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

    王康恒陈圣丽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睡眠障碍治疗中,采用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的价值.方法 以2020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以序贯平衡法分组,一组接受艾司唑仑治疗(纳入对照组),一组接受佐匹克隆治疗(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睡眠状态和精神状态.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经佐匹克隆治疗后统计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统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统计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睡眠障碍治疗中采用佐匹克隆、艾司唑仑均可改善患者病情,但佐匹克隆治疗后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同时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佐匹克隆艾司唑仑老年睡眠障碍临床效果心理状态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与相关因素分析

    黄玲刘学春王玥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EXCEL表格统计2023年1月~2023年6月社区内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发生抑郁、焦虑情绪分组,20例发生抑郁焦虑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抑郁焦虑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数据统计显示,100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中20例(20.00%)发生抑郁焦虑.观察组与对照组多项基础资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年龄、收入情况、生活满意度、饮酒、吸烟、MoCA评分等情况均为诱发抑郁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该问题的出现与家庭收入、睡眠情况、吸烟、饮酒等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在确诊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干预,旨在有效控制认知障碍患者病情,继而改善其预后效果.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抑郁焦虑相关因素

    被动舒缓音乐疗法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睡眠情况的影响

    蔡飞亚陈非蒋平静周艳...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被动式舒缓音乐对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睡眠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上,予以被动式聆听为期6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舒缓音乐治疗,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效应量较大(Cohen's d值:1.271).实验组治疗后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明显(P<0.01)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被动式聆听舒缓音乐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音乐治疗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睡眠临床疗效

    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刘松柏马临庆秦芳英姚猛...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分层调查方法,纳入苏州某八个社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段内的16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1660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同时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文化背景、慢性病种类、居住方式等,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评估后,存在焦虑症状823例(占比49.58%),存在抑郁症状849例(占比51.14%),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752例,占比45.30%;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背景、居住方式、家庭收入、慢性病种数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独居、慢性病种数多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高收入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几率较高,往往与原发病共存,患病数多和独居是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针对此类疾病患者开展心理评估极为必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老年慢性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海洛因依赖者基于社区的社会心理干预康复模式探究

    张轩张鸿鹤黄双建李金灵...
    147-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存在诸多挑战,如康复群体缺乏主动性,对康复者的监控能力薄弱,约束作用有限等,亟需建立立足社区的社会心理干预康复模式.方法 本研究选取厦门市六个社区共121名海洛因依赖的戒毒康复者进行个体、团体及社区层面的心理干预,在基线、干预12月、24月后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成瘾指数量表(Addiction Severity Index,ASI)的量表测评,复吸率、就业率及犯罪率的评估.结果 12月及24月后随访发现,康复者SCL-90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ASI因子如躯体健康、精神健康、酒精使用、违法犯罪、家庭关系均较基线情况显著改善(P<0.05),康复者尿检阳性率、犯罪率较基线显著下降,就业率显著上升.结论 本研究立足当地社区现状和需求,采用了社会心理康复模式的干预,促进了康复者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维度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就业率,降低了复吸率和犯罪率,具一定推广意义.

    海洛因社区康复社会心理干预预防复吸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可乐定透皮贴片对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及身心的影响

    李洁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乐定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的疗效及对身心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101例T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药物组50例给予可乐定透皮贴片外用,综合组51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抽动症状、依从性、神经功能、焦虑情绪和不良反应.结果 综合组干预2月末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Morisky 量表(Morisky Adherence Questionnaire,MAQ)、行为依从性评分水平低于药物组;运动、感觉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1/51)与药物组6.00%(3/5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可乐定联合行为干预可调节TD患儿神经功能及焦虑情绪,改善抽动症状,调节依从性,具有较高安全性.

    可乐定抽动障碍神经功能

    产后抑郁与性激素、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闫素玲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与性激素、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3月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后2周时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的抑郁情绪,并设为抑郁组、正常组.检测血清性激素[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比较抑郁组、正常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上述指标水平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120例产妇检出抑郁28例,检出率23.33%;抑郁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清PR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血清5-HT、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2、5-HT、DA是EPD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论 产后抑郁与性激素、神经递质具有一定联系,表现为血清E2、5-HT、DA水平和抑郁症状相关,可在产后早期检测上述指标用于产后抑郁的防治.

    产后抑郁性激素神经递质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贾艳清刘淑君王瑾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产后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以ECXEL表格统计2021年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12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统计产后抑郁发生率,并按照是否发生抑郁分为2组,25例发生抑郁者纳入观察组,95例未发生抑郁者纳入对照组,分析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以Pearson程序分析产后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经数据统计显示,120例初产妇中25(20.83%)例发生产后抑郁,95(79.17%)例未发生产后抑郁.单因素分析:观察组年龄、文化程度、定期孕检、产妇健康情况、婴儿健康情况、医务人员态度、家属态度、喂养方式、产科并发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高中及以下学历、未定期孕检、产妇健康情况不佳、婴儿健康情况不佳、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家属态度不好、混合喂养或奶粉、存在产科并发症、EPDS评分≥13分、PSQI评分≥11分为导致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Pearson程序分析显示,产后抑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该情况的出现与产妇文化程度、生产顺利情况、医务人员与家属态度、喂养方式等密切相关,若未及时采取合理方案改善可影响其睡眠质量,二者相互作用导致病情治疗难度增加.

    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睡眠质量

    初产妇孕晚期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情景模拟访视对孕妇心理和分娩的影响

    王晓红张静平翁婷婷
    162-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情景模拟访视对孕晚期初产妇心理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孕妇均接受常规产前体检及胎动监测护理,其中对照组孕妇均接受围生期常规孕检,观察组孕妇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接受孕晚期健康教育联合情景模拟访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对两组孕产妇干预前、产后6周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干预后的SAS评分、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内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情景模拟访视能明显改善初产妇孕晚期的心理情绪,还能够显著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

    系统化产前健康随访初产妇分娩影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妇女母乳喂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蔡云陈茂林
    165-16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以及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8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剖宫产护理,观察组40例增加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以及母乳喂养情况(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早开奶成功率、首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首次吸吮乳头时间).结果 产后42d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BSES评分、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早开奶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首次吸吮乳头时间、首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干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行为,降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剖宫产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