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孕前及孕期相关因素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

    陈磊曹中强孙灵丽王仕琼...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期相关因素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武汉妇儿健康宝贝出生队列项目,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院建册和产检的孕妇,以招募获取的1 019对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收集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怀孕年龄、孕次、职业、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信息;在婴幼儿2岁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修订版)(BSID-CR)测评其智力发展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将BSID-CR量表评分>79分归为正常组,≤79分归为异常组.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孕前及孕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 019名婴幼儿中,男童526名(51.6%)、女童493名(48.4%),MDI异常组86例(8.4%),PDI异常组21例(2.1%).在MDI中,正常组与异常组母亲怀孕年龄、孕前BMI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39、7.481,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年龄与子代MDI之间存在负向关联:相比于母亲怀孕年龄为24~35岁,母亲怀孕年龄≥35岁的子代 MDI降低6.913分(95%CI:-10.177~-3.650,P=0.001);母亲孕前BMI与子代 MDI之间存在负向关联:相比于母亲孕前BMI正常,母亲孕前BMI为超重或肥胖的子代MDI降低4.380分(95%CI:-8.004~-0.755,P=0.018);母亲分娩孕周与子代PDI之间存在负向关联:相比于母亲分娩孕周为37~42周,母亲分娩孕周<37周的子代PDI降低6.910分(95%CI:-12.766~-1.054,P=0.02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母亲怀孕年龄 ≥35 岁(OR=1.749,95%CI:1.041~2.939,P=0.035)和母亲孕前BMI为超重或肥胖(OR=1.765,95%CI:1.016~3.065,P=0.044)均明显增加子代MDI异常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高龄妊娠、孕前超重或肥胖及早产均可能是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的及时干预有利于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婴幼儿孕前孕期神经心理发育相关因素

    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董倩马青艳姜文慧王崴...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青少年人格及同伴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方法 2022年9月至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4个城区6所中学(7~12年级)的120个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随机选取5 640名年龄在14~17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有3 135名(占55.6%),在完成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情绪、外化行为、自杀倾向、睡眠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测试后,进行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青春期女性的环境敏感性、同伴关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杀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明显高于青春期男性(t值分别为-7.504、-7.203、5.554、6.128、5.248、12.194、-2.864,P<0.05),而青春期女性的外化行为得分明显低于青春期男性(t=8.658,P<0.05).②青春期女性同伴关系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杀倾向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3、-0.081、-0.121、-0.422,P<0.01),与环境敏感性、外化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87、0.079、0.221,P<0.01);青春期女性环境敏感性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和外化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1、0.219、0.224、0.174,P<0.01),与自杀倾向呈负相关(r=-0.078,P<0.01),与主观幸福感无相关性(P>0.05).③心理问题史在预测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时,主效应均显著(b值分别为0.221、-0.361、-0.394,P<0.01);同伴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在预测青春期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自杀倾向和睡眠质量时,主效应均显著(同伴关系:b值分别为0.283、-0.086、-0.431、-0.179,P<0.01,环境敏感性:b 值分别为 0.041、0.172、0.082、0.167,P<0.01);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均显著(b值分别为0.072、-0.074、-0.102、-0.093,P<0.05).④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比例指标(PoI)=0.680,受影响比例指标(PA)=0.720;自杀倾向:PoI=0.250,PA=0.210],而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符合素质-压力模型(抑郁情绪:PoI=0.010,PA=0.008;睡眠质量:PoI=0.050,PA=0.030).结论 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及自杀倾向的影响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而对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符合素质-压力模型,提示高环境敏感性女性更容易受到消极同伴关系的影响而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更多获益于积极同伴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健康发展.

