发现,经顺铂预处理12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HT-Gd的摄取是36.8 pg/cell,而未经顺铂处理细胞对HT-Gd摄取量仅为14.7 pg/cell.在体内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发现,HT-Gd可以增强顺铂给药24 h小鼠的肾脏T1WI信噪比至40.5%,约为未经顺铂处理组小鼠的2倍(SNR=20.2%).[结论]HT-Gd可视化检测肾脏部位的5-羟色胺受体,实现了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5-羟色胺受体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袁辉谢军红李玲玲王林林...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方面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影响产量的主要机制,以期为陇中旱农区马铃薯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单施化肥(T1),50%有机肥代替化肥(T2),25%有机肥代替化肥(T3)和不施肥(T4,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T2处理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长,T2处理50%替代比例下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较T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12.5、50.82、82.86和57.59%,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了块茎膨大期与淀粉形成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其产量较T1和T4处理增幅为7.89%和28.37%.T2处理通过优化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升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延缓了植株衰老,增加了叶片的光合效率与干物质的有效转运,提高了产量.[结论]50%有机肥替代化肥是适宜该区的科学替代比例.

    马铃薯有机肥化肥光合参数生理指标产量

    DNDC模型模拟不同施肥水平下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及其敏感性分析

    成思潮李广姚瑶袁建钰...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陇中黄土高原不同施肥水平下旱作麦田土壤N2O的排放特征,验证DNDC模型对N2O排放模拟的适应性.[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旱作麦田为对象,设置不施氮肥(0 kg/hm2)、低量氮肥(55 kg/hm2)、中量氮肥(110 kg/hm2)、高量氮肥(220 kg/hm2)4种施肥梯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N2O排放通量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合试验点连续监测得到的N2O排放通量等实测数据,运用DNDC模型探究多因子对模拟N2O排放的敏感程度.[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趋势基本一致,且排放通量的大小与施氮量成正相关关系;DNDC模型对4种施肥水平下N2O排放的模拟效果较好,具体表现为不施氮肥(R2=0.88、EF=0.84、P=0.002),低量氮肥(R2=0.92、EF=0.82、P=0.001),中量氮肥(R2=0.86、EF=0.81、P=0.003),高量氮肥(R2=0.84、EF=0.74、P=0.004),表明DNDC模型能够用于模拟不同施肥水平下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敏感性分析则显示,相比其他因子,土壤pH值是影响模型模拟N2O排放最为敏感的参数.[结论]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麦田N2O排放模型模拟的参数本地化提供基础依据,为今后农田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模型基础技术支撑.

    N2O排放施肥水平DNDC模型敏感性分析

    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胡亮亮崔循臻马菊花杨永...
    55-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高产覆盖栽培模式.[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高垄秸秆带状覆盖(SHH)、低垄秸秆带状覆盖(SLH)、平作秸秆带状覆盖(PH)、地膜覆盖(HM),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覆盖能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能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0~1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较CK提高9.1%,SHH、SLH分别较CK提高11.7%、10.3%,降低苗期-块茎形成期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分别降低5.89%、5.95%和5.29%,增加中后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分别增加2.93%、2.92%和3.73%.秸秆带状覆盖垄作薯块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大薯率、商品薯率较CK分别提高40.03%、41.15%、53.22%、23.77%(P<0.05),且薯块产量、WUE均表现为SHH>SLH>PH.马铃薯薯块产量与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相关性除播种-苗期、苗期-块茎形成期显著负相关关系外,其他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秸秆带状覆盖高垄(SHH)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水环境,调整马铃薯耗水结构,平衡马铃薯关键生长期供需水矛盾,从而达到增产提效目的,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推荐模式.

    秸秆带状覆盖垄作土壤耗水特性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化肥深施对干旱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薛云贵张绪成侯慧芝尹嘉德...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旱地春小麦深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陇春35号,设置湿润化肥浅施15 cm(W15),湿润化肥深施30 cm(W30)、干旱化肥浅施15 cm(D15)、干旱化肥深施30 cm(D30)4个处理,测定春小麦旗叶SPAD值、叶面积、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果]化肥深施(W30、D30)可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和旱地春小麦旗叶SPAD值;促进干物质同化积累向籽粒转运.深施肥(W30、D30)在挑旗期的旗叶SPAD值较浅施肥处理(W15、D15)分别增加3.1%、5.8%;旗叶叶面积分别增加19.5%、23.7%;花后20~40 d春小麦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7.0%、6.7%;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2.9%、11.1%.30 cm施肥Pn、Gs、Tr显著高于15 cm施肥,而Ci则相反;在干旱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深施肥(W30、D30)较浅施肥(W15、D15)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增加14.0%、7.7%和3.8%、9.3%;产量提高13.0%和16.0%.[结论]深施肥能弥补水分亏缺,促进春小麦光合和籽粒灌浆,且保持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可在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施肥深度干旱春小麦光合特征产量形成盆栽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油莎豆茎豆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郭晓阳余彦鸽代丹丹腊贵晓...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油莎豆匍匐茎与新茎豆的转录组数据,挖掘与油莎豆茎豆形成相关的基因,探究油莎豆茎豆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匍匐茎及新茎豆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挖掘茎豆形成相关基因,富集KEGG代谢通路.[结果]与未膨大的匍匐茎相比,膨大后的新茎豆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 126个,其中283个上调表达,1 843个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结束于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细胞核、叶绿体、GTP酶活性等GO terms.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生长素反应因子ARF11、稻草人2-like蛋白SCR、LRR受体样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t2g24230),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葡聚糖内切-1,3-葡糖苷酶At2g27500、叶绿体异淀粉酶2 ISA2、含五肽重复序列蛋白At1g71460)在新茎豆中表达下调.上述基因可能是参与茎豆形成的相关基因.[结论]通过对新茎豆与匍匐茎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出茎豆形成相关基因及代谢通路,为阐明茎豆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茎豆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转录因子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陇中旱农区小麦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刘生忠王林林司佳昂李玲玲...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旱农区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研究四种耕作措施[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传统耕作(T)]对小麦农田0~60 cm土层Resin-P、NaHCO3-P、NaOH-P、HCl-P和Residual-P磷组分含量.[结果]随着土层加深,各处理磷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残留磷含量变化不明显.0~20 cm土层NTS处理土壤总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较T分别显著增加了9.95%和22.14%,但在20~60 cm土层土壤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土壤总磷和有效磷的积累与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可能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水分和pH,促进土壤磷的活化,提高作物对磷的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土壤磷组分有机磷无机磷有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