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刘万车

月刊

1673-4351

gjhlxzz@126.com

0431-88920584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国际护理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本刊是国家级杂志,目前已经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本刊主要以国内外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研究者为对象,重点报道我国基础与临床护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介绍国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要栏目有:综述、论著、护理研究、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高文芳张莉朱香君何爱琴...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 例和观察组38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营养管理,观察组接受"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运用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 入院 24 h内,两组的TP、ALB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 1 d,观察组的ALB、TP、BMI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喉癌喉部分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头颈部肿瘤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营养干预喉癌喉部分切除术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预防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

    贲丽云严丽华明志兵邹海霞...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预防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效果。方法 抽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相应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相同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动态评估,并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Braden得分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入院时压力性损伤评分量表(Braden)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6,P>0。05),术后各阶段研究组Braden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 给予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预见性护理程序心胸外科围术期压力性损伤

    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术期焦虑管理对下肢骨折患儿及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戚瑞妍邵静付宪辉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术期焦虑管理对下肢骨折患儿及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6 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 40 例下肢骨折患儿纳入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手术管理方案;2020 年7 月至2021 年 12 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 40 例下肢骨折患儿纳入研究组,在常规围术期手术管理方案基础上实施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围术期焦虑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弹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焦虑情绪及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焦虑评分分别为(14。93±3。96)分及(9。83±1。6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研究组患儿、家属心理弹性评分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儿实施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围术期焦虑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及其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弹性。

    儿童认知焦虑管理下肢骨折不良情绪心理弹性

    呼唤式结合刺激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

    蒋蕾谈雅琼陈若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唤式结合刺激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2 年1 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昏迷STBI患者 102 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呼唤式结合刺激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唤式结合刺激性护理通过外界刺激,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水平,能促进STBT患者尽早恢复觉醒意识,改善疾病预后。

    呼唤式护理刺激性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觉醒意识

    以德尔菲法构建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刘丽吕君董兰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护理措施在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 118 例,将 2017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患者59 例纳入对照组,将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患者 59 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以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就诊等待时间、功能评分、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急诊救治等待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分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ale,NDF)、重症颅脑外伤残疾评分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评分入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科时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出科时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康复率 88。14%(52/59)显著高于对照组 72。88%(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伤残程度以及提高患者康复水平方面效果理想。

    德尔菲法急诊护理颅脑损伤多发伤

    激励式护理对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影响

    严晓鸥李静姜慧曾晶晶...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激励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护理,每组25 例。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干预3 d、干预7 d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负面情绪状态,同时将两组治疗依从水平进行对比,另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 30 d后,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个时间段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 96%(24/25)高于对照组的 76%(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SF-36 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F-36 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头面部烧伤气道梗阻激励式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在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杨志敏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心理压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 102 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出院时心理压力[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TAI评分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8、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嗜睡、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医护患一体化日间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心理压力满意度

    基于动机激发策略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王艳卿安久颖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动机激发策略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5~9 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 113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 例和对照组5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机激发策略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应激指标与疼痛程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24 h患者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及术后 1 w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动机激发策略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指标,降低其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动机激发策略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风险评估引导下分级护理对ICU心脏手术患者获得性谵妄的预防作用

    陈春艳周红艳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引导分级护理对预防 ICU 心脏手术患者获得性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黄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发生获得性谵妄的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风险评估引导下分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次日、入住ICU 10 d后谵妄发生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睡眠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谵妄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次日观察组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评分、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住ICU 10 d后,CAM-ICU评分、SDRS评分低于入住ICU次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评估引导下分级护理能有效预防ICU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获得性谵妄发生,减少谵妄持续时间,降低其意识模糊程度,改善睡眠状态。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ICU心脏手术获得性谵妄

    5M因素法结合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诊腹部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李倩韩文婷姜文立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5M因素法结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43 例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纳入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该院收治的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 43 例为研究组(5M因素+临床护理路径法)。比较两组救治情况(抢救、就诊、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情况[体温、乳酸清除、部分活化凝血酶原(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及凝血酶原(Prothrombin Time,PT)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致残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创伤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结果 研究组救治情况(抢救、就诊、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情况(体温、乳酸清除、APTT、P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CHE、SOFA评分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M因素法结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救治情况及术后情况,减轻治疗后创伤程度。

    5M因素临床护理路径急救腹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