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今日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今日药学
今日药学

陶剑虹

月刊

1674-229X

jinriyaoxue@gmail.com

020-37886330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2号9楼

今日药学/Journal Pharmacy Toda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广东省药学会主办的药学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广东药学》被国家列为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期刊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等主要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广东药学》杂志自1991年创刊以来,为广大药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传递医药信息、提高药学科研水平及职称晋升等许多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儿童青少年奥氮平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郑财济沈小丹王娟陈政...
    537-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奥氮平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奥氮平在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2022年在某院住院期间接受奥氮平治疗并行血药浓度监测385例儿童青少年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给药剂量、是否原研产品和不同联合用药等对浓度剂量比的影响。结果 儿童青少年服用奥氮平剂量中位值为12。50 mg·d-1,血药浓度中位值为34。30 ng·mL-1,浓度剂量比中位值为2。98 ng·mL-1·mg·d-1。男性、女性血药浓度中位值分别为31。20、39。75 ng·mL-1,浓度剂量比分别为2。50、3。50 ng·mL-1·mg·d-1。年龄≤ 14岁和年龄>14岁血药浓度分别为32。00、36。70 ng·mL-1,浓度剂量比分别为3。24、2。77 ng·mL-1·mg·d-1。日剂量≤10 mg和日剂量>10 mg血药浓度分别为22。00、49。30 ng·mL-1,浓度剂量比分别为3。18、2。79 ng·mL-1·mg·d-1。性别,日剂量,联合药物中氟西汀、氟伏沙明和丙戊酸盐对浓度剂量比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临床使用奥氮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时,血药浓度分析需充分考虑性别、日剂量和联合药物数量的影响,以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奥氮平儿童青少年浓度剂量比治疗药物监测

    运用改良Naranjo量表参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实践1例

    邓艳辉李思韵朱芮芮陈文瑛...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1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个案,临床药师运用改良Naranjo量表法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并进行药学监护,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基于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分别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关联性评价依据和改良Naranjo量表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血小板增多的相关性,并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用药重整并配合医师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 改良Naranjo量表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评分为7分,提示该药物与血小板增多症关联性为"很可能",与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关联性评价依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停用该药物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引起血小板增多易被忽略,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异常出血事件的发生,医务人员应根据血小板升高的程度及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小板增多症改良Naranjo量表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与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郑好何祥久徐静雯
    546-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死亡,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的化疗药物、放射疗法或靶向药物等治疗乳腺癌时,肿瘤细胞会释放或增加表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激活ICD从而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募集和激活免疫细胞,进一步激发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对利用诱导ICD治疗乳腺癌的相关临床前研究进行总结,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和思路。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乳腺癌化疗放疗

    石首鱼药用的本草考证

    张睿蕊姚英吴科锋吴孟华...
    55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石首鱼既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又是珍贵的海洋中药来源。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及各地方志,结合现代文献、权威鱼类书籍进行综合分析,对石首鱼的名称以及各部位入药的历史记载进行梳理与考证,为明确石首鱼的药用价值提供历史依据。经考证,石首鱼的别名众多,主要与其外观、渔汛等相关。石首鱼的肉、鱼耳石、鱼鳔、鱼鳞等均有入药的记载,在内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及泌尿科均见使用。本研究的考证结果厘清了我国习见石首鱼的品名及各部位的药用功效等历史脉络,可为石首鱼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石首鱼大黄鱼小黄鱼鱼肉本草考证

    《今日药学》杂志2024年第7期继续教育试题及答题卡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