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石化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石化节能
石油石化节能

张大通

月刊

2095-1493

gwgc@petrochina.com.cn,youtianjieneng@163.com

0459-5396038

163712

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康路42号

石油石化节能/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IN PETROLEUM&PETRO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以介绍国外石油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为办刊宗旨,结合国内油田生产实际,为全国油田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情报工作者、石油大专院校师生和石油技术人员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上平台伴生气脱酸工艺技术改进和评价

    葛怀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海上油田伴生气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在梳理常规醇胺法脱酸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级间冷却器、实施富液分流和优化醇胺溶液配方等措施,形成了改进工艺流程,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了关键参数对工艺的影响趋势,分析了改进工艺对不同生产阶段的适应性.结果表明,MDEA质量分数应控制在30%~35%,PZ质量分数应控制在2%~3%,级间冷却温度的变化与工艺能耗呈反比,再沸器温度的变化与工艺能耗呈正比;优化后,生产前期的脱碳单位能耗可从4.79 GJ/t降低至4.34 GJ/t,降幅9.39%;该工艺可适用于伴生气量10×104~17×104 Nm3/d、CO2 含量14.32%~25.64%的工况,且回流罐气相可直接用于后续的CCUS驱油使用.研究结果可为海上油田伴生气脱酸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海上平台伴生气脱酸参数优化脱碳单位能耗

    油田低温集输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应用

    张振鹏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庆油田逐渐进入开采后期,采出液平均含水率高达95%以上,现有的掺水集油工艺会造成地面集输系统的大量热能损失.为实现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采用低温集输技术,参照临界粘壁温度经验算法并通过摸索试验,得出水聚驱不同产液量、含水率的集油环生产情况临界粘壁温度,按照"一井一策、一间一掺水"的创新管理模式,将粘壁温度作为集输界限指导低温集输工作,共试验水驱174口、聚驱10口采出井,累计减少掺水量29.6×104 m3,年节气量103.6×104 m3,实现油田节能降耗.

    低温集输临界粘壁温度回油压力回油温度掺水量

    基于实验和模拟分析的集输管道节能降耗输送研究

    秦佳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含水地面集输系统管输能耗高、运行成本大的问题,将室内实验与模拟分析相结合,通过带压模拟罐在室内完成典型区块含水原油粘壁速率和粘壁质量的测定,并通过现场降温实验验证粘壁温度准确性,随后针对集输管道的运行工况进行稳态数值模拟,分析出站温度变化对沿程温度、压力的影响,在确定管道不超压的条件下,完成常温输送的方案制定和实施.结果表明,粘壁质量发生突变对应的粘壁温度为28℃,该温度与原油析蜡高峰温度吻合;模拟结果显示,关停加热炉后,干线压力上升至1.26 MPa,但未超过最大允许外输压力;实施常温输送后,动力费用小幅增加,热力费用降为 0 元/h,总运行费用从 320.63 元/h降低至98.82元/h,预计全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59.7万元.

    集输管道粘壁温度稳态模拟动力费用热力费用

    温度对油基钻井液黏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文堂刘昱彤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并且测定时温度的不统一、不精确,导致在室内研究中数据的重复值较差,无法进行统一化比对,为油基钻井液的研究探索带来困扰.为此,利用六速旋转黏度计通过测量不同密度(1.0~2.0 g/cm3)的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温度(20~80℃)下的旋转黏度计的600 r/min读数,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的黏度是导致油基钻井液黏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且温度越高,单位温度变化范围内的黏度差越小,建议在要求精度较高的油基钻井液研究探索中,特别是在高密度/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研究中,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测量温度可尽量提高并保持一致.

