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后输血量的高危因素评估和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徐慧双李敏韩香魏旸...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产后输血量相关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5月31日至2023年5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进行输血的557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800mL(n=345)、≥800mL(n=212)两组,并随机选择389例(70%)作为训练集、168例(30%)作为验证集。根据文献及临床实际收集产妇信息,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分析,筛选并验证可能与产妇分娩后出血相关的变量。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期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存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为影响孕产妇输血量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25(1。66~6。36)、2。64(1。60~4。35)、3。12(1。12~5。28)、2。55(1。19~4。63)、1。98(1。02~3。82);训练集及验证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694,交叉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均展示了良好的临床指导功能;随机森林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输血的危险因素前5位包括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验证AUC=0。803),与多因素回归结果一致。结论 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为产后输血量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临床备血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产后出血输血机器学习危险因素随机森林

    孕中期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动态变化及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

    毕新颖张艳彬卢勇褚文静...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外周血氧化应激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建档、定期产前检查并确诊HDP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40)、子痫前期组(n=40)、重度子痫前期组(n=40);另外随机选取40位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孕早期、孕中期不同时期外周血,测定血清脂质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血红素氧合酶(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指标与HDP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构建并评价HDP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在孕8~13+6周的检查结果中,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838、7。955,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MDA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31,P<0。05)。孕14~20周指标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ROS、MDA水平依次升高,SOD、HO-1、GSH-PX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33。679~133。145之间,P<0。05)。与孕8~13+6周指标相比,孕14~20周HDP各分组ROS、MDA水平升高,SOD、HO-1水平降低(t值介于5。016~245。488之间,P<0。05);孕14~20周重度子痫前期组GSH-PX水平低于孕8~13+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孕14~20周的ROS、MDA是H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17、1。818,P<0。05),SOD、HO-1、GSH-PX是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28、0。121、0。149,P<0。05);随着患者水平升高,氧化应激指标与HDP发生风险的关联效应也相应增加(P<0。05)。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经过Bootstrap验证前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0。816~0。871)、0。864(0。835~0。894)。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显示验证前后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结论 孕14~20周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ROS、MDA水平依次显著升高,SOD、HO-1、GSH-PX水平依次显著降低。利用超声指数与氧化应激指标共同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度高、预测能力强。

    氧化应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脂质活性氧不良妊娠结局丙二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简介

    21页

    HIF-1α及脂质氧化应激标记物对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闫迪吴明升宫桂芳胡海燕...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孕期母体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的氧化损伤对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脂质氧化损伤标记物对氧磷酶-1(PON-1)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预测早期妊娠丢失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早期妊娠孕妇6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先兆流产19例、胚胎停育20例、正常妊娠22例。收集孕妇基本信息,采集血样,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IF-1α、PON-1和8-iso-PGF2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本实验中生物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先兆流产组和胚胎停育组HIF-1α、8-iso-PGF2α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ON-1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且胚胎停育组8-iso-PGF2α水平高于先兆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21、20。65、21。46,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IF-1α和8-iso-PGF2α呈正相关性(r=0。357,P<0。05),血清中 PON-1 与 HIF-1α、8-iso-PGF2α 均呈负相关性(r 值分别为-0。420、-0。309,P<0。05);ROC 曲线中HIF-1α、PON-1、8-iso-PGF2α 及 HIF-1α 和 8-iso-PGF2α 二者联合指标预测早期妊娠丢失的 AUC 分别为 0。854、0。886、0。815、0。929,灵敏度分别为 79。49%、74。36%、69。23%、84。62%,特异度分别为 81。82%、95。45%、86。36%、95。45%。结论 母体血清HIF-1α、8-iso-PGF2α、PON-1水平与早期妊娠结局有关,HIF-1α和8-iso-PGF2α水平升高、PON-1降低者易发生早期妊娠丢失。血清HIF-1α和8-iso-PGF2α联合对早期妊娠丢失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早期妊娠妊娠丢失脂质氧化应激缺氧诱导因子1-α8-异前列腺素F2α对氧磷酶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IGF2BP2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吴萍尹和芳贺倩林兰娟...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36例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参照组,根据IR指数(HOMA-IR)将PCOS患者分为IR组91例和无IR组45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血清IGF2BP2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FGF-21水平。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出现I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2BP2、FGF-21水平对PCOS患者出现IR的评估价值。结果 PCOS患者血清IGF2BP2、FGF-21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71、9。438,P<0。05);IR组PCOS患者血清IGF2BP2、FGF-21水平高于无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32、7。323,P<0。05);血清IGF2BP2与FGF-21水平呈正相关性(r=0。362,P<0。05),血清IGF2BP2、FGF-21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呈正相关性(r值介于0。301~0。491之间,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性(r 值分别为-0。401、-0。391,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GF2BP2、FGF-21、HbA1e、FINS 是 PCOS患者出现IR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026~6。813之间,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GF2BP2、FGF-21水平联合评估PCOS患者出现I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高于IGF2BP2、FGF-21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06、3。204,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IGF2BP2、FGF-21水平较高,与IR密切相关,IGF2BP2联合FGF-21可能对评估PCOS患者发生IR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2胰岛素抵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基于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的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预测模型

