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6岁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分析出生情况及父母体质量指数(BMI)对其体型匀称度的影响,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2020年至2022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常规健康体检的4 962名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智能评估系统中的横断面数据构建数值表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体型匀称度的流行情况及其与出生情况、父母BMI的关联,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的4 962名儿童中,男童2 986名(60.2%),女童1 976名(39.8%),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3.5%、7.2%、5.4%;出生体重>4 000g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337(1.458~3.747)、2.875(1.754~4.715);出生体重<2 500g的儿童发生消瘦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718(1.117~2.642);与适于胎龄儿相比,小于胎龄儿消瘦的风险增加,超重的风险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015(1.391~2.920)、0.605(0.403~0.907);大于胎龄儿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99(1.111~2.300)、2.792(1.976~3.947);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介于1.439~4.466之间,P<0.05),母亲超重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也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848(1.358~2.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偏大及父母BMI增加是儿童期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BMI增加也是儿童期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其OR值介于1.742~3.927之间,P<0.05).结论 2~6岁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及其相较出生胎龄的关系可作为儿童异常体型匀称度的预警,社会各方应重视儿童体格发育,相关疾病的预防应尽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