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情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情报
自然资源情报

吴智慧

月刊

2097-101X

qbmag@infomail.mlr.gov.cn

010-66558706

100812

北京市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情报/Journal Natur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张玲俐李牧赵媛张文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涵养区作为首都重要生态屏障,伴随城镇化发展,生态风险发生机率增大。本文以怀柔区为研究区,基于 2000、2010、2020 年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半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受城市发展阶段影响,怀柔区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较2000-2010年更为剧烈,以林地—草地互转和耕地—建设用地单向流转为主;怀柔区较好地平衡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整体生态风险逐步改善,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原区低值风险区集聚式增长,山区沟谷地区高值风险区逐年缩减。研究结果为探索生态涵养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演变趋势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李儒童韩敏周华唐天君...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部省份,生态本底脆弱敏感,如何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是亟须探讨的问题。本文深入探索贵州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功能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机制,以期能为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提供参考。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综合运用熵权法、地理探测器对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功能时空异质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贵州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趋同性;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质量呈协同增长态势;国家政策对协同增长驱动作用显著;宏观政策的引导实现了贵州省发展与生态同步推进,但贵州本身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差异化政策并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发展要进一步考虑差异化政策的体现。

    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地理探测器贵州省

    国内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朱现伟冶建明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国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本文基于 2000-2022 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 640 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论文分布数量、发文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国内土地集约利用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学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呈"小聚集式",整体较分散,各区域间的研究不平衡;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是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开发区等,当前较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有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核心,未来应注重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综合研究,加强不同区域间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展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领域。

    土地集约利用CiteSpace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宋文婷吴雨婷汪若愚王英妮...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其土地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本文以浙江省 2009-2019 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土地利用强度高、用地需求大、土地利用不平衡不充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等,并据此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土地利用土地管理问题与对策

    英国城市地质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张凤仪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地质工作起步早,城市地质工作较为系统,主要涉及地下空间调查、地下水和地热能监测、石材资源调查和工业区生态修复等方面。以服务城市规划为导向、地质信息管理技术体系完善是英国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本文通过梳理英国城市地质工作历史脉络,总结归纳主要工作内容,分析英国典型城市地质工作做法,针对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现状,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扩大城市地质服务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三是建立长期持续的城市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系统;四是强化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和创新。

    城市地质地质调查协调机制环境监测

    地质调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回顾与展望

    王英超张志赵一璇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1987 年引进我国以来,ISO9000 标准对于我国企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2015 年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新版标准。新版标准要求单位须关注内外部环境、客观分析机遇与风险,更加强调单位质量管理的战略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为此提供了应对策略和解决路径。本文从地质调查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实际出发,总结回顾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演变历程,介绍了新版标准中的重要概念,分析了地质调查单位贯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新版标准在地质调查单位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贯标工作的发展趋势,供广大地质调查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质量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

    县域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基于城乡空间结构的中介效应视角

    毛胜洪雍新琴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10-2021 年江苏省县域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城乡空间结构在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土地利用隐性转型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其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此外,农机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人口密度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人均GDP、政府管控与经济外向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应在三大区域存在差异,影响效应呈现"苏中>苏北>苏南"特征;土地利用隐性转型通过城乡空间结构演变,能够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土地利用隐性转型管控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强化区域差异化政策和健全城乡要素流通机制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城乡融合城乡空间结构中介效应

    陆域矿山开发中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黄德将代光俊刘翔王光禹...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昌市作为我国矿业大市,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类型齐全,地貌类型多样,所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素众多,矿山开发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矛盾十分典型。研究表明,我国陆域矿山开发主要面临两个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问题,一是受耕地、林地、草地、湖泊等管制要素制约,二是受建设用地用途管制约束。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矿业权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矿业权审批前置制度+矿地联合出让'三同时'"的采矿权出让新模式,并设计了采矿权出让流程优化方案,以期为统筹化解矿山开发利用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矛盾提供参考。

    矿业权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矿地联合出让"三同时"模式陆域矿山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