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生物学因素的研究进展

    包涵刘永义齐冰冰吕晓娜...
    337-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与基因、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等多项生理学因素均有关联,且具有突发性及强破坏性,根据现有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是正常人群的4-7倍,因此,对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是探寻其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因、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功能等多个方向探讨并总结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目前研究进展.

    暴力攻击行为基因神经递质激素

    计算机认知治疗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现状

    倪爽旻杨振东俞玮刘海君...
    34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计算机认知治疗对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和干预.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计算机认知治疗是国内外较为热门的临床治疗手段,而住院患者的生活环境单一与固定,所以大脑更需要丰富和多样的刺激.本文将计算机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希望对后续临床工作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帮助.

    精神分裂症计算机认知治疗认知功能

    精神科药物对尿酸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心明孙广伟卞冰洋邓先武...
    345-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科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因作用方式及药理机制的差异对体内代谢水平造成不同的影响.尿酸(uric acid,UA)作为重要的非酶抗氧化剂,在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患病风险.本文就精神科常用药物对UA水平的影响及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药物的抗氧化性,并对UA升高后的管理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尿酸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

    精准医疗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

    马家树刘洁季加翠崔翠翠...
    349-35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医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使医学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细.然而,在精神医学领域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测试和治疗反应性生物标记物,导致大多数精神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临床特征.这严重阻碍了精神医学的发展.因此,精准医疗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对精准医疗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精神科医生提供应用精准医疗的参考.

    精准医疗精神医学药物基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人工智能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何森程道梅
    353-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措施飞跃发展,本文就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药物治疗、传统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康复机器人和远程康复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卒中认知障碍康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丹栀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郑艳东张宇琦侯慧珍袁宁...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丹栀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并在DrugBank、GeneCards和TTD数据库中获取与MDD和PCOS相关的靶点,以得到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进一步确立丹栀逍遥散治疗MDD和PCOS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力.结果 共获得丹栀逍遥散药物有效成分187种以及去重后的作用靶点255个,同时确定了 121个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丹栀逍遥散治疗MDD和PCOS的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核心靶点包括TP53、AKT1、JUN等,潜在的治疗机制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TNF、IL-17等信号通路及多种生物过程实现的.分子对接分析表明TP53、AKT1、JUN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 探讨了复方丹栀逍遥散"异病同治"MDD与PCOS可能的机制,并为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丹栀逍遥散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异病同治

    不同类型童年期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症状谱的相关性研究

    刘卫青徐一凡马晓倩贺莹...
    3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质或不同来源的童年期应激是否与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维度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方法 我们在1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童年期社会挫败问卷(CSD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对童年期经历的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创伤或应激进行了全面评定,同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探讨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关系最密切的童年期应激类型.结果 患者组在所有不同性质、来源童年期应激维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在不同应激维度与症状的特异性关联方面发现与阳性症状显著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中的性虐待(SA,r=0.266,P<0.01),CSDQ总分(r=0.240,P<0.05)及其中的社会地位挫败(r=0.247,P<0.05)、家庭关系挫败(r=0.233,P<0.05);与阴性症状显著相关/负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总分(r=0.198,P<0.05)及其性虐待(SA,r=0.218,P<0.05),CSDQ 中的社会地位挫败(r=0.193,P<0.05),SSRS得分(r=-0.279,P<0.01),SES得分(r=-0.242,P<0.05);与一般病理症状显著相关/负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总分(r=0.239,P<0.05)及其躯体忽视(PN,r=0.264,P<0.01)、SA(r=0.211,P<0.05),CSDQ 总分(r=0.248,P<0.05)及其中的中的社会交往挫败(r=0.246,P<0.05),SSRS得分(r=-0.207,P<0.05),SES得分(r=-0.208,P<0.05);PANSS总分则与除CTQ中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外的大部分童年期应激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同性质与来源的童年期应激维度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不同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易感性,即:家庭关系挫败可能特异性导致阳性症状;躯体忽视和社会交往挫败可能特异性导致一般病理症状;社会地位挫败使个体对阳性和阴性症状更易感;SA使个体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全面易感.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个体化干预.

    精神分裂症童年期应激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挫败

    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大鼠模型的前额叶皮质谷氨酸系统及肠道菌群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毛俊雄马琦彭朕磊安治国...
    372-37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范式构建抑郁障碍大鼠模型,检测前额叶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和谷氨酸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探索它们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及干预组氟西汀(Flu)和乳酸菌素(Lac)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余三组建模4周,造模成功后抑郁组继续温和刺激,氟西汀组和乳酸菌素组在慢性温和刺激基础上分别加用乳酸菌素片和氟西汀灌胃干预两周.于第4周、第6周进行行为学评价;第6周后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谷氨酸、eaat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并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果 抑郁组前额叶皮质谷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eaat2 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对照和干预组(P<0.05);四组大鼠的肠道优势菌群各不相同.结论 eaat2mRNA、EAAT2、谷氨酸水平及肠道微生态可能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范式大鼠模型的抑郁样行为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抑郁障碍前额叶皮质谷氨酸EAAT2肠道菌群

    精神分裂症认知与糖脂代谢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唐开宏张沛云刘超严琦...
    37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特征和糖脂代谢与社会功能的关系,为患者的精神康复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应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测评,研究组同时采集晨空腹血检测糖脂代谢指标.结果 两组在年龄以及受教育年限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因子分及RBANS总分和PSP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RBANS总分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患者组PSP评分与RBAN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及血糖可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结论 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血糖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认知糖脂代谢社会功能男性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李晓芳惠玲利刘靖宇寇耀時...
    38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依从性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量表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I-74)]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8.8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分别为91.11%、71.11%,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环境功能、物质功能等GQOLI-74量表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杀意念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绝望、睡眠、乐观、掩饰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情绪依从性生活质量