    同伴关系环境敏感性心理健康青少年女性

    托幼机构儿童身体活动和屏幕时间及膳食安排现状分析

    崔淼王硕杨振宇张倩...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托幼机构儿童在园期间的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及膳食安排现状,为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重点问题、完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国7类地区的14个省级行政区随机抽取70所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基本情况、儿童每日身体活动时间和屏幕时间及膳食安排等情况.使用非参数检验和x2检验对城乡、机构性质和地域之间托幼机构的儿童一日生活安排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68家托幼机构纳入研究.在儿童每日户外身体活动时间方面,公立与私立托幼机构中班、大班、班级合计的儿童每日户外身体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0、-2.454、-3.844,P<0.05),南方与北方托幼机构各班级儿童的每日户外身体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45、-2.401、-2.507、-4.418,P<0.05).公立与私立托幼机构的各班级儿童每日总身体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40、-2.289、-2.409、-4.297,P<0.05),南方与北方托幼机构小班、班级合计的儿童每日总身体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72、-3.196,P<0.05).在儿童每日屏幕时间方面,不同类型托幼机构各班级的屏幕时间均<60min.在儿童每日膳食方面,城市与农村托幼机构各班级的儿童每日饮水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11、-2.684、-2.571、-4.597,P<0.05),公立与私立托幼机构大班、班级合计的儿童每日饮水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0、-2.765,P<0.05),南方与北方托幼机构班级合计的儿童每日饮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5);儿童每日摄入蔬菜、水果的托幼机构占比分别为94.1%和88.2%,存在部分托幼机构儿童每日摄入含糖饮料的情况;城市与农村托幼机构的儿童每日摄入乳类及乳制品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9,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在园期间普遍存在每日总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公立、北方托幼机构的儿童还存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部分托幼机构的儿童饮水量未达到《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要求,农村托幼机构乳制品供应情况较差.托幼机构应关注现有园内对儿童生活一日安排的不足之处,与家长一起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屏幕时间膳食

    序贯化发育干预对出生胎龄34周及以前早产儿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

    包志丹孙铭雪王鲁春陶鸣燕...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化发育干预计划对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并在该院和江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健康档案随访至校正6月龄的120例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发育干预:在NICU住院期间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未进行初乳口腔护理、口腔运动干预、袋鼠护理相关措施,出院后按常规发育规律进行门诊随访指导训练.观察组采用序贯化发育干预:在NICU住院期间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基础上进行初乳口腔护理、口腔运动干预、袋鼠护理相关措施,出院后复诊时按计划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及20项神经运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个体化家庭干预.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对两组早产儿校正6月龄的发育商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以及性别、宫内发育迟缓、胎膜早破、剖宫产、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多胎、重度窒息、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Ⅲ~Ⅳ级)、有创机械通气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6月龄,观察组早产儿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7.12)分vs.(75.96±6.93)分,t=2.647,P<0.05],其中两组的大运动[(86.93±9.06)分 vs.(83.67±8.31)分]、精细运动[(80.44±7.46)分vs.(76.63±7.86)分]、适应能力[(76.81±8.39)分vs.(71.95±10.98)分]、社会行为[(76.09±9.01)分 vs.(72.68±6.93)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52、2.725、2.722、2.316,P<0.05),而两组的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31±9.50)分 vs.(74.84±9.45)分,t=1.423,P>0.05)].校正6月龄,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头围发育较对照组更好[(42.88± 0.74)cmvs.(42.58±0.85)cm,t=2.117,P<0.05].结论 序贯化发育干预有助于促进早产儿早期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及社会行为的发育,对于改善小孕周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预后有重要意义,其在基层医院早产儿儿童保健实施中具有推广意义.

