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黄宗理

双月刊

1009-4210

gzg@cdut.edu.cn

028-84078996,84078997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土地、矿产、海洋、水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经过国家行政机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能强国富民。《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即是一份以刊登这些资源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重点栏目设有:国土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规划、开发、保护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勘查、预测、研究与国际合作,应用高新技术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秀平解西凤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科学评估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以我国 31 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 31 个省域的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度和时空分异特征探究,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19 年,31 个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均值在时间层面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因新冠疫情出现轻微下降,2021 年有所回升;空间层面上,东、中、西三大区域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年均值东部>中部>西部.(2)31 个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莫兰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平稳的小幅波动趋势,存在空间正向集聚效应,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3)对外经济贸易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科技投入对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均为正向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呈负向影响,对外经济贸易水平的影响强度由北向南递增,政府扶持力度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科技投入的影响强度由西向东递减.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王丽英何嘉南吴倩
    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 2012-2021 年我国城乡"三生融合"的演进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三生融合"总体水平和子系统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生态融合与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演化速率剪刀差不断拉大,三者极差呈现"V"型变化;(2)生态融合是制约"三生融合"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3)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在观察期内上升速率放缓,整体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区域异质性明显,高值区域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4)政府干预程度等显著影响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各个因素对子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5)子系统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问题区域分析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问题区域识别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析

    张永凯乔慧玲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区域碳减排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 2011-2021 年黄河流域 69 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且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2)从中介效应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强于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应相差无几.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碳排放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收支时空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叶长盛汪礼丽蔡鑫
    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碳源碳汇核算方法,计算了南昌市 2000-2020 年碳收支量,利用基尼系数、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距离模型等方法分析其空间碳平衡贴近度,构建碳平衡分区评价体系,并引用三维魔方单元模型探讨南昌市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南昌市碳收支量整体呈现上升状态.碳排放高值区环主城呈反"C"型分布,碳汇呈现出以西湖区、东湖区为低值中心,向外逐步增加的外围—核心结构.(2)在分异格局上,碳源、碳汇均呈现西北—东南主导方向,空间分布重心稳定,且存在普遍的碳排放关联关系.(3)2000-2020年南昌市各县区的碳源碳汇处于高度不协调状态,两者耦合协调性较差,存在失衡状况.(4)基于碳平衡分析,将南昌市 9 个县区分为碳强度控制区、低碳优化区、碳收支平衡区,旨在因地制宜为南昌市各县区制定协同减排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制定更加精准和可行的减碳增效方案提供科学的支撑.

    土地利用碳收支南昌市碳平衡分区

    黄河流域山东段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孔亚暐司淑婷张德玉
    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结合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规模特征、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规模特征方面,除乡村生活空间规模相对稳定外,其他各类国土空间增减特征显著;(2)动态变化方面,不同国土空间类型间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且各区县单元综合动态度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中部突出的特征;(3)分布特征方面,各国土空间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这一特征在 2010-2020 年相对减弱;(4)驱动因素方面,研究区国土空间面积变化受到地形地貌、水热状况、区位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环境因素是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地理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则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国土空间空间自相关演变特征地理探测器黄河流域山东段

    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宏兵庞元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增长极,创新活动由单一合作向网络化创新发展.研究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 28 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据构建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对 2008-2019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进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网络的规模持续扩张,创新联系增长迅速,创新网络结构从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双核心"结构发展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核心"结构;QAP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邻近性对创新网络表现出抑制性.

    创新网络多维邻近创新合作长江中游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经济联系视角

    占金刚杨晓彦廖贵雲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北部湾城市群的全部地级市、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 2008-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 15 个市、县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分析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间联系强度、省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强度.研究发现:(1)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弱联系强度及以上的城市组合数大致都在增加,极弱联系强度的城市组合数则在减少,但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仍处于相对弱的阶段.(2)北部湾城市群中同省域的城市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省域之间的城市经济联系相对松散,且海南省的城市尤其是"三县"的内外部经济联系强度亟待提高.(3)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总值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但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发展不平衡,经济联系强度分层明显,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并未形成,"一湾"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双轴"已初具规模,"一核"有待加强建设,"两极"正逐渐增强集聚作用.由此,文章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协同发展.

    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经济联系修正引力模型

    电子商务发展能否促进地区人口增长?——基于长三角人口普查与B2B电商企业数据的相关性研究

    陈曦睿毛茗罗震东方鹏飞...
    9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B2B电商企业数据,研究长三角区县(市)尺度的人口变化特征和电商发展水平,并对电商企业数量与人口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电子商务发展与地区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商发展能够影响地区人口流动趋势,有效促进地区人口增长,但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电商发展的人口拉动效果最为明显的空间单元,通常为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但尚不发达的地区,在江浙两省是县(市),而在安徽省是市辖区.

    电子商务人口增长人口流动相关性长三角

    "ESG新政"与国有企业ESG发展:昙花一现还是新动力——基于国资委"105号"文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考察证据

    黄静张金昌潘艺
    11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国资委"105 号"文的实施,为国有企业ESG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以 2010-2022 年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新政"对国有企业ESG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ESG新政"能显著促进国有企业ESG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新政"的实施降低了国有企业融资成本水平,提升了企业高学历人才水平,促进了企业ESG发展,但也抑制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不利于企业ESG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ESG新政"对大型、非工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ESG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促进企业ESG发展的建议.

    ESG国有企业双重差分法

    我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吴儒练
    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 2010-2019 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省域间差距逐步缩小.(2)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全局空间集聚程度增强.(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质量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效应;区位交通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溢出效应.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影响因素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