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王恒炜

月刊

1001-1463

gsbianjibu@163.com;gsbianjibu@126.com

0931-7614994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甘肃农业科技/Journal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及可读性,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肥耦合对西和半夏生长指标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爱堂张金霞罗小明
    759-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临夏地区西和半夏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明确水肥耦合对西和半夏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处理,肥料配比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半夏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500 m3/hm2(苗期和块茎膨大期各灌水250 m3/hm2),施肥水平为施腐熟牛粪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275 kg/hm2、K2O 110 kg/hm2 时,半夏折合产量最高,为 25 114.42 kg/hm2;品质最好,水分含量最低,为 43.3 g/kg;总灰分含量较低,为 31.6 g/kg;浸出物含量最高,达 153.3 g/kg.由此可见,该水肥配比适宜在临夏西和半夏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半夏水肥耦合生长指标产量品质西和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喻万明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桃园土壤性状及桃树生长的影响,构建桃园土壤良好生态系统,设置了有机肥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N 450 kg/hm2、P2O5 300 kg/hm2、K2O 450 kg/hm2),研究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白凤桃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有机肥替代 50%、75%化肥的处理效果好,与对照单施施肥相比,白凤桃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 11.33、8.22 g、果实硬度分别增加 0.67、0.61 kg/cm2、优质果率提高 11.0、12.2 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 31、36 g/kg,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 4.39、5.34 g/kg,产量分别提高 3 642.8、3 612.0 kg/hm2,种植收益分别增加 63 879.4、532 11.0 元/hm2.可见有机肥替代 50%、75%化肥的处理实现了白凤桃的种植收益最大化,在有效养地的前提下建议推广.

    有机肥化肥施肥技术白凤桃产量品质

    不同生物药剂对辣椒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王美丽郑荣赵娟张付平...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的高效生物杀菌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及医植酵素等 4 种生物杀菌剂和化学药剂多菌灵分别在高、中、低 3 种浓度下对辣椒疫病、根腐病与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与哈茨木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在药剂推荐浓度下,荧光假单胞杆菌对辣椒疫病、根腐病、枯萎病抑菌率分别为 83.11%、89.81%、78.80%,哈茨木霉分别为 88.39%、74.63%、89.68%,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推荐用药.

    辣椒疫病根腐病枯萎病病原菌生物防治

    当归根际土壤中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作用

    柳利龙张爱琴张环米永伟...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 21 株木霉菌株,筛选出 1 株对靶标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木霉菌株TD-5,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D-5 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拮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 83.31%;对首都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拮抗作用最差,抑制率为 24.55%;对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拮抗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菌株TD-5 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9.44%),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制率64.99%);其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三线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0.72%),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制率31.12%).

    当归木霉菌生防菌分离鉴定拮抗作用

    甘肃省甘蓝黑腐病的病原分离及鉴定

    何树文魏兴颖许永锋杨成德...
    779-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甘肃省张掖市甘蓝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采集到的甘蓝典型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具有典型黑腐病的甘蓝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 6 个分离株,其中菌株GL3-2 为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近似圆形,初呈淡黄色,后渐变为蜜黄色,菌落边缘整齐光滑,有隆起,且具光泽;菌体多呈短杆状,大小为(0.5~1.0)μm×(1.0~3.0)μm,无芽孢,单生或链生.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 16S rDNA和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致病菌菌株GL3-2 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甘蓝黑腐病菌病原菌分离鉴定

    人物介绍

    前插2页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