    序贯化发育干预早产儿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神经运动发育

    孤独症谱系障碍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的诊断研究

    李沙沙赵金霞肖爽朱丹...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的诊断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行ASD初筛阳性患儿97例,将其分为≤24个月(12例)、>24~≤36个月(47例)、>36~≤72个月(38例)3个年龄段,再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SD组(73例)与非ASD组(24例).收集患儿初诊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或修订的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后续修订版(M-CHAT-R/F)量表和盖泽尔发育诊断(Gesell)量表各能区得分,分析ASD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诊断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有75.3%的ASD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符合ASD诊断,其中男患儿占71.8%,女患儿占100.0%.ASD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ASD诊断符合率随年龄段增长呈依次上升趋势(x2=10.032,P=0.002).康复训练后再评估,ASD组患儿的Gesell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得分均明显低于非A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8、-1.970、-2.472、-3.205、-3.570,P<0.05).康复训练后再评估,ASD诊断符合率与适应性(r=0.325)、大运动(r=0.229)、精细动作(r=0.241)、语言(r=0.286)、个人-社交(r=0.356)能区发育落后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ASD组≤24个月患儿的M-CHAT-R/F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ASD组(t=-4.950,P<0.05),ASD组>24~≤36个月患儿的CARS量表和M-CHAT-R/F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非ASD组(t值分别为2.166、2.151,P<0.05),ASD组>36~≤72个月患儿的CARS量表得分也明显高于非ASD组(t=2.695,P<0.05).对于>24个月的患儿,高CARS量表得分是康复训练后再评估诊断为ASD的危险因素(OR=1.367,95%CI:1.133~1.776,P<0.05),对于>24~≤36个月的患儿,高M-CHAT-R/F量表得分是康复训练后再评估诊断为ASD的危险因素(OR=1.623,95%CI:1.122~2.765,P<0.05).结论 ASD初筛阳性患儿康复训练后再评估ASD诊断符合率较高,再评估ASD诊断符合率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发育水平、初筛CARS量表或M-CHAT-R/F量表得分有关.

    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阳性康复训练诊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简介

    37页

    外周血EETs水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蒋萍影唐国英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EETs)水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CVA患儿为CVA组,选取同期于该院儿科保健门诊体检的67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形成EETs的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Th1和Th2细胞占比、Th1/Th2比值、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干扰素(IFN)-γ]水平及小气道功能[25%、50%、7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量(FEF25%、FEF50%、FEF75%)和最大中期呼气流速(FEF25%~FEF75%)].分析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与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诊断CVA的价值.结果 CVA组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0.35±6.09)%vs.(6.32±1.28)%,t=18.554,P<0.05].CVA 组 Th2 细胞占比、血清 IL-4 水平、血清 IL-6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012、13.649、17.644,P<0.05);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血清IL-2水平、血清IFN-γ水平,以及FEF25%、FEF50%、FEF75%、FEF25%~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 18.833、43.188、11.652、13.788、16.390、33.090、42.565、39.767,P<0.05).CVA组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与Th2细胞占比、血清IL-4水平、血清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532、0.421、0.395,P<0.05),与 Th1 细胞占比、Th1/Th2 比值、血清 IL-2 水平、血清 IFN-γ 水平、FEF25%、FEF50%、FEF75%、FEF25%~FEF75%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253、-0.605、-0.321、-0.385、-0.421、-0.377、-0.485、-0.56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诊断C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95%CI:0.687~0.824),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77.61%.结论 外周血形成EETs的EOS百分比增高与CVA患儿Th1/Th2比值失衡、Th2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及小气道损伤有关,其有望作为CVA的潜在标志物.

