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与新动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与新动力
汽车与新动力

刘传源

双月刊

2096-4870

021-65741856-411 65748132

200438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

汽车与新动力/Journal 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报道国外内燃机车领域的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内燃牵引事业快速发展。杂志设有产品介绍、试验研究、运用检修、综述述评、计算机应用、技术诊断、环境保护、设计计算分析、测试方法及装置、消息报道等主要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王晓萌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通过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趋势、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以期更好地理解该产业的发展动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展路径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轻量化关键技术工艺应用

    钟培荣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越来越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汽车结构轻量化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将轻量化技术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设计,有助于降低车身的整备质量,提高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损耗,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基于此,从轻量化概念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轻量化的作用,重点探讨轻量化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轻量化碳纤维技术复合塑料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贾舒涵魏明君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也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汽车设计和制造中。汽车电气自动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鉴于此,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汽车产业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车载系统

    基于5G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约车系统设计与优化

    杨超然王珑曹阳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网约车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约车速度提高、车辆位置实时追踪、路况信息实时更新、智能支付和便捷互动方式等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系统的车辆定位与车辆管理,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分析了基于5G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约车系统设计,重点论述用户接口设计、车辆路径规划及调度优化算法。

    智能约车系统5G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网约车调度优化

    重型牵引车发动机舱的热管理仿真优化

    张志雄李湘华陈云宝徐星仁...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款重型牵引车发动机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整车仿真分析模型,并对发动机舱的流场进行分析。针对原方案存在热风回流严重、散热器风速不均匀及风扇流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增加热风回流挡板、改用环形风扇等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经过仿真分析,优化措施改善了发动机舱内流场,解决了冷却常数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换热效果;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发动机舱热管理热平衡热风回流仿真优化

    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的应用实践

    马遥遥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低碳排放和节能特性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压电池系统、轻量化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对新能源汽车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安全挑战。围绕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应用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电池轻量化材料

    基于钯表面涂覆的三元催化剂性能强化分析

    胡怡帆楼狄明赵克秦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元催化剂中,通过引入贵金属钯(Pd)表面覆盖保护剂的方法,以硝酸氧锆作为保护剂,抑制贵金属Pd在高温条件下的团聚裂化,以此提高三元催化剂的抗裂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催化剂,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的催化剂起燃温度(T50)分别降低了15。9 K、11。5 K、9。9 K;CO、HC、NOx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3%、4。9%、9%。

    三元催化剂表面覆盖保护剂

    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瞬时排放的影响

    乔鹏利倪计民程振徐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度、加速度和车辆比功率(VSP)等表征驾驶特性的参数与车辆实际驾驶时的瞬时排放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探究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NOx)瞬时排放的影响,在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2种驾驶风格下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通过数据处理和建立RDE数据集,研究了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车辆速度和加速度分布,以及两者对国六轻型汽油车NOx瞬时排放量的耦合影响。此外,为探究VSP与NOx瞬时排放量的关系,引入高斯曲线进行了散点拟合。结果表明:测试车辆的高NOx瞬时排放量主要集中在0~2 m/s2的正加速度区域,在激烈驾驶时排放量更大;激烈驾驶在VSP 0~25 kW/t时都有高NOx瞬时排放量,高排放的VSP范围是正常驾驶的1。5倍。

    实际驾驶排放驾驶特性氮氧化物(NOx)国六轻型汽油车

    SCR尾气后处理系统尿素结晶成因及风险试验分析

    赵闯楼狄明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尾气后处理系统尿素结晶成因,提出尿素结晶风险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进行SCR尾气后处理系统性能和抗结晶性能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流速均匀性和NH3均匀性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仿真结果对SCR尾气后处理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对优化前后混合器进行稳态尿素结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混合器结晶量明显减少,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优化后的抗结晶效果明显提升,验证了所提出的尿素结晶风险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提高SCR尾气后处理系统抗结晶设计的工作效率。

    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尿素结晶风险评估

    6.5 L两气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开发与优化

    卢祥林肖刚韦世宝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燃机进气道是影响缸内流动特性的关键,对内燃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某6。5 L两气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螺旋进气道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稳态流动试验验证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普适性;在不改变空间约束的基础上,优化后螺旋进气道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该结构优化可为提升同类内燃机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柴油机进气道数值模拟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