    油基钻井液黏度温度密度因素分析

    采油井场智能测控系统提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子悦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采油厂某作业区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中对国内外机采系统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机采系统主要面临供液不足泵抽空和电动机存在多余功耗两个问题.为此设计应用了具有采集电参量数据、计算悬点载荷、控制抽油机等重要功能的采油井场智能测控系统,提出融合电参数和悬点载荷的油井间抽灰色控制模型,完成了系统核心智能测控单元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该系统在11口油井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能实现对悬点载荷的在线准确软测量,稳定性好,工程实用性强,满足油田现场的生产要求;可实现油井间歇抽油的自动控制,动态优化油井间抽参数,使油液抽汲过程与井筒渗流规律优化匹配;机采系统效率平均提升了2.73个百分点,日节电951.5 kWh,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机采系统效率智能测控系统悬点载荷软测量间抽

    油田伴生气露点控制技术与降耗研究

    杨永强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油田伴生气处理后的水露点和烃露点满足交接要求,在梳理各类露点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搭建了三甘醇加J-T阀的工艺流程,测试了不同关键参数变化对露点和总能耗的影响,并在确定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完成了参数的持续优化.通过相图、水合物生成线和管道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露点校核.结果表明,当伴生气温度降低、贫液循环量下降、再沸器温度降低、富液进塔温度升高,J-T阀前温度升高时,总能耗均有所降低,工艺节能效果越佳;优化后各项工艺参数均有变化,总能耗可从568 kW降低至526 kW,降幅8.63%;外输干气输送过程中未生成水合物和烃类,处于安全运行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油田伴生气处理工艺的节能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伴生气水露点烃露点再沸器温度富液进塔温度

    集输管道内置式集肤电伴热工艺节能特性研究

    徐庆丰
    32-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田高含水集输管道热能消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内置式集肤电伴热工艺取代掺水、电加热工艺,并从热平衡原理出发,对集中伴热工艺和内置式集肤电伴热工艺的输入功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功率比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工况下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管道保温性能一般、管径较小、输送距离较长、含水率较低、流速较小时,内置式集肤电伴热与集中电伴热相比,会显著节约热力消耗;在正常工况下可节约燃料气53.7 m3/h,小输量工况下可节约燃料气70.1 m3/h;在停输工况下,安全停输时间可延长3.9倍;单条管道投资回收期在2年左右.研究结果可为集输工艺的节能降耗提供实际参考.

    集输管道内置式集肤电伴热功率比管径含水率流速总传热系数

    基于能量计量的管道运行优化技术研究

    赫忱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天然气贸易交接从体积计量方式尽快转为能量计量方式,在梳理不同能量计量价格转换方式的前提下,确定适合我国的能量计量体系,建立以管道运行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在管道压力约束、气源和用户压力约束、流量平衡约束等条件下,通过优化数学算法完成求解,并在现场进行实际应用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以36.84 MJ/m3作为基准热值的能量计量结果更为合理,与原体积计量结果差距不大;优化后,应降低高热值气源流量,增加低热值气源流量,销售收益、购气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有所下降,经济效益从1 482.43万元/d提升至1 547.47万元/d,预计全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能量计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能量计量管道运行体积计量基准热值目标函数决策变量

    基于油井沉没度的电潜螺杆泵采油井工作制度确定新方法

    付亚荣付君豪黄海丽刘泽...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因供液不足造成螺杆泵定子橡胶与螺杆泵金属转子发生干磨损坏,进一步提高电潜螺杆泵采油井工作效率,文中在对沉没度与泵效、生产时间关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油层渗流特性,利用达西定律计算油层供液能力,预测油井沉没度,最后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数据折算的沉没度进行比较,确定了电潜螺杆泵采油井工作制度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确定的现场 100余口电潜螺杆泵采油井工作制度全部符合实际,取得成功率 100%、节电率42.9%,泵效平均提高4.17个百分点的良好效果.

    电潜螺杆泵沉没度井下压力计供液能力地面控制系统

    低温集输管道流动参数变化规律分析与节能研究

    金晔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掺水工艺的简化优化,降低地面集输系统的能耗,开展了不同掺水量和不同管材作用下的降温实验,分析了井口回压、进站温度与实验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掺水量下的粘壁温度界限,对影响粘壁温度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和分析,并用于指导现场生产.结果表明:不同掺水量对应的井口回压变化不同,小掺水量情况下,温度变化存在滞后,大掺水量情况下,压力呈周期性变化;同等条件下,玻璃钢管道的粘壁温度要低于钢管,在高含水率、高流速下,玻璃钢管道进行低温集输的可行性更大;10口油井实施低温集输后,全年可节约掺水量4.5×104 m3、节约燃气量12.50×104 m3、节约电量2.99×104 kWh,节约运行费用11.50万元.研究结果可为混输管网开展不加热集输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低温集输玻璃钢管粘壁温度压力掺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