    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辅助性T淋巴细胞2小气道功能

    围绝经期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王媛媛李颖颖常丰华高雅...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围绝经期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E)恶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处于围绝经期并经病理确诊的236例OE患者及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 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围绝经期OE患者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估.结果 建模集OE组与建模集EAOC组的绝经状态、既往巧囊剥除史、合并自身癌症、直系亲属癌症、痛经时间5年及以上、进行性痛经、月经紊乱、术前疾病管理3年以上、不孕、包块压痛触痛、OE分型、重型内异症、超声下病变侧别、超声下包块呈现血流信号、磁共振成像下乳头状结构、磁共振成像下结合带完整的分布,以及初次性生活年龄、孕次、初次妊娠年龄、初次分娩年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27、16.255、1.634、7.609、20.822、15.313、5.140、4.751、13.303、5.264、8.448、8.920、5.248、8.385、7.029、4.223,t 值分别为 2.228、2.052、3.863、3.046,P<0.1).验证集OE组与验证集EAOC组的绝经状态、既往巧囊剥除史、月经量多、伴发痛经、痛经时间5年及以上、进行性痛经、术前疾病管理3年以上、不孕、包块固定不动、OE分型、重型内异症、超声下包块呈现血流信号、磁共振成像下囊壁增厚、磁共振成像下乳头状结构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 3.558、20.707、5.004、5.920、10.616、2.325、6.727、4.964、4.234、5.384、1.251、2.325、7.892、6.950,P<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状态(OR=5.007,95%CI:1.363~18.394)、进行性痛经(OR=3.583,95%CI:0.909~14.122)、不孕(OR=22.489,95%CI:3.552~42.382)、重型内异症(OR=3.800,95%CI:0.894~16.147)、超声下包块呈现血流信号(OR=3.431,95%CI:1.044~11.280)均是围绝经期OE恶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0.769~0.928),验证集AUC为0.880(95%CI:0.725~0.941).建模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均拟合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分别为x2=3.691,P=0.884;x2=4.166,P=0.842.结论 绝经状态、进行性痛经、不孕、重型内异症、超声下包块呈现血流信号均是围绝经期OE恶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高危人群有较高地筛选能力.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围绝经期列线图

    绝经激素治疗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陈斌利王丽李芬于学文...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激素治疗(MHT)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869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绝经年龄将其分为40~44岁组(n=127)、45~49岁组(n=348)、50~54岁组(n=305)、55~59岁组(n=89);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MHT组(n=521)与非MHT组(n=348),再根据治疗时间分为<1年组(n=94)、1~<3年组(n=258)、3~<5年组(n=110)、≥5年组(n=59).观察研究对象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分析MHT对不同绝经年龄、绝经方式、治疗时间女性BMD的影响.结果 不同绝经年龄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5、3.807、4.558,P<0.05),绝经年龄越早BMD越低.40~44岁组、45~49岁组手术绝经者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低于自然绝经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0、2.550、2.907、2.210、2.308、2.775,P<0.05),而50~54岁组、55~59岁组手术绝经与自然绝经者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9、1.121、1.209、0.701、0.865、0.962,P>0.05).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高于非M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9、4.120、4.303,P<0.05);不同绝经年龄组MHT治疗后腰椎(L1~L4)BMD、股骨BM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4.018,P<0.05);MHT组在治疗2年后低骨量、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563、4.262,P<0.05),而非MHT组低骨量、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7、1.043,P>0.05).自然绝经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高于非M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0、2.637、3.102,P<0.05),手术绝经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79、4.202、4.615,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HT不同时间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增加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08、3.946、4.785,P<0.05).结论 MHT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BMD,使用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绝经后女性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排除禁忌证后尽早开始MHT,特别是因手术绝经的年轻女性.

    绝经激素治疗绝经年龄绝经方式骨密度影响

    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古佳露孙思媛高雪婷王雯...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102例5~12岁IS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6);对照组采取饮食、行为指导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rhGH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体格相关指标(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及骨龄)、生长因子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维生素D3(25-OH-D3)、骨碱性磷酸酶(BAP)及骨钙素(OC)]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和骨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2.36~-4.01,P<0.05),且实验组患儿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75、5.59、23.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25-OH-D3、BAP和O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5.68~-3.49,P<0.05),且实验组患儿25-OH-D3、BAP和O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29、9.17、3.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23.49~-4.12,P<0.05),且实验组患儿IGF-1和IGFBP-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0.57和3.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7%)高于对照组(4.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P>0.05).结论rhGH联合营养治疗ISS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骨代谢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