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病毒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贺雄

双月刊

1673-4092

gjbdxzz@163.com

010-64407285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本刊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诺如病毒重组乳酸菌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曹颖雯薛亮徐锐权高珺珊...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仍没有获批上市的NoV疫苗,开发安全有效且便于推广的No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在体外表达G Ⅱ.2型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主要衣壳蛋白(viral protein 1,VP1)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评价其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方法 将HuNoV G Ⅱ.2型VP1基因片段无缝克隆至乳酸菌表达系统中,体外诱导表达目的蛋白VP1,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后通过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和组织中的免疫因子水平.结果 构建了一株针对HuNoV G Ⅱ.2型的新型重组乳酸乳球菌疫苗,口服免疫后可诱导小鼠产生NoV特异性IgG和IgA,并诱导产生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sIgA.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口服乳酸菌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NoV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并产生对应的免疫分子.与被广泛用于研究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相比,此口服疫苗还具有制备快捷、成本更低、运输方便的优势.

    人诺如病毒口服疫苗乳酸菌VP1

    G Ⅱ.17[P17]型诺如病毒基因系统发育聚类特征分析

    李楚楚艾静秦圆方朱立国...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GⅡ.17[P17]型诺如病毒不同基因的发育聚类特征,为GⅡ.17[P17]序列的准确聚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3月至5月聚集性疫情中的GⅡ.17[P17]阳性标本,二代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株序列共同构建进化树,分别对各基因(Nterm、NTP、P22、VPg、Pro、RdRp、VP1和VP2)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聚类分析及熵值分析.结果16个G Ⅱ.17[P17]阳性标本中共14个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深度及覆盖度均较高.首先构建RdRp及VP1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发育聚类均为6个簇(Cluster Ⅰ~Ⅵ),其中ClusterⅠ~Ⅳ聚类相同,Cluster V~Ⅵ聚类有少量差异.2023年的标本株序列位于Cluster V.以RdRp聚类为基准,对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聚类分析,发现NTP、RdRp和VP1基因聚类效果较好,6个簇均未形成新的分支.此外,这三个基因的熵值位点构成比也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诺如病毒GⅡ.17[P17]型别不同基因的系统发育聚类有一定差异,其中NTP、RdRp和VP1基因聚类效果较好.

    诺如病毒基因系统发育聚类

    诺如病毒混合基因型致沈阳市某高校胃肠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丛实李春风陈玲栗凡...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2020年11月沈阳市一起由混合基因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某高校胃肠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例临床信息,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相关餐具等样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胃肠炎主要病毒(诺如病毒等)进行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RT-PCR扩增,PCR产物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1月16~30日该高校共报告疑似病例229例,罹患率2.8%(229/8 270).临床症状中腹泻占比最高(92.7%),不同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83,P<0.001).在229名感染患者中,男女比为1:79(82:147);各年龄段均有发病,<20岁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3.3%(122/229);校内不同职业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049,P<0.001).229份病例和90份环境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34.1%(78/229)和8.9%(8/90).采用分型RT-PCR对86份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扩增及测序,其中19份样本测序成功,共分为4个基因型,分别为GⅡ.4 Sydney[P16](1份,5.3%)、GⅡ.6a[P7](11 份,57.9%)、GⅡ.2[P16](5 份,26.3%)和 GⅠ.7b[P7](3 份,15.8%),其中有1份为GⅡ.6a[P7]和GⅠ.7b[P7]混合感染,每个基因型的标本序列同源性均在99.6%~100%之间.结论 该起暴发由4种诺如病毒基因型共同感染引起,存在GⅠ和GⅡ组混合感染病例,为今后高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诺如病毒暴发混合感染学校

    一株罕见G4P[6]-I5-A8基因型人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车如意周杰英范佳欣唐晓苹...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株G4P[6]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CZ079的全基因组特征及进化规律.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 CZ079 的 VP7、VP4、VP6、NSP1 节段分别进行 RT-PCR 扩增,通过在线RVA自动分型工具对其分型,采用DNAstar5.1和Mega 11.0软件对各节段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CZ079 毒株基因型为 G4-P[6]-I5-R 1-C1-M1-A8-N1-T1-E1-H1.VP6 为 I5 型,NSP1为A8型.CZ079与LLRTM、RotaTeqTM和RotarixTM三种疫苗株在VP7的抗原表位中7-1b区域均存在氨基酸差异;VP4蛋白裂解后的VP8*抗原表位中8-1、8-2、8-3、8-4、5-1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2022年RVA毒株CZ079为罕见的G4P[6]-I5-A8型,推测该基因型RVA是由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传入中国,与中国RVA发生重配产生的新型重配毒株.

    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重配株全基因组抗原表位

    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邵云亭楼张蓉符军李山虎...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表达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方法 设计携带酶切位点和无酶切位点的两对引物以扩增ccdBKan目的片段.分别将ccdBKan与质粒pBR322-Ad4-eGFP共转至电转感受态GB08red-gyr462构建两种表达ccdBKan基因的重组Ad4质粒.利用ccdB正反筛选系统与ExoCET/Red重组结合将HPV16E7基因插入Ad4的E1A区,构建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 pBR322-Ad4-E 1 Amut-C16E7P,经酶切、测序验证.提取质粒 pBR322-Ad4-EIAmut-C 16E7P释放基因组,转染293T细胞以包装和扩增病毒,用病毒感染293T细胞,检测HPV16E7基因在细胞内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重组病毒经肌肉接种BALB/C裸鼠,收集小鼠血清用于病毒中和实验.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重组病毒HPV16 E7基因的成功表达,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提示经重组病毒免疫后的小鼠血清能够中和Ad4-HPV16E7.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株,为进一步研究HPV16 E7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HPV感染相关癌症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并且可能为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探索提供了一种潜在策略.

