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李书琴

双月刊

1673-4408

ekfcbjb@yahoo.com.cn

024-23845727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国际儿科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标志物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陆昱全田桂香盛伟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出生缺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CHD发病率的不断增加,CHD早期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产前超声检测通常用于筛查CHD,但许多因素会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产前筛查CHD的辅助手段.该文通过探究生物标志物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CHD诊断提供新思路.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与CH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该文从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对CH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生物标志物诊断致病机制

    儿童冠状动脉不适窦起源研究进展

    陈四仟李谧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不适窦起源(anomalous aortic origin of a coronary artery,AAOCA)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先天发育畸形,属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指冠状动脉异位开口于对侧冠状动脉窦.该病临床表现隐匿,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走行于主肺动脉间(合并壁内段走行),可导致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位置及走行,是诊断的有效手段.有心肌缺血证据及潜在风险时,推荐手术矫正治疗,术后远期预后好.AAOCA为罕见病,发病率低,医师诊治经验有限,但高危型潜在危险性高,早期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对AAOCA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AAOCA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以及由此造成的儿童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儿童冠状动脉不适窦起源猝死

    早产儿在童年期色觉发育缺陷的风险增加

    石永言
    80页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梁永州武育蓉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性P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另有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S.经过近40余年的不断改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因其安全性高、创伤小的优势成为单纯性P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残余狭窄,需再次行PBPV甚至开胸手术.明确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将进一步改善术后结局并减少未来再干预的可能.该文对手术时年龄、PS严重程度、瓣膜形态和结构、球囊的选择等可能导致PS经PBPV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作一综述.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再狭窄

    早产儿在矫正胎龄足月时的振幅整合脑电图与MRI所示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石永言
    85页

    前列腺素在动脉导管未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程小航王凡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重要生命通道.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参与了胎儿时期动脉导管的扩张以及出生后动脉导管的解剖学重塑.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通过抑制局部PG合成是临床上治疗PDA的主要手段,其中吲哚美辛和布洛芬是最常使用的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因此,PG合成途径的其他靶点成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该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PG在不同时期对动脉导管的生理作用,对当前治疗PDA的药物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和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动脉导管未闭前列腺素早产儿新生儿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程延超姜殿东韩波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5%,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10%.动脉导管的持续开放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增加罹患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风险.相较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儿童PDA的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经皮介入封堵已替代外科手术成为儿童PDA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不能忽视介入封堵术后瓣膜反流、溶血、血小板减少、封堵器脱落或移位等相关并发症.该文对PDA介入封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生对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并发症3D打印

    学龄前儿童每日步数与血脂血糖指标的关系以及心肺适能的介导作用

    石永言
    94页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粗大体肺侧支的诊治进展

    郎欢程真莉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是以肺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临床类型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及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其他复合畸形.由于缺乏右心室来源的肺血供应,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合并粗大体肺侧支(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MAPCAs)或动脉导管参与肺循环供血.研究发现MAPCAs是导致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根治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MAPCAs的围手术期治疗至关重要.该文总结了 MAPCAs的分布与影响、诊断与评估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规范处理MAPCAs提供参考.

    粗大体肺侧支介入封堵术"一站式"治疗

    儿童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研究进展

    青花苏学文朱华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inhibitory vasovagal syncope,VVS-Ⅵ)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中的最常见反应类型,发病率较高.VVS-Ⅵ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反应不良而引发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可由强烈的情绪、突然改变姿势、闷热环境和长久站立等多种刺激引起.研究发现,VVS-Ⅵ是良性疾病,非器质性病变,具有自限性、可逆性的特点,但是患儿常因二次损伤导致不可逆的后果.VVS-Ⅵ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与学习,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家长的焦虑.因此,近年来VVS-Ⅵ相关研究不断增多.该文对儿童VVS-Ⅵ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儿童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