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蚕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蚕业
广东蚕业

林健荣

季刊

2095-1205

gdcybjbe@163.com

020-87548949

510640

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73号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蚕业/Journal GUANGDONG CANYE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热带亚热带技术特色。主要报道栽桑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品种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蚕桑化学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蚕茧收烘与储运、茧丝加工与生产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成果,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和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推广人员、蚕桑专业户等蚕桑丝绸业从业人员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彩色蚕茧中木脂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任晓晓杨万军卿卓叶占峰...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开拓天然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产途径、探索家蚕作为生产木脂素的生物反应器的可能性,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 5 种不同颜色的蚕茧含有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供试蚕茧共含有 10 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是松脂醇、松脂醇单葡萄糖苷和丁香树脂酚-己糖;不同颜色的蚕茧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种类并无差别,每种化合物的含量在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样本间均差异较大.依据测定数据,黄色茧适用于提取松脂醇单葡萄糖苷和丁香树脂酚-己糖,红色茧和绿色茧适用于提取松脂醇,白色茧适用于提取丁香树脂酚-己糖.

    蚕茧茧色木脂素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秀芹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蚕桑产业是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此,文章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存在的规模逐步萎缩、从业人员减少且年龄老化、应对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探究了城镇化进程冲击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对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扶持、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等措施,以期促进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蚕桑产业发展省力化资源开发江苏省

    近代新疆蚕丝业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以和田地区的蚕丝业为例

    李明月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这片古代被称为"西域"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而和田地区出产的"艾特莱斯绸"曾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文章通过对近代新疆蚕丝业发展情况的考察可知,和田地区在政府扶持下引进内地蚕丝技术和技工,以及对本地蚕农进行技能培训,是新疆蚕丝业获得发展的关键.提高蚕农的专业技能并使其成为一种技能再生产的社会群组,对新疆蚕丝业的稳定发展至为重要.

    蚕丝业新疆近代新疆和田地区

    桑叶茶加工技术

    晏保繁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重视养生保健.桑叶茶凭借突出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获得了消费者青睐.然而,传统加工技术却难以将桑叶的潜在价值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所以,对桑叶茶加工技术进行优化尤为必要.文章介绍了桑叶茶的加工生产技术,研究了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点,并从桑叶采摘与存贮、桑叶品种选择、桑叶等级要求、加工方式及产业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桑叶茶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期促进桑叶茶产业可健康持续发展.

    桑叶茶作用加工技术质量

    丝绸类产品新型营销模式探究

    盛乐音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绸类产品悬垂性好、飘逸顺滑,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实现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丝绸类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探索新型的营销模式,是丝绸类产品公司应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文章就丝绸类产品的营销展开了探讨,以寻求建立新型营销模式,促进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丝绸类产品新型营销营销模式发展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杨婷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4 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贵州省 2010-2021 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10-2021 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速有所下降;2010-2017年,贵州省农业发展水平高于其余3个一级指标,2018 年,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首次超过农业发展水平;2010-2021 年,贵州省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年均增速依次下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种植特色农产品,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业生态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等建议,以期助推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熵权法贵州省

    不同栽培方式下冬荪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翟晓岚谢龙安谢鹏程刘洪明...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给冬荪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以高秆肉质型冬荪三级菌种为试材,实施不同水平下单位面积菌种播种量、菌材规格及铺材方式、菌种覆盖料处理的栽培试验,测算不同栽培处理对冬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播种量对冬荪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对冬荪出菇量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出菇量和产量随菌种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菌材规格及铺材方式对冬荪农艺性状指标影响较小,采用长度 10 cm、径粗 5 cm规格的菌材,冬荪出菇量和产量最高;菌种覆盖竹碎料 3 kg/m2,冬荪出菇量和产量最高,菌种覆盖木叶 3 kg/m2,冬荪出菇量和产量最低.因此,菌种播种量、菌材规格及铺材方式和菌种覆盖料对冬荪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会直接影响冬荪出菇量和产量.

    栽培方式冬荪农艺性状产量

    云黄连交配系统验证

    崔睿左婷张凤婷王祎婷...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山因恶劣的生态环境条件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高山植物对高山生态环境的有性繁殖适应机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云黄连为中药材黄连的原植物之一,是典型的低纬高山植物.文章通过对云黄连交配系统进行验证发现,云黄连交配系统为异交型,自交亲和,需要虫媒传粉,具有较高孤雌生殖能力.云黄连通过异交提高其种群基因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物种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云黄连低纬高山有性生殖

    地缘特异性对水稻耕作制度的影响——以太仓市沙溪镇庄西村为例

    倪伟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庄西村7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环境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宏观政策影响着农业生产模式.几年前,庄西村的土地生产以蔬菜大棚为主.目前,庄西村推广单一化水稻种植,土地主要流转给了某外来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庄西村本地居民占比不高;当地农机资源不足,本地种地大户多采用直播这种耕作方式;虽然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但地块分散,整合程度不高.庄西村的这种水稻耕作制度是由周边地区发达的经济水平、苏州市生态农业治理政策再结合当地原有的耕作习惯共同影响形成的.文章基于庄西村水稻生产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当地水稻规模化生产.

    农村发展基础调研耕作制度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大豆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徐金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黔单 988玉米和黔豆12号大豆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的大豆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处理 1(16 万株/hm2)、处理 2(19 万株/hm2)、处理 3(22 万株/hm2).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不同大豆种植密度下玉米和大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显著差异.其中,处理 2 玉米穗长、穗粗、穗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 2 个处理,处理 2、处理 3玉米秃尖长均明显低于处理 1;处理 2 大豆产量最高,从其他构成要素来看,处理 2 在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上均与处理 1 和处理 3 构成显著差异,数据均随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大豆种植密度为 19 万株/hm2 时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最高.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