    HPV16E7基因腺病毒重组病毒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方法的建立

    罗正汉蒯月璋韩一芳叶福强...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灵敏度检测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的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RT-ERA)的基因检测技术方法.方法 以CHIK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基因的保守序列为靶标,根据RT-ER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荧光探针及对应引物,以pUC18为载体构建靶标质粒并在体外转录后作为阳性对照品,将阳性对照品倍比稀释后筛选出扩增效率最高的探针引物组合.利用筛选的探针引物组合,对不同拷贝数的CHIKV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再分别以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新布尼亚病毒的RNA为模板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在40℃恒温条件下,利用荧光RT-ERA法10 min内可以完成CHIKV核酸扩增,该方法最低检出限可达10拷贝/μL,且当CHIKV核酸扩增为阳性时,其他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CHIKV NSP1基因的荧光RT-ERA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限低且特异性好.

    基孔肯雅病毒逆转录-酶促恒温扩增NSP1基因

    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灵敏度及特异性评价

    吴亦琳花盛浩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儿童应用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61例流感样病例入组,采集双份鼻拭子,分别采用抗原快速法和荧光PCR法检测流感病毒,以荧光PCR法为金标方法,分析抗原快速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抗原快速法和荧光PCR法的患儿总检出率、不同性别患儿检出率和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抗原快速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荧光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发现,在<3岁的婴幼儿中,抗原快速法的特异性较高,灵敏度较低,其阳性结果更有意义,而在>6岁的学龄儿童中,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低,其阴性结果更有意义.结论 由于抗原快速法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其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的阳性结果更为可靠,阴性有漏检的可能,而在学龄儿童中的阴性结果更为可靠,阳性有误诊的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结合患儿年龄解读抗原快速法的检测结果.

    流感性感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灵敏度特异性儿童

    北京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邱倩王怀刘秀颖张卫...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既往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危险因素,为明确北京市丙肝筛查重点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以北京市7家医院为研究场所,开展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调查点在研究期间新报告的HCV抗体阳性者,对照组为与病例居住相同街(乡)、性别相同和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健康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感染者、对照组各581人.多因素分析结果输血史(OR=14.59,95%CI:6.16~34.54)、共用注射器史(OR=8.55,95%CI:1.67~43.68)、日常密切接触者中有丙肝患者(OR=2.06,95%CI:1.14~3.74)和手术治疗史(OR=1.84,95%CI:1.24~2.74)与既往HCV感染有较强关联.不同年龄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为≤40岁组仅有的独立危险因素,>40岁组中手术治疗史、输血史、日常密切接触者中有丙肝患者、和共用注射器史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治疗、输血和共用注射器可能是北京市既往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以上述人群为重点人群加强丙肝筛查力度,从而发现更多潜在的HCV感染者,同时应对静脉药瘾人群和中老年人群加强HCV健康宣贯,提高人群整体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以进一步降低北京地区HCV的人群感染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治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研究

    李倩张茜岚张嘉翔刘瑶瑶...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快速程序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人群提供乙肝疫苗接种服务,评价其依从性与免疫原性,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可能性.方法 在北京市7家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招募184例18~70岁在治人群,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快速免疫程序组(0-1-2月)和标准免疫程序组(0-1-6月),比较两种免疫程序乙肝苗接种的依从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受试者共184人(快速程序组91人,标准程序组93人).快速程序组全程接种率98.90%,标准程序组全程接种率9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全程免疫1个月后,快速程序组HBsAb阳转率为72.09%,标准程序组HBsAb阳转率75.64%,尚不能认为快速免疫程序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率非劣于标准免疫程序组;快速程序组HBsAb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rntration,GMC)(162.62 mIU/mL)与标准免疫程序组(201.08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21);两组HBsAb水平在无应答、低应答、中等应答和高应答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0,P=0.671);免前HBcAb阳性者HBsAb阳性转率高于阴性者(x2=4.413,P=0.036).结论 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平台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提供乙肝疫苗接种服务依从性较好,使用快速程序接种免疫效果非劣于标准程序组.

    乙肝疫苗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接种程序

    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及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马霜尤向东张成龙赵帅...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新发HIV-1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特征,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2年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提取HIV-1病毒RNA,巢式PCR扩增pol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分型,计算基因距离,使用MEGA v11软件、HIV-Trace等构建系统进化树与分子网络,使用SPSS 27.0进行入网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158名MSM,采集152人血液样本,成功扩增135条pol区序列,共11种基因分型,主要基因分型为:CRF07_BC占42.23%(57/135),CRF01_AE 占 35.56%(48/135),CRF55_01B 占 9.63%(13/135);检出 了较为特殊的复杂重组体CRF01_BC和二代重组体CRF0107.鉴定出 13个传播簇,CRF07_BC形成最大的传播簇,包含43个节点,CRF01_AE包含15个节点,CRF55_01B包含11个节点.在0.03%的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为51.11%(69/135).经x2检验与Fisher精确检验显示,HIV-1基因分型(x2=44.691,P<0.01)、是否独居(x2=4.972,P=0.026)、对艾滋病了解程度(P=0.005)进入分子网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出44条序列存在耐药突变位点,耐药突变率为32.59%(44/135),21例进入分子网络.在基因型为CRF55_01B的一个传播簇中,所有感染者均对NNRTI耐药,耐药位点均为V179E.结论 青岛市MSM新发HIV-1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复杂多样,存在性活跃人群,尤其要把分型为CRF07_BC、非独居、对传染艾滋病抱有侥幸心理的MSM作为教育的重点,及时阻断传播链,避免分子网络的进一步扩大.

    HIV-1感染者MSM基因分型分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