    王双双那利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和验证结合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B/A)的预测模型,以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黄河三门峡医院住院的5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ABE的发生,将患儿分为ABE新生儿(n=96)和无ABE新生儿(n=439)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信息及入院检查结果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变量预测ABE发生的能力。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B/A、高敏C反应蛋白(CRP)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OR值分别为2。548、3。640、1。236、6。289、1。680,P<0。05),白蛋白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aOR=0。456,P<0。05);进一步构建了基于母亲年龄、白细胞计数、B/A、CRP共4个变量的AB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879,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95%CI:0。869~0。930),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DCA显示模型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得患者有更多获益。结论 B/A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ABE的独立影响因素和有效预测指标,构建的包含B/A的列线图,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急性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列线图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

    新生儿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崔燕华杜晴晶郭立涛纪伊琳...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为MDRO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天内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感染组(n=40)和未感染组(n=171)。查阅两组患儿的电子病例档案,获取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肺炎合并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早产、出生体重<2 500g、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介于3。917~8。268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出生体重<2 500g、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天是新生儿肺炎合并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4。305~9。010之间,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新生儿肺炎发生MDRO感染的预测概率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新生儿肺炎合并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为0。749~0。884,P<0。001。结论 早产、出生体重<2 500g、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天均是新生儿肺炎合并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新生儿肺炎合并MDRO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MDRO感染的预测提供依据。

    新生儿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血清孤儿核受体4A1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

    史伟勋左路广刘训涛阎敏娜...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孤儿核受体4A1(NR4A1)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n=132)、RMPP组(n=68)。比较各组血清NR4A1及临床资料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血清NR4A1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4A1对儿童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 RMPP组住院时间、高热率、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均较GMPP组增高,白蛋白较GMPP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x2值介于6。386~41。599之间,P<0。05);RMPP组血清NR4A1较GMPP组降低,CRP、IL-6、IL-8较GMPP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10。279~16。889之间,P<0。05);急性期RMPP患儿血清NR4A1较恢复期降低,CRP、IL-6、IL-8较恢复期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6。367~16。889之间,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NR4A1 与 CRP、IL-6、IL-8 呈负相关性(r 值分别为-0。335、-0。507、-0。291,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R4A1预测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821~0。919),最佳截断值为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1%、92。60%。结论 RMPP患儿血清NR4A1低表达,且与病情恢复程度、炎症因子表达相关,对儿童RMPP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孤儿核受体4A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炎支原体炎症因子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患儿肠道外营养差异与肠道菌群变化

    张雪饶飞王玉峰柳丽娜...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患儿早期肠外营养差异及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临汾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67例BPD早产患儿(记为BPD组)及71例无BPD早产患儿(无BPD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氨基酸、葡萄糖、脂质摄入开始时间、初始摄入量及出生后7d摄入总量等,观察两组生后第1、7、14、21、28d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无BPD组比较,BPD组葡萄糖、脂质摄入开始时间明显延长,氨基酸、葡萄糖、脂质初始摄入量及出生后7d摄入总量较低,出生后7d热卡摄入总量较低、液体摄入总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651~39。015之间,P<0。05)。两组早产患儿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于生后第1、7、14、21d持续升高,于第28d下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于生后第1、7、14、21d持续下降,于第28d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234~21。337之间,P<0。05)。随BPD早产患儿病情程度加重,出生7d氨基酸摄入总量、葡萄糖摄入总量、脂质摄入总量、液体摄入总量、热卡摄入总量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11。085~21。031之间,P<0。05);轻度、中度、重度BPD早产患儿出生7d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逐渐升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7。321~18。003之间,P<0。05)。结论 BPD早产患儿肠外营养开始较晚、营养量较低、肠道菌群紊乱,早期给予早产患儿肠外营养支持和肠道菌群调理对BPD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早产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肠外营养肠道菌群

    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谢玲娟张雅丽赵雪卉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4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按计划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女性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20)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76)。测定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维生素A、D、E摄入情况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性,与FT4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73、-0。742、0。653、0。695,P<0。05);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性,与FT4水平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24、-0。561,P<0。05);年龄较大、初产妇、孕前BMI较低、妊娠期贫血、血清维生素A低水平、血清维生素D低水平、血清维生素E高水平是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介于1。076~3。672之间,P<0。05)。维生素A不足的孕产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A正常者,维生素A过量的孕产妇早产和流产发生率高于维生素A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介于14。577~74。862,P<0。05);维生素D不足的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D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14,P<0。05);维生素E不足的孕产妇流产发生率高于维生素E正常者,维生素E过量的孕产妇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E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介于7。349~28。161之间,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A、D低水平和维生素E高水平是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理摄入和补充维生素A、D、